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皮介臣专利>正文

大输液联动线送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9688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大输液联动线送瓶装置,由工作台面、轨道、前、后送瓶机构三个部件组成。在工作台面上,设为横竖向工作的气缸、夹爪、翻瓶杆,送瓶由气缸、夹爪完成,动作自如,送瓶位置准确、效率高,适于规模性生产。与现有设备比较,结构简单、造价低、易于维修。(*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大输液联动线瓶体的输送装置,特别是大输液联动线送瓶装置。目前大输联动线的送瓶方式,是依靠复杂的机械传动来实现的,结构极为复杂,造价高;且送瓶位置不准确,使大输液联动线难以实现联动。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送瓶位置准确的大输液联动线送瓶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来实现的大输液联动线送瓶装置,由工作台面、轨道、前、后送瓶机构三个部件组成,工作台面由高位、弧形、低位工作台面依次组合而成,在高位工作台面与弧形工作台面的连接处设有翻瓶杆;轨道由软性气管和固定条组成;软性气管固定在固定条的内侧,固定条两端分别与高位工作台面和低位工作台面相连接,软性气管内充有压缩空气;前、后送瓶机构分别由横向工作气缸、竖向工作气缸、夹爪组成,在高、低工作台面上分别固定有横向工作气缸和导套,横向工作气缸的活塞杆分别穿过导套,竖向工作气缸的活塞杆穿过固定在横向工作气缸活塞杆上的支承套,并与央爪相连。由于本技术采用气缸驱动夹爪抓瓶和送瓶,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易于维修的优点,且送瓶位置准确、易实现联动线联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主视图;图2是图l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技术作出进一步的描述。附图中描述的大输液联动线送瓶装置,由工作台面、四根轨道、前、后送瓶机构三个部件组成,工作台面由高位、弧形、低位工作台面(1)、(2)、(3)依次组合而成,在高位工作台面(1)与弧形工作台面(21)的连接处设有两根翻瓶杆(4)、(5);四根轨道由软性气管(6)和固定条(7)组成;软性气管(6)固定在固定条(7)的内侧,固定条(7)两端分别与高位工作台面(1)和低位工作台面(3)相连接,软性气管(6)内充有压缩空气;前送瓶机构由横向工作气缸(8)、竖向工作气缸(9)、夹爪(10)组成,在高位工作台(1)上固定有横向工作气缸(8)和导套(11),横向工作气缸(8)的活塞杆(12)穿过导套(11),竖向工作气缸(9)的活塞杆(13)穿过固定在横向工作气缸(8)活塞杆(12)上的支承套(14),并与夹爪(10)相连;后送瓶机构由横向工作气缸(15),竖向工作气缸(16)、(17)、夹爪(18)组成,在低位工作台面(3)上固定有横向工作气缸(15)和导套(19)、(25),横向工作气缸(15)的活塞杆(20)穿过导套(19)、(25),竖向工作气缸(16)、(17)的活塞杆(21)、(22)穿过固定在横向工作气缸(15)的活塞杆(20)上的支承套(23)、(24),并分别与夹爪(18)相连。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前、后送瓶机构的竖向工作气缸(9)、(16)、(17)工作,使活塞杆(13)、(21)、(22)及夹爪(10)、(18)向前推进,以夹住位于四根轨道之间瓶体,然后前、后送瓶机构的横向工作气缸(8)、(15)工作,通过活塞杆(12)、(20)、(13)、(21)、(22)推动夹爪(10)、(18)向右移动,移动到位后,竖向工作气缸(9)、(16)、(17)的活塞杆(13)、(21)、(22)带动夹爪(10)、(18)退回,使夹爪(10)、(18)脱离瓶体,这时,横向工作气缸(8)、(15)的活塞杆(12)、(20)通过活塞杆(13)、(21)、(22)使夹爪(10)、(18)向左移动复位。权利要求1.大输液联动线送瓶装置,其特征是由工作台面、轨道、前、后送瓶机构三个部件组成,工作台面由高位、弧形、低位工作台面(1)、(2)、(3)依次组合而成,在高位工作台面(1)与弧形工作台面(2)的连接处设有翻瓶杆(4)、(5);轨道由软性气管(6)和固定条(7)组成;软性气管(6)固定在固定条(7)的内侧,固定条两端分别与高位工作台面(1)和低位工作台面(3)相连接,软性气管(6)内充有压缩空气;前、后送瓶机构分别由横向工作气缸(8)、(15)、竖向工作气缸(9)、(16)、(17)、夹爪(10)、(18)组成,在高、低工作台面(1)、(3)上分别固定有横向工作气缸(8)和导套(11)、(19)、(25),横向工作气缸(8)、(15)的活塞杆(12)、(20)分别穿过导套(11)和导套(19)、(25),竖向工作气缸(9)和竖向工作气缸(16)、(17)分别穿过固定在横向工作气缸(8)活塞杆(12)上的支承套(14)和横向工作气缸(15)的活塞杆(20)上的支承套(23)、(24),并分别与夹爪(10)、(18)相连。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的大输液联动线送瓶装置,由工作台面、轨道、前、后送瓶机构三个部件组成。在工作台面上,设为横竖向工作的气缸、夹爪、翻瓶杆,送瓶由气缸、夹爪完成,动作自如,送瓶位置准确、效率高,适于规模性生产。与现有设备比较,结构简单、造价低、易于维修。文档编号B67C3/24GK2331655SQ9823023公开日1999年8月4日 申请日期1998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1998年2月25日专利技术者皮介臣 申请人:皮介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大输液联动线送瓶装置,其特征是由工作台面、轨道、前、后送瓶机构三个部件组成,工作台面由高位、弧形、低位工作台面(1)、(2)、(3)依次组合而成,在高位工作台面(1)与弧形工作台面(2)的连接处设有翻瓶杆(4)、(5);轨道由软性气管(6)和固定条(7)组成;软性气管(6)固定在固定条(7)的内侧,固定条两端分别与高位工作台面(1)和低位工作台面(3)相连接,软性气管(6)内充有压缩空气;前、后送瓶机构分别由横向工作气缸(8)、(15)、竖向工作气缸(9)、(16)、(17)、夹爪(10)、(18)组成,在高、低工作台面(1)、(3)上分别固定有横向工作气缸(8)和导套(11)、(19)、(25),横向工作气缸(8)、(15)的活塞杆(12)、(20)分别穿过导套(11)和导套(19)、(25),竖向工作气缸(9)和竖向工作气缸(16)、(17)分别穿过固定在横向工作气缸(8)活塞杆(12)上的支承套(14)和横向工作气缸(15)的活塞杆(20)上的支承套(23)、(24),并分别与夹爪(10)、(18)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皮介臣
申请(专利权)人:皮介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