一种导光板以及包括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02423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2 1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光板以及包括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相关的导光板包括:向外部发射光的出光面;位于出光面的相反面的反射面;以及入光面,其形成在连接出光面与反射面的多个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侧面上且用于接收光源照射的光,其中,所述导光板包括在离所述入光面相隔一定间距的区间上形成且厚度一定的平坦部,所述导光板还包括在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平坦部之间形成的入光部,该入光部的厚度在比平坦部的厚度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光板以及包括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光板以及包括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单元,更为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入光面上设有锯齿状图案的导光板以及含有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背光模组(BLU:BackLightUnit)是向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后方提供光线的光源装置的一种,其不仅会直接影像画面的亮度、颜色的再现度、视野角、明暗比、可读性等影像品质、还会形影电能消耗、产品寿命等参数,且背光模组是成本占整个液晶显示装置成本的20~50%左右的核心部件。背光模组因光源的安装位置不同可大致分为直下式(direct-lit)和侧光式(edge-lit)。直下式直接使用设在画面正后方的光源向液晶面板方向发射的光,而侧光式使用设在画面的所需位置的光源向侧方向发射的光,并通过导光板向液晶面板侧引导该光,借此向显示面板提供光。比较直下式背光模组和侧光式背光模组可知,侧光式在产品的厚度、成本等方面具有优势,而直下式在产品的亮度、明暗比、画面均匀度、影像再现力等方面具有优势。如上所述,侧光式背光模组的光源设在画面的所需位置并向侧方向射出光,因此与直下式进行比较时,侧光式背光模组具有亮度较低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光板,其包括:向外部发射光的出光面、位于出光面的背面的反射面、以及入光面,其形成在连接出光面与反射面的多个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侧面上,且用于接收光源照射的光;其中,所述导光板包括在离所述入光面相隔一定间距的区间上形成且厚度一定的平坦部;所述导光板还包括在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平坦部之间形成的入光部,该入光部的厚度在比平坦部的厚度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变化。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3.31 KR 10-2015-0045743;2015.03.31 KR 10-2011.一种导光板,其包括:向外部发射光的出光面、位于出光面的背面的反射面、以及入光面,其形成在连接出光面与反射面的多个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侧面上,且用于接收光源照射的光;其中,所述导光板包括在离所述入光面相隔一定间距的区间上形成且厚度一定的平坦部;所述导光板还包括在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平坦部之间形成的入光部,该入光部的厚度在比平坦部的厚度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变化,其中,所述入光部包括,与所述入光面相邻而成且厚度会增大的第一区间和与所述平坦部相邻而成且厚度会变小的第二区间,且其中,所述入光部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区间和所述第二区间之间且厚度一定的第三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第一区间的长度比所述第二区间的长度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第一区间的厚度变化率的绝对值比所述第二区间的厚度变化率的绝对值更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入光面的厚度比所述平坦部的厚度更厚,所述第一区间的厚度变化量比所述第二区间的厚度变化量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光板,其中,当所述入光面的厚度比所述平坦部的厚度越厚,从光源入射的光量会越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在所述入光面和第一区间的表面上接收入射光,从而提高从光源入射的光量。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根据形成在所述出光面和反射面的两侧的曲折部,所述入光部的厚度会发生变化。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入光面中沿其宽度方向上的厚度会有重复增减。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光板,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东镕尹种文朴旼京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新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