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8726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1 17:16
在吸收性物品中,形成有分别配置在包括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中心在内的中央区域(RC)的宽度方向外侧的一对第二纵向压缩槽(82)和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二横向压缩槽(86)。在第二纵向压缩槽(82)与吸收体的宽度方向端部之间,设置有低刚度区域(RL)。在低刚度区域的长度方向外侧,设置有刚度比低刚度区域高的高刚度区域(RH)。高刚度区域形成了在厚度方向上压缩吸收体的压缩槽,设置在第二纵向压缩槽(82)的长度方向外侧端部的四个部位各自的宽度方向外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透液性的表面片、不透液性的背面片和设置于表面片与背面片之间的吸收体并形成有压缩了表面片和吸收体的压缩槽的吸收性物品
技术介绍
以往,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中,形成有压缩了透液性的表面片和吸收体的压缩槽的吸收性物品广为公知。另外,对于压缩槽也提出了各种形状的压缩槽。例如,公开了如下的吸收性物品:具有形成在排泄部区域的两侧部的作为压缩槽的一对内侧槽和形成在一对内侧槽的各个宽度方向外侧的作为压缩槽的一对外侧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内侧槽和外侧槽在平面观察时向宽度方向外方弯曲成凸状。专利文献I的吸收性物品,在排泄部区域的宽度方向外侧形成有内侧槽和外侧槽,在穿戴时作用有从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宽度方向中央的压缩力时,容易以内侧槽和外侧槽为起点变形。因此,形成有内侧槽和外侧槽的部分向宽度方向内侧移动,被内侧槽夹着的排泄部区域有时会向穿着者侧隆起。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10-13697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上述的吸收性物品存在如下的问题。在专利文献I公开的吸收性物品中,在作用有从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宽度方向内侧的压缩力时,比内侧槽和外侧槽靠宽度方向外侧的区域,在宽度方向上被压缩并且在厚度方向上移动。该比内侧槽和外侧槽靠宽度方向外侧的区域在厚度方向上移动,从而向穿着者侧隆起或向内衣侧凹陷。此时,若比内侧槽和外侧槽靠宽度方向外侧的区域向内衣侧凹陷,则位于排泄部区域的宽度方向外侧的区域位于比排泄部区域靠内衣侧的位置,排泄部区域相对容易向穿着者侧隆起。但是,若比内侧槽和外侧槽靠宽度方向外侧的区域向穿着者侧隆起,则位于排泄部区域的宽度方向外侧的区域位于比排泄部区域靠穿着者侧的位置,因此,排泄部区域相对容易向内衣侧凹陷。S卩,在专利文献I公开的吸收性物品中,在作用有从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宽度方向内侧的压缩力时,根据内侧槽、外侧槽的变形方式,排泄部区域向穿着者侧隆起或向内衣侧凹陷。因此,无法使排泄部区域稳定地向穿着者侧隆起。因此,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的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位于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中央的中央区域稳定地向穿着者侧隆起的吸收性物品。本专利技术的吸收性物品(吸收性物品I)的要旨在于,具有长度方向(长度方向L)和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宽度方向W),具备透液性的表面片(表面片10)、不透液性的背面片(背面片20)以及设置于所述表面片和所述背面片之间的吸收体(吸收体30),形成有在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上压缩了至少所述表面片和所述吸收体的压缩槽(压缩槽80),所述压缩槽具有一对纵向压缩槽(第二纵向压缩槽82)和横向压缩槽(第二横向压缩槽86),所述一对纵向压缩槽分别配置在包括所述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中心在内的中央区域(中央区域RC)的所述宽度方向外侧,且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上延伸,所述横向压缩槽配置在所述纵向压缩槽的所述长度方向外侧,且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在所述纵向压缩槽与所述吸收体的宽度方向端部之间,设置有刚度比形成有所述纵向压缩槽的区域低的低刚度区域(低刚度区域RL),在所述低刚度区域的长度方向外侧,设置有刚度比所述低刚度区域高的高刚度区域(高刚度区域RH),所述高刚度区域是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压缩了所述吸收体的压缩槽(高刚度压缩槽88)的区域、或构成所述吸收体的吸收性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比周围高的区域,设置在所述纵向压缩槽的长度方向外侧端部的四个部位各自的宽度方向外侧。【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从皮肤接触面侧观察的平面图。图2是图1所示的X—X截面的示意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Y—Y截面的示意剖视图。