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孟咸彬专利>正文

升降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6468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升降推车,包括车架,所述的车架的底部可转动地连接有至少一对车轮,所述的车架的上端具有推把;载物架,所述的载物架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的车架上;提升装置,所述的提升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载物架上下升降;所述的车架具有一个用于承载工件以及车架重量的底撑架,所述底撑架由复数根杆件组成;所述的杆件由一个水平的横撑面和一个拱形的承载面构成;通过将底撑架上的杆件做成有一个横撑面和一个拱形的承载面构成,这样该杆件就相当于桥式结构,能够承受更大的作用力,也就是该杆件比普通中空杆件所承载的负荷更大,使用寿命也更长。(*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推的推车,特别是一种可提升货物的推车。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号为200620126603.7中公开的一种装卸车,包括车架、可滑动 地设置于车架上的升降架(相当于载物架)、设置于车架上用于提升升降架的 提升装置。车架包括底撑架与侧架,该种装卸车中的底撑架是承载整个车架 与升降架上的重物的主要部件,该结构在实际使用时,架由于底撑经常要承 载很重的重物而发生断裂,使用寿命非常短。而且一旦底撑架发生断裂,整 个装卸车将无法使用,给使用带来很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升降推车,其上的底撑架具有更长的使用 寿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升降推车,包括车架,所述的车架的底部 可转动地连接有至少一对车轮,所述的车架的上端具有推把;载物架,所述的 载物架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的车架上;提升装置,所述的提升装置)用于驱动 所述载物架上下升降;所述的车架具有一个用于承载工件以及车架重量的底撑 架,所述底撑架由复数根杆件组成;所述的杆件由一个水平的横撑面和一个拱 形的承载面构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底撑架上的杆件做成有一个横撑面和 一个拱形的承载面构成,这样该杆件就相当于桥式结构,能够承受更大的作 用力,也就是该杆件比普通中空杆件所承载的负荷更大,使用寿命也更长。附图说明附图1为实施例一中的升降推车的主视附图2为实施例一中的升降推车的左视附图3为实施例一中的升降推车的状态参考图(处于空载上升状态);附图4为实施例一中的升降推车的使用状态参考图(侧视示意图);附图5为实施例一中的升降推车的又一使用状态参考图(侧视示意图);附图6为实施例一中的侧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7为实施例一中的底撑架的结构示意附图8为附图7沿A-A方向的剖面附图9为实施例一中的车轮与轴的配合示意附图10为实施例一中的载物架以及附件的结构示意附图11为实施例一中的单个滑轮与滑轮套的饿分解附图12为实施例一中的提升装置、锁定装置以及回复装置的示意附图13为附图12沿B-B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 14为附图 12沿C-C方向的剖视附图15为实施例一中的后支撑腿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16为实施例一中的后支撑腿处于锁定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17为实施例一中的后支撑腿处于解锁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18为实施例一中的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9为实施例二中的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下的示意图; 附图20为实施例二中的锁定装置处于解锁状态下的示意图; 其中1、车架;"、侧架;1"、立柱;112、推把;12、底撑架;121、杆件; 122、横撑面;123、承载面;13、车轮;14、轴;15、横梁;16、导向槽;2、 载物架;21、滚轮;22、承载部;221、斜坡;23、固定部;3、 提升装置;31、动滑轮组;32、定滑轮组;33、齿轮;34、链条;341、 固定端;342、自由端;35、安装架;351、凹面;36、滑轮;37、滑轮套;371、 穿孔;38、转轴;381、端盖;39、摇柄;391、把手;310、导向轮;4、 锁定装置;41、棘轮;42、卡爪;43、弹性垫片;44、弹性部件;45、 摩擦片;46、摩擦片;47、复位扭簧;5、 回复装置;51、绕线辊;52、拉绳;6、 后支撑腿;61、杆件;62、杆件;631、转动件;632、转动件;64、 安装架;641、安装位置;65、锁紧件;66、辅助轮子;39'、摇柄;4'、锁定装置;48'、挡杆。