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低真空灌装机真空机构的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9798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自动低真空灌装机真空机构的改良结构,包括由上真空室、下真空室构成的可转动的真空室和固定设置在该真空室下侧的液缸,一依次伸入所述上、下真空室的真空管,该真空管固定不动,所述真空室可绕该真空管的轴线转动,上、下真空室与下真空室及灌缸之间在同一时间只能择一连通且动作同步、可控性较强、真空度较稳定、排液效果较好;具有在上、下真空室之间、及下真空室与灌缸之间的连通失控时的失控控制装置、系统较稳定、维修较容易。(*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全自动低真空灌装机真空机构的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全自动低真空灌装机真空机构一般分为单室、双室、多室三种, 现有的双室真空机构一般通过比重块来控制上下两个真空室之间及 下真空室与液缸之间的连通或断开,从而将进入上真空室的液体流回 至液缸,正是由于采用比重块结构,只要上真空室或下真空室的液体 达到一定值时,比重块就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打开,经常出现上、下两 个真空室之间、下真空室及液缸之间同时连通的状况,因此导致其可 控性较差,真空度不稳定,另外,由于有些液体具有腐蚀性,比重块被腐蚀后容易出现打不开的状况,从而导致排液不良;另外如果比重 块打不开,真空机构无任何保护措施,只有等到整个系统发生问题时, 才能发现进行维修,使得系统非常不稳定,维修时也较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上、下真空 室与下真空室及灌缸之间在同一时间只能择一连通且动作同步、可控性较强、真空度较稳定、排液效果较好的全自动低真空灌装机真空机构的改良结构。本技术的另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在上、下真空室之间、及下真空室与灌缸之间的连通失控时的失控控制装置、系统较稳定、 维修较容易的全自动低真空灌装机真空机构的改良结构。按照本技术提供的全自动低真空灌装机真空机构的改良结 构,包括由上真空室、下真空室构成的可转动的真空室和固定设置在 该真空室下侧的液缸, 一依次伸入所述上、下真空室的真空管,该真 空管固定不动,所述真空室可绕该真空管的轴线转动,所述上真空室 与所述下真空室之间设有一与真空室内壁固定的上分隔底板,该上分 隔底板上开具有空腔, 一上分气板与所述上分隔底板固接,并设置在 其下侧,该上分气板与所述空腔位置对应,密封住该空腔并在其上沿周向开具有与空腔相通的上通道,该上通道的圆心角小于180度,紧 邻上分气板下侧设有另一上分气板,该另一上分气板固定设置在所述 真空管上并且对应所述上通道位置开具有大小相同的另一上通道;所 述下真空室与所述液缸之间设有下分隔底板,该下分隔底板上开具另 一空腔, 一下分气板与该下分隔底板固接,并设置在其下侧,该下分 气板与所述另一空腔位置对应,密封住该另一空腔,并在其上沿周向 开具有与另一空腔相通的下通道,该下通道的圆心角小于180度,紧邻下分气板下侧设有另一下分气板,该另一下分气板固定设置在所述 真空管上并且在其上开具有与所述下通道大小相同的另一下通道,该 另一下通道与所述下通道位置呈180度反向设置。 本技术还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所述上真空室内设置有上分气板与另一分气板之间及下分气板 与另一下分气板之间动作失控时的失控控制装置。所述失控控制装置包括一浮球,该浮球通过一杆件与设置在真空 室内的固定轴可转动配合,与所述杆件一体成形的固定块上设有感应 磁铁,该感应磁铁与伸入所述真空室的干簧管配合,该干簧管与主机 电源或真空泵电源电连接,以控制主机电源或真空泵电源的断开。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上、下 真空室与下真空室及灌缸之间在同一时间只能择一连通且动作同步、 可控性较强、真空度较稳定、排液效果较好;具有在上、下真空室之 间、及下真空室与灌缸之间的连通失控时的失控控制装置、系统较稳 定、维修较容易。