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灌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9706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是一种立式灌装机,具有机架(1)、传动装置(2)、贮料箱(3)、容器输送装置(4)、贮料箱升降装置(5)、灌装装置(6)和控制器(7),以其还具有旋转式接电装置(8)为主要特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合理,整机安装空间小,接电安全可靠,维修方便等特点和功效。(*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立式灌装机,属于食品包装机械

技术介绍
随着食品包装技术的迅猛发展,采用工业控制计算机实现灌装自动化控制的立式灌装机,已经或正在成为与日俱进的现代食品包装工业的追求。而设置在立式灌装机转盘上的用电或/和受工业控制计算机控制的装置的导线,如何与外接工业电源和/或工业控制计算机电连接,便成为自动控制立式灌装机所需要解决的客观现实的技术关键。传统解决上述技术关键的技术措施是,采用架空导线或落地导线,由立式灌装机的中心部位轴向导入的结构形式。无疑,所说的这种结构形式的结构比较复杂,耗材多,安全可靠性差,尤其是整机安装现场,造成了占用空间大,且不整齐紧凑和维护保养不方便等不足。而具有结构相对合理,接电安全可靠,整机占用空间小,维修方便的立式灌装机,至今未见有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结构合理,接电安全可靠,整机安装占用空间小,维修方便的立式灌装机,以满足日新月异的现代食品包装工业追求自动控制立式灌装机的需要。实现本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立式灌装机,具有机架、传动装置、贮料箱、容器输送装置、贮料箱升降装置、灌装装置和控制器,其改进点在于还具有旋转式接电装置;旋转式接电装置由与所说机架的安装板联结的下法兰、定套、转套、至少1个接电圈和上法兰组成;定套与下法兰互处在同一轴线上定位联结,转套设在定套内且互呈转动配合;转套与上法兰联结;上法兰与所说传动装置所包括的空心立轴相联结;定套沿其轴向设有与接电圈数量相等的外侧具有内螺纹段的通孔,在所说通孔内由内至外依次设有外接电柱、弹簧和调节螺钉;外接电柱可与外接导线电连接;接电圈互有间距地叠装固定在转套的外圆上,接电圈的外圆与外接电柱相靠接;在接电圈的内圆壁上设有内接电柱,内接电柱嵌装在设在转套沿轴向所设的长槽内;内接电柱可与内接导线电连接。由以上所给出的技术方案可以明了,由于本技术增设了旋转式接电装置,从而实现了结构合理,接电安全可靠,整机占用空间小,维修方便等本技术所要实现的目的。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点在于所说的旋转式接电装置安装在贮料箱的上方;旋转式接电装置所包括的上法兰与贮料箱两者处在同一轴线上相联结;旋转式接电装置通过与机架所包括的安装板联结。所说的上法兰与空心立轴的联结,是通过上法兰与转盘的传动空心立轴的螺钉联结而实现的;空心立轴与终端传动齿轮键联结。由以上所给出的旋转式接电装置两种不同的安装部位可以明了,前者是安装在贮料箱的上方,而后者是将旋转式接电装置安装在转盘的下方,两者都是可以很好地实现本技术的目的。但是由于后者安装部位更加合理,而为本技术所优选。所说的定套沿其轴向所设的与接电圈数量相等的通孔有2排,且2排通孔互间180°布置;每1排的与接电圈数量相等的通孔沿轴向均匀分布。之所以设置2排所说的通孔,其目的显然是为了能够有2个外接电柱与外接导线电连接,而可以有效防止发生一个外接电柱与接电圈不可避免的瞬时脱开,而给用电设备造成间断供电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本技术的安全可靠性。当然,本技术并不排除在定套的轴向设置1排或3排或3排以上的通孔。在所说的接电圈的内圆壁上设有2个内接电柱,2个内接电柱相间180°布置;在所说的转套的轴向设有2个长槽,2个长槽相间180°布置;所说的2个内接电柱分别嵌装在所说的2个长槽内。由所给出的这个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可以明了,本技术由于2个内接电柱的存在,一方面可以同时给可供同一种电源的两种不同用电装置送电;另一方面,可使接电圈通过2个内接电柱与转套所设的2个长槽实现键槽配合定位联结,从而可使转圈旋转更加平稳可靠,进一步提高本技术的安全可靠性。当然,本技术并不排除1个或3个或3个以上的内接电柱与长槽配合的定位联结。还具有下挡圈,下挡圈与转套的底端通过设在下挡圈上所设的凸台定位联结。很显然,由于下挡圈的存在,可使转套与设在转套外圆上的接电圈的整体性更加完美,而且可使转套与定套两者之间的同心度得到进一步的保证,从而非常有利于外接电柱与接电圈之间的可靠密贴,进一步提高本技术的接电效果。