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19265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1 1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方法中,其步骤是在生产培养基中加入玉米浆、糖蜜或其它复合碳源,然后接种复合微生物菌群,在溶解氧0.2~2.0mg/L、微生物负荷0.1~0.5kgTOC/(kgSS.d)、TOC去除率≥80%的条件下进行逐级扩增培养。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可以对复合微生物菌剂进行批量生产,且能够省去菌剂生产过程中的菌种复配工作。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步骤简单,效果好;不仅缩短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周期、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所生产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尤其适用于难降解废水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保微生物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利用特种微生物处理废水尤其是工业废水,具有良好的效果。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废水的效果通常优于单一微生物菌剂对废水的处理效果,其原因不仅包括复合微生物菌剂具有更多的微生物菌群,也由于复合微生物菌剂适应废水水质的能力优于单一菌种菌剂。单一微生物菌剂的生产通常经历培养基制备、灭菌、接种、发酵培养、质量检测、包装等多个环节。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在单一微生物菌剂生产基础之上还包括复配步骤,其生产周期长、生产成本高,制约了其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如何缩短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周期并降低成本,是废水处理用微生物菌剂技术的一个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应用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的生产方法用于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该方法能够缩短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周期、同时降低菌剂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其特点是: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基制备:向基础培养基中加入玉米浆、糖蜜或其它提取性有机碳源,使培养基的TOC浓度为500?5000mg/L ; (2)菌群接种:培养基中加入复合微生物菌群,加入量为目标培养浓度的1%?10%;且所用复合微生物菌群的来源包括但不限于市售复合微生物菌剂、土壤、污泥、污染河流底泥; (3)菌群培养:控制溶解氧0.2?2.0mg/L、微生物负荷0.1-0.5kgT0C/(kgMLSS.d),对接入的复合微生物菌群进行混合培养,并且保证复合微生物菌群对培养基的TOC去除率不低于 80%; (4)放大培养:按照1%?10%的接种量进行逐级放大培养,在培养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直至培养得到所需要数量的菌剂。本专利技术所述,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或者技术特征是:所述的基础培养基是指无机盐培养基中加入待处理难降解废水中的特征污染物。所述的特征污染物包括但不限于脂肪烃、齒代烃、芳香烃、醇类、醚类、环氧类、有机酸类、酯类、酰胺类、酚类、硝基苯类、有机硫、有机磷、杂环类、染料、助剂或其它有机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本专利技术所述,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或者技术特征是:菌群培养与放大培养的PH为3.0?5.0或6.0?9.0。本专利技术所述,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或者技术特征是:菌群培养与放大培养的温度为10?15°C、15?28°C或28?40°C。本专利技术所述,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或者技术特征是:菌群培养与放大培养的盐浓度为O?10g/L、10?30g/L、30?120g/L或120?180g/L。本专利技术所述,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或者技术特征是:步骤(4)后依次对菌剂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和包装。本专利技术所述,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或者技术特征是:所述质量检测包括菌剂效能检测和菌剂浓度检测,且所生产的菌剂产品须达到以下指标要求: (1)菌剂效能:菌剂对特征污染物的降解能力之90%; (2)菌剂浓度:菌剂浓度22000mg/L且微生物数量2 1.0X 19 cfu/mL。本专利技术中,在培养基中加入待处理废水中的特征污染物。可提高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废水的适应能力,缩短驯化周期。