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附图1至附图18所示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它揭示了一种手推式的 升降推车,它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车架1、载物架2、用于驱动载物架2上下升降将该提升装置3。如图1 3车架1包括一个倒"U"形的侧架11和一个四方形的底撑架12。 如图6所示,倒"U"形的侧架11上位于两侧的一对立柱111沿着铅垂方向布 置,上部的横杆构成推把112,侧架11内侧还设置有一根横梁15,该横梁15 一方面能够加强整个车架1的稳定,而且还可以在上面安放其他部件,横梁15 通常靠近推把112。底撑架12位于侧架11的底部,底撑架12和倒"U"形的 侧架11形成直角形的推车主体构架。车架1的上的侧架11以及底撑架12均是 用中空的杆件组成。其中,侧架11上的中空杆件均为普通的方管或圆管,而底 撑架12上的杆件121在此作了特别设计,如图7 8所示,由位于底部的水平 的横撑面122和位于横撑面122上方的拱形的承载面123组成,此种设计能够 增强底撑架12的负载强度,这犹如"拱形桥"的结构,能够把所承载的压力都 分解在杆件的两端的地上,所以这种结构的底撑架12所能承载的重量大,使用 寿命长。车架1的底部安装有一对车轮13,如图9所示, 一对车轮13可转动地安 装在一根轴14的两端,该轴14焊接在侧架11的下部,当不使用该推车时,一 对车轮13和底撑架12均落地,起到支撑整个推车重量的作用。如图10所示,载物架2具有承载部22和固定部23,承载部22沿水平面 方向延伸,并且承载部22上远离固定部23的一端具有斜坡221,斜坡221 使得载物架2可更方便地插入在所需搬运物体的底部后通过提升装置3便可 轻松地将物体提升,因此避免了作业人员反复弯腰的动作,减轻了劳动强度, 节约人力资源。载物架2可升降地安装在一对立柱111上。如图6所示,一 对立柱111相对的侧面上开设有沿铅垂方向延伸的导向槽16。载物架2的两 侧上分别可转动地安装有两个滚轮21,滚轮21位于导向槽16内并与导向槽 16的槽壁相滚动接触,载物架2通过一个提升装置3沿导向槽16自由的上、 下滑动。为使载物架2上各处受力均匀、载物架2的升降更顺畅,其各侧的 两个滚轮21分别位于所述的载物架2的上下两端部处,而导向槽16在槽口 处的宽度小于其内腔两侧面之间的宽度,通过这些结构使得载物架2与导向 槽16之间为滚动摩擦接触。因此载物架2在沿导向槽16的提升和下落非常 平稳顺畅,且滚轮21不会从导向槽16内脱出。当该升降推车搬运大体积的重物时,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车架1高度不 够高,当重物被升至车架1的上方时,重物绝大部分都位于车架1夕卜,这样会使得重物存在落地的危险,为此载物架2上还设置有平行于车架的附件7,该 附件7能随着载物架2的升降而升降,并且附件7是可拆卸地设置在载物架2 上的,如图10中所示,载物架2的上方设置有一对平行的插槽24,附件7的 下端部71分别插在该对插槽24内,当载物架2上升到车架1的上方时,附件 7起到延长(或加高)车架1高度的作用,以阻止重物摔落到地面上。如图1、 2所示,提升装置3包括由三个齿轮形状的轮子组成的动滑轮组 31、三个齿轮形状的轮子组成的定滑轮组32、齿轮33以及链条34。 动滑轮组31通过三个不同的安装架35分别安装在载物架2的固定部23上; 定滑轮组32同样通过三个不同的安装架35分别安装在车架1上,齿轮33通 过转轴38可转动地设置在车架1上;链条34具有一个固定端341和一个自由 端342,其中固定端341固定在车架1上的,自由端342依次绕过动滑轮组31、 定滑轮组32、齿轮33,并且该自由端342处的链体隐藏在其中的一个立柱111 内,或处于悬空状态,或处于自由的堆积状态(附图中画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升降推车,包括车架(1),所述的车架(1)的底部可转动地连接有至少一对车轮(13),所述的车架(1)的上端具有推把(12); 载物架(2),所述的载物架(2)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的车架(1)上; 提升装置(3),所述的提升装置 (3)用于驱动所述载物架(2)上下升降; 所述的车架(1)具有一个用于承载工件以及车架(1)重量的底撑架(12),所述底撑架(12)由复数根杆件组成;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件由一个水平的横撑面(122)和一个拱形的承载面(123 )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咸彬
申请(专利权)人:孟咸彬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