在转套上设有台阶,接电圈叠套在转套的小直径段上,处在最上面的接电圈与所说台阶相抵接,在相邻2个接电圈之间设有间隔定距圈,处在转套小直径段的底端部位的外圆上,套装有底端定距圈,底端定距圈与处在最下面的接电圈相抵接。以上所给出的在接电圈之间加设间隔定距圈和在转套底端加设底端定距圈的结构,其目的明显在于使接电圈的定位更加可靠,相互间的绝缘得以进一步保证,从而进一步提高本技术的安全可靠性。当然,不加设间隔定距圈和底端定距圈,而采取在转套的外圆上沿轴向设置相应的多道环槽,而将接电圈埋设在环槽内,或者将接电圈通过几件紧定螺钉互有间距地直接固定在转套的小直径段上等等结构形式,是同样可以的。而所说的加设间隔定距圈和底端定距圈的结构形式,由于加工尤其是转套的模塑成形工艺过程较之比较简便和其装配可靠性高,而被本技术所优选。且以上所说的3种结构形式,是对其主体技术方案的有力支持。所说的贮料箱升降装置所包括的油缸加压机构是气动加压机构;所说加压机构的气缸的一端与油缸的安装板相铰接,气缸的活塞杆与油缸加压杠杆相铰接;气缸的气路控制阀与控制器电连接。通过控制器(工业控制计算机)对所说气缸给排气的控制,而其气泵可以设在灌装机外部相对合理的位置,且通过气管旋转接头与控制器连接。从而实现贮料升降装置的自动升降,以适应多种物料所用不同高矮灌装容器的需要。在这里很容易明了,正由于本技术具有旋转式接电装置,因而才可以实现控制器与气缸控制阀的电连接,以致本技术的自动化程度得以进一步提高。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得以实施后,其所具有的结构合理,接电安全可靠,整机安装占用空间小,维修方便等特点和功效,是显而易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中双点划线部分所示,系旋转式接电装置装设在贮料箱上方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如图1所示的贮料箱,贮料箱升降装置、传动装置(部分)和旋转式接电装置等的装配关系简示图;图3是图2的K向局部视图;图4是如图1所示的旋转式接电装置的剖视图;图5是如图4所示的接电圈的主视剖图;图6是图5的俯视图;图7是如图4所示的转套的主视剖视图;图8是图7的仰视图;图9是如图4所示的定套的主视剖视图;图10是图9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之一,如附图1至10所示。如附图1和4所示,一种立式灌装机,具有机架1、传动装置2、贮料箱3、容器输送装置4、贮料箱升降装置5、灌装装置6和控制器7,还具有旋转式接电装置8;旋转式接电装置8由与所说机架1的安装板1-1-1联结的下法兰8-2、定套8-3、转套8-4、9个接电圈8-5和上法兰8-6组成;定套8-3与下法兰8-2互处在同一轴线上定位联结,转套8-4设在定套8-3内且互呈转动配合;转套8-4与上法兰8-6联结;上法兰8-6与所说传动装置2所包括的空心立轴2-1相联结;定套8-3沿其轴向设有9个外侧具有内螺纹段8-3-1-1的通孔8-3-1,在所说通孔8-3-1内由内至外依次设有外接电柱8-3-2、弹簧8-3-3和调节螺钉8-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式灌装机,具有机架(1)、传动装置(2)、贮料箱(3)、容器输送装置(4)、贮料箱升降装置(5)、灌装装置(6)和控制器(7),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旋转式接电装置(8);旋转式接电装置(8)由与所说机架(1)的安装板(1-1-1)联结的下法兰(8-2)、定套(8-3)、转套(8-4)、至少1个接电圈(8-5)和上法兰(8-6)组成;定套(8-3)与下法兰(8-2)互处在同一轴线上定位联结,转套(8-4)设在定套(8-3)内且互呈转动配合;转套(8-4)与上法兰(8-6)联结;上法兰(8-6)与所说传动装置(2)所包括的空心立轴(2-1)相联结;定套(8-3)沿其轴向设有与接电圈(8-5)数量相等的外侧具有内螺纹段(8-3-1-1)的通孔(8-3-1),在所说通孔(8-3-1)内由内至外依次设有外接电柱(8-3-2)、弹簧(8-3-3)和调节螺钉(8-3-4);外接电柱(8-3-2)可与外接导线(8-9)电连接;接电圈(8-5)互有间距地叠装固定在转套(8-4)的外圆上,接电圈(8-5)的外圆与外接电柱(8-3-2)相靠接;在接电圈(8-5)的内圆壁上设有内接电柱(8-5-1),内接电柱(8-5-1)嵌装在设在转套(8-4)沿轴向所设的长槽(8-4-1)内;内接电柱(8-5-1)可与内接导线(8-10)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建荣徐根宝蔡健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汤姆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