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触控面板结构包括一盖板、一第一遮蔽层、一第二遮蔽层、一油墨层以及一保护层。第一遮蔽层形成于盖板之上,且具有一第一开口。第二遮蔽层形成于第一遮蔽层之上,且具有一第二开口,其中,第二开口连通且大于该第一开口。油墨层形成于第二开口之内并填充第一开口,且油墨层不形成于第二遮蔽层之上。保护层覆盖油墨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控面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可降低油墨层在非可视区内所产生的高低差,使得在后续触控面板制程中不易在图案处产生气泡。可提升触控面板的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触控面板结构,且特别是一种关于触控面板图案印刷结构。
技术介绍
触控面板已经广泛应用于消费性电子产品如手机、PDA(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卫星导航系统及数字相机等产品上。为了满足电子产品轻、薄、短、小的需求。键盘及鼠标等传统输入方式已在随身电子产品如平板计算机及手机上以触控方式取代。一般而言,触控面板包括一盖板与一触控感测结构。触控感测结构与盖板贴合或设置于盖板的下表面。盖板包含一可视区及一围绕可视区的非可视区。可视区即为触控面板的屏幕显示部位。盖板的非可视区的下表面则具有一层不透光遮蔽层作为边框。其中,非可视区中会具有按键或商标的图案。这些图案则藉由先在遮蔽层中形成开口,再在开口覆盖上油墨或设置装饰层以使图案具备色彩。由于非可视区的图案部分与没有图案的部分相比多了油墨结构或装饰层,故在盖板与触控结构相贴合时,因为此油墨结构产生的高低差,容易在油墨结构处产生气泡。或是在后续进行可靠性测试之时,在此油墨结构处产生气泡。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降低油墨结构所产生的高低差,使得在后续触控面板制程中不易在图案处产生气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结构,包含一盖板、一第一遮蔽层、一第二遮蔽层、一油墨层以及一保护层。第一遮蔽层形成于盖板之上,且第一遮蔽层具有一第一开口。第二遮蔽层形成于第一遮蔽层之上,且具有一第二开口,其中,第二开口连通且大于第一开口。油墨层形成于第二开口之内并填充第一开口,且油墨层不形成于第二遮蔽层之上。以及一保护层覆盖油墨层。于本专利技术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保护层的上表面至盖板的高度小于18微米。于本专利技术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口的侧壁至第一开口的侧壁的最短距离为0.25毫米至0.45毫米。于本专利技术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口的侧壁至保护层的侧壁的最短距离为0.1毫米至0.3毫米。于本专利技术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油墨层与第二开口的侧壁相接触。于本专利技术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遮蔽层的厚度及第二遮蔽层的厚度皆为6微米至8微米,且第一遮蔽层与第二遮蔽层的厚度相加小于15微米。于本专利技术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油墨层的厚度小于第一遮蔽层的厚度。于本专利技术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保护层的上表面至盖板的高度等于第一遮蔽层与第二遮蔽层相加的厚度。于本专利技术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油墨层的材料为透明或彩色油墨。于本专利技术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保护层的材料为光油。于本专利技术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及第二遮蔽层的材料为黑色矩阵油墨。于本专利技术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口为商标或按键图形。于本专利技术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盖板为玻璃。于本专利技术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保护层的材料为绝缘材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结构的制造方法,包含下列步骤:提供一盖板。形成一第一遮蔽层于盖板上,且第一遮蔽层内具有一第一开口。形成一第二遮蔽层于第一遮蔽层上,且第二遮蔽层中具有一第二开口,其中第二开口连通且大于第一开口。形成一油墨层于第二开口内并填充第一开口,且油墨层不形成于第二遮蔽层之上。以及形成一保护层覆盖油墨层。于本专利技术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保护层的一上表面至盖板的高度等于第一遮蔽层与第二遮蔽层相加的厚度。于本专利技术之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在形成油墨层的步骤中更包括使油墨层接触第二开口的侧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降低油墨层在非可视区内所产生的高低差,使得在后续触控面板制程中(例如贴合及脱泡制程)不易在图案处产生气泡。可提升触控面板的良率。【附图说明】读者在参照附图阅读了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后,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其中,图1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触控装置的上视图。图2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3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4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制造触控面板结构的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更加详尽与完备,可参照附图以及本专利技术的下述各种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组件。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文中所提供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此外,附图仅仅用于示意性地加以说明,并未依照其原尺寸进行绘制。请参阅图1,图1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触控装置190的上视图。触控装置190可包括一盖板110与一触控感测结构(未绘示)。俯视此触控装置190可看见盖板110的第一表面。此即为触控装置190使用时的视角。而触控感测结构则与盖板110贴合或设置于盖板110的第二表面。盖板110包含一可视区150及一围绕可视区150的非可视区160。可视区150即为触控装置190使用时之屏幕显示部位及触控的范围。非可视区160通常在盖板110的第二表面被遮蔽层覆盖,以作为边框并隐藏下方的线路。其中非可视区160中具有图案170。图案170可为按键或商标之图案,藉由镂空遮蔽层形成开口而显现出图案170。触控面板结构100即为图案170处的结构。请参阅图1及图2,图2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结构100的剖面示意图。此剖面图为图1中AA’剖面的示意图,绘示非可视区160中的图案170处的剖面结构。触控面板结构100包括一盖板110、一第一遮蔽层112、一第二遮蔽层116、一油墨层120和一保护层130。第一遮蔽层112形成于盖板110之上,且第一遮蔽层112具有一第一开口 114。第二遮蔽层116形成于第一遮蔽层112之上,且具有一第二开口 118,其中,第二开口 118连通且大于第一开口 114。油墨层120形成于第二开口 118之内并填充第一开口114,且油墨层120不形成于第二遮蔽层116之上。保护层130形成于油墨层120之上,且覆盖油墨层120。盖板110为触控面板的保护玻璃,盖板110的材料可为玻璃如强化玻璃或塑化膜。盖板110具有可视区150及环绕可视区150的非可视区160,此触控面板结构100位于盖板110的非可视区160中。盖板110具有第一表面109及第二表面111,第一表面109为触控面,即为图1中所看见的表面。在触控面板结构100形成完毕后,会将触控感测组件设置于盖板110的第二表面111,或设置于第二表面111之上,以形成完整的触控装置190。第一遮蔽层112形成于盖板110的第二表面111的非可视区160上,且具有一第一开口 114,第一开口 114的形状即为所欲在触控装置190上看见的图案170形状,此图案170可为一按键图形,例如一般常见的回上页的箭头图案或是回主画面的房子图案;或为一商标,例如品牌标示图案等。第一遮蔽层112的厚度hi为约6微米至约8微米。第一遮蔽层112的材料为不透光材料,例如有色油墨或黑色矩阵(black matrix, BM)油墨。在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一遮蔽层112与盖板110间不具有导电物质。第二遮蔽层116形成于第一遮蔽层112之上,第二遮蔽层116中具有一第二开口 118并连通第一开口 114。第二开口 118大于第一开口 114以利于印刷时进行对位。在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口 118与第一开口 114共对称轴。第二遮蔽层116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结构包含:一盖板;一第一遮蔽层,其形成于该盖板之上,且该第一遮蔽层具有一第一开口;一第二遮蔽层,其形成于该第一遮蔽层之上,且该第二遮蔽层具有一第二开口,其中,该第二开口连通于该第一开口且大于该第一开口;一油墨层,其形成于该第二开口之内并填充该第一开口,且该油墨层不形成于该第二遮蔽层之上;以及一保护层,其覆盖该油墨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佘志君,江耀诚,陈艺期,
申请(专利权)人: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