图4(a)是表示穿戴了比较例的吸收性物品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图4(b)是表示穿戴了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图1是吸收性物品的平面图,图2是沿着图1所示的X—X线的剖视图。图3是沿着图1所示的Y—Y线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是例如卫生巾。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是日用的卫生巾。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中,在长度方向L(长度方向)上位于穿着者的前侧的前区域Rl与位于穿着者的后侧的后区域R2的长度大致相同。此外,后述的一对翼部43、44之间的区域是配置在穿着者的下裆的下裆区域R3。具体来说,在从一对翼部43、44的前方的根部CAl到一对翼部43、44的后方的根部CA2之间,设置有下裆区域R3。比下裆区域R3靠前侧成为前区域Rl,比下裆区域R3靠后侧成为后区域R2。此外,在图1中,吸收性物品I的长度方向L上的中心线表示为长度方向中心线LCL,吸收性物品I的宽度方向W上的中心线表示为宽度方向中心线WCL。另外,下裆区域R3的中心是长度方向中心线LCL与宽度方向中心线WCL交叉的位置。此外,本实施方式的下裆区域R3为翼部43、44之间的区域,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对于不具有翼部的吸收性物品,也可以为吸收体30的宽度方向的最大长度比前区域Rl的宽度方向的最大长度和后区域R2的宽度方向的最大长度长的区域,或者也可以为吸收体30的宽度方向的最大长度比前区域Rl的宽度方向的最大长度和后区域R2的宽度方向的最大长度短的区域。前区域Rl、后区域R2和下裆区域R3是在长度方向上将吸收性物品划分而成的区域,在长度方向上邻接地设置。另外,在吸收性物品中,设置有包括吸收体30的宽度方向中心在内的中央区域RC。中央区域RC由构成吸收体30的吸收性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比周围高的区域、吸收体30的体液的吸收容量比周围高的区域、以及吸收体30上配置了导入体液的第二片的区域中的任意区域构成。在图1中,对中央区域RC标注斜线来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中央区域RC配置在下裆区域R3内。但是,在变形例中,中央区域RC也可以超出下裆区域R3而跨越前区域Rl和后区域R2地配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日用的卫生巾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吸收性物品也能够应用于夜用的卫生巾。夜用的卫生巾构成为,在长度方向L上位于穿着者的后侧的后区域R2比位于穿着者的前侧的前区域Rl长。吸收性物品I具有:与穿着者的皮肤接触的表面片10;不透过液体的不透液性的背面片20;以及吸收体30。吸收体30配设在表面片10与背面片20之间。因此,吸收体30在图1和图2中用虚线表示。吸收性物品I在图1所示的平面观察下,在吸收体30的宽度方向W的两侧,具有向宽度方向W外侧伸出的一对翼部43、44。并且,吸收性物品I具备在宽度方向W上设置在吸收体30的外侧的侧面片41、42。表面片10是透过体液等液体的透液性的片。表面片10至少覆盖吸收体30的表面。表面片10只要是无纺布、织布、有孔塑料片、网状片等透过液体的构造的片状的材料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作为织布、无纺布的原材料,可以使用天然纤维、化学纤维中的任一种。作为天然纤维的例子,可列举出粉碎纸浆、棉花等纤维素。作为化学纤维的例子,可列举出人造丝、原纤维人造丝等再生纤维素,醋酸纤维、三醋酸纤维等半合成纤维素,热塑性疏水性化学纤维,或实施了亲水化处理的热塑性疏水性化学纤维。作为热塑性疏水性化学纤维,可列举出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单纤维,将PE和PP接枝聚合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长度方向和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具备透液性的表面片、不透液性的背面片以及设置于所述表面片和所述背面片之间的吸收体,形成有在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上压缩了至少所述表面片和所述吸收体的压缩槽,所述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槽具有一对纵向压缩槽和横向压缩槽,所述一对纵向压缩槽分别配置在包括所述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中心在内的中央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外侧,且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上延伸,所述横向压缩槽配置在所述纵向压缩槽的所述长度方向外侧,且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在所述纵向压缩槽与所述吸收体的宽度方向端部之间,设置有刚度比形成有所述纵向压缩槽的区域低的低刚度区域,在所述低刚度区域的长度方向外侧,设置有刚度比所述低刚度区域高的高刚度区域,所述高刚度区域是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压缩了所述吸收体的压缩槽的区域、或构成所述吸收体的吸收性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比周围高的区域,设置在所述纵向压缩槽的长度方向外侧端部的四个部位各自的宽度方向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伸亨柏木政浩
申请(专利权)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