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其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全自动低真空灌装机真空机构的改良结 构的结构示意图2为图1中真空室的结构放大示意图3为图2中失控控制装置结构放大示意图4为图2中上分气板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4,示出了本技术一种全自动低真空灌装机真 空机构的改良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包括由上真空室10、下真空 室11构成的可转动的真空室1和固定设置在该真空室1下侧的液缸 3, 一依次伸入所述上、下真空室的真空管2,该真空管2固定不动, 所述真空室可绕该真空管2的轴线转动,所述上真空室10与所述下真空室11之间设有一与真空室内壁固定的上分隔底板4,该上分隔 底板4上开具有空腔40, 一上分气板5 (图中只示出上分气板5的正 视图,其它另一上分气板6、下分气板8及另一下分气板9的形状结 构与上分气板5完全相同,只是安装方式不同,因此其它三个分气板 的正视图并没有给出,可参见上分气板5的正视图,每一分气板上均 设有允许真空管2穿过的通孔(在图中未标出))与所述上分隔底板 4固接,并设置在其下侧,该上分气板5与所述空腔位置对应,密封 住该空腔并在其上沿周向开具有与空腔相通的上通道50,该上通道 50的圆心角小于180度,紧邻上分气板5下侧设有另一上分气板6, 该另一上分气板6固定设置在所述真空管2上并且对应所述上通道 50位置开具有大小相同的另一上通道60;所述下真空室11与所述液 缸3之间设有下分隔底板7,该下分隔底板7上开具另一空腔70, 一 下分气板8与该下分隔底板7固接,并设置在其下侧,该下分气板8 与所述另一空腔位置对应,密封住该另一空腔,并在其上沿周向开具 有与另一空腔相通的下通道80,该下通道80的圆心角小于180度, 紧邻下分气板8下侧设有另一下分气板9,该另一下分气板8固定设 置在所述真空管2上并且在其上开具有与所述下通道80大小相同的 另一下通道90,该另一下通道90与所述下通道80位置呈〗80度反 向设置。图1中所示状态为上真空室与下真空室连通,下真空室与灌 缸封闭,此时,进入上真空室的液体进入下真空室;真空室1及液缸 3转动时,带动上分气板5和下分气板8同步转动,当转过180度后, 上分气板5的上通道50与另一上分气板6的另一上通道60位置错开180度,从而上真空室与下真空室封闭,下分气板8的下通道80与 另一下分气板9的另一下通道90位置对应,连通下真空室与灌缸, 进入下真空室的液体进入灌缸内。该结构使得上、下真空室与下真空 室及灌缸之间在同一时间只能择一连通且动作同步、可控性较强、真 空度较稳定、排液效果较好。所述上真空室10内设置有上分气板与另一分气板之间及下分气 板与另一下分气板之间动作失控时的失控控制装置12,所述失控控 制装置12包括一浮球120,该浮球120通过一杆件121与设置在真 空室内的固定轴122可转动配合,与所述杆件121 —体成形的固定块 123上设有感应磁铁124,该感应磁铁124与伸入所述真空室的干簧 管125配合,该干簧管125与主机电源或真空泵电源电连接,以控制 主机电源或真空泵电源的接通断开。干簧管125的原理为其周围的磁 场强度达到或超过一定数值,其触点即吸合,其为现有技术,这里不 再详述。工作时,当上分气板及另一上分气板之间或下分气板及另一 下气板出现故障导致液体无法向灌缸排入时,液体过多导致浮球120 随着浮力的增大而浮起,浮球120的浮起带动固定块123转动,当固 定块123转动至干簧管125位置时,由于感应磁铁124的作用,干簧 管125动作,断开主机电源(图中未示出)或真空泵的电源(图中未 示出),该结构使得真空室一出现故障就可以及时发现,维修较方便, 并使得系统整体较稳定。所述杆件121下侧设有一限位杆126,该限位杆126的一端部固 定在所述固定轴122上。权利要求1、一种全自动低真空灌装机真空机构的改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自动低真空灌装机真空机构的改良结构,包括由上真空室(10)、下真空室(11)构成的可转动的真空室(1)和固定设置在该真空室(1)下侧的液缸(3),一依次伸入所述上、下真空室的真空管(2),该真空管(2)固定不动,所述真空室可绕该真空管(2)的轴线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真空室(10)与所述下真空室(11)之间设有一与真空室内壁固定的上分隔底板(4),该上分隔底板(4)上开具有空腔(40),一上分气板(5)与所述上分隔底板(4)固接,并设置在其下侧,该上分气板(5)与所述空腔位置对应,密封住该空腔并在其上沿周向开具有与空腔相通的上通道(50),该上通道(50)的圆心角小于180度,紧邻上分气板(5)下侧设有另一上分气板(6),该另一上分气板(6)固定设置在所述真空管(2)上并且对应所述上通道(50)位置开具有大小相同的另一上通道(60);所述下真空室(11)与所述液缸(3)之间设有下分隔底板(7),该下分隔底板(7)上开具另一空腔(70),一下分气板(8)与该下分隔底板(7)固接,并设置在其下侧,该下分气板(8)与所述另一空腔位置对应,密封住该另一空腔,并在其上沿周向开具有与另一空腔相通的下通道(80),该下通道(80)的圆心角小于180度,紧邻下分气板(8)下侧设有另一下分气板(9),该另一下分气板(8)固定设置在所述真空管(2)上并且在其上开具有与所述下通道(80)大小相同的另一下通道(90),该另一下通道(90)与所述下通道(80)位置呈180度反向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振中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金瓯轻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