接种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产品指EM、HSB、SEM、HDCM或其它市售微生物菌剂产品中的一种或多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方法的有益效果包括: (I)菌剂生产成本低。本专利技术方法培养基主要原料为玉米浆、糖蜜或其它提取性有机碳源,是一种复合型有机氮源,价格便宜。(2)菌剂生产质量高。现有技术一般采用合成培养基或半合成培养基对菌剂进行培养,配制培养基所需要的化学药品有几十种,包括有机物、N、P、K、S、Ca、Mg、Fe、Mn、B、Zn、Cu、Mo、Co及其它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本专利技术方法中采用含有玉米浆干粉、糖蜜粉或其它提取性碳源的复合培养基,所需原料来自玉米发酵、制糖等过程产生的废料,其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碳源,而且N、P、K、S、Ca、Mg等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营养丰富,而且还含有合成培养基和半合成培养基一般不会含有的生长因子。因此,本专利技术采用提取性碳源作为培养基生产复合微生物菌剂,菌剂中微生物种群的培养效果更好。(3)缩短生产周期。本专利技术方法中复合微生物菌剂通过敞开环境下混合培养一次完成,无需经历单一菌剂培养后的复配过程,相比现有技术大大缩短了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培养周期。(4)所生产的菌剂适应能力强。本专利技术方法采用混合培养或混合发酵培养的方式对能够降解废水中有机物污染物的微生物菌群进行一次培养,在培养过程中保持了微生物降解链的完整,并保证了功能微生物的多样性,更容易适应水质的变化。【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本专利技术,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实施例1,一种,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基制备:基础培养基中加入玉米浆、糖蜜(重量比2:1)或其它提取性有机碳源,使培养基的TOC浓度为500mg/L; (2)菌群接种:培养基中加入复合微生物菌群,加入量为目标培养浓度的1%;且所用复合微生物菌群的来源包括但不限于市售复合微生物菌剂、土壤、污泥、污染河流底泥; (3)菌群培养:控制溶解氧0.2mg/L、微生物负荷0.lkgTOC/(kgMLSS.d),对接入的复合微生物菌群进行混合培养,并且保证复合微生物菌群对培养基的TOC去除率不低于80%; (4)放大培养:按照1%的接种量进行逐级放大培养,在培养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直至培养得到所需要数量的菌剂。实施例2,一种,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基制备:基础培养基中加入玉米浆、糖蜜(重量比1:2)或其它提取性有机碳源,使培养基的TOC浓度为5000mg/L; (2)菌群接种:培养基中加入复合微生物菌群,加入量为目标培养浓度的10%;且所用复合微生物菌群的来源包括但不限于市售复合微生物菌剂、土壤、污泥、污染河流底泥; (3)菌群培养:控制溶解氧2.0mg/L、微生物负荷0.5kgT0C/(kgMLSS.d),对接入的复合微生物菌群进行混合培养,并且保证复合微生物菌群对培养基的TOC去除率不低于80%; (4)放大培养:按照10%的接种量进行逐级放大培养,在培养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直至培养得到所需要数量的菌剂。实施例3,一种,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基制备:向基础培养基中加入玉米浆、糖蜜或其它提取性有机碳源,使培养基的TOC浓度为3000mg/L; (2)菌群接种:培养基中加入复合微生物菌群,加入量为目标培养浓度的5%;且所用复合微生物菌群的来源包括但不限于市售复合微生物菌剂、土壤、污泥、污染河流底泥; (3)菌群培养:控制溶解氧1.0mg/L、微生物负荷0.3kgT0C/ (kgMLSS.d),对接入的复合微生物菌群进行混合培养,并且保证复合微生物菌群对培养基的TOC去除率不低于80%; (4)放大培养:按照5%的接种量进行逐级放大培养,在培养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直至培养得到所需要数量的菌剂。实施例4,实施例1一 3任何一项所述中:所述的基础培养基是指无机盐培养基中加入待处理难降解废水中的特征污染物。所述的特征污染物包括但不限于脂肪烃、卤代烃、芳香烃、醇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培养基制备:向基础培养基中加入玉米浆、糖蜜或其它提取性有机碳源,使培养基的TOC浓度为500~5000mg/L;(2)菌群接种:培养基中加入复合微生物菌群,加入量为目标培养浓度的1%~10%;且所用复合微生物菌群的来源包括但不限于市售复合微生物菌剂、土壤、污泥、污染河流底泥;(3)菌群培养:控制溶解氧0.2~2.0mg/L、微生物负荷0.1~0.5kgTOC/(kgMLSS.d),对接入的复合微生物菌群进行混合培养,并且保证复合微生物菌群对培养基的TOC去除率不低于80%;(4)放大培养:按照1%~10%的接种量进行逐级放大培养,在培养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直至培养得到所需要数量的菌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军李坤王开春何一群赵焰崔庆兰张彬彬田凤蓉
申请(专利权)人: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