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渐近式均压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61944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0 0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渐近式均压线结构,包括两电枢线圈、设置在两电枢线圈非换向器连接端的径向内侧的电枢压圈、设置在电枢压圈径向内侧的均压线盘和设置在均压线盘轴向侧边的绝缘压板,所述均压线盘和绝缘压板之间夹设有两均压线,两均压线之间设有绝缘衬垫,均压线盘与其相邻的均压线之间设有绝缘片,所述均压线通过并头套与电枢线圈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安装在非换向器端的渐近式均压线结构,以解决原有结构复杂、制作加工及维护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大型直流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型直流电机的渐近式均压线结构
技术介绍
大型直流电机一般采用单叠绕组或者多重路波绕组,多极单叠绕组需要连接用于改善电机磁路不对称的甲种均压线,多重路波绕组需要连接用以保证绕组各并联支路电阻相等的乙种均压线。现有技术中,安装在换向器端的渐近线式均压线是将换向器升高片分成两根渐近线导线,分别与电枢绕组的等电位点相连,升高片兼起均压线的作用。换向器整体升高片分为两层,两层升高片之间需用绝缘隔开。同一换向片上的两个升高片以相差一个均压节距与电枢绕组连接。电枢绕组与升高片之间采用钼极电阻焊。此种结构有以下缺点:1、升高片很长,机械强度低,容易断裂。2、需采用绑扎绳固定或捆束式固定等措施固定升高片,两层升高片之间又需绝缘,大大增加了换向器的制作难度及制作周期。3、均压线安装在换向器端,升高片作为均压线,全额均压效果好,但结构过于复杂,制作、加工难度大,时间较长,影响电机的整体制作周期。4、均压线安装在换向器端,容易引起碳粉堆积,可能会引起短路故障。5、升高片作为均压线,维护不便;6、采用双层升高片,增加了换向器材料成本及轴向尺寸,不利于电机内部空间的布局。ο电枢绕组与升高片之间采用钼极电阻焊,所需设备复杂,耗电量大,对电枢绕组及升高片表面清理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目前大型直流电机渐近式均压线结构的缺陷,提供一种安装在非换向器端的渐近式均压线结构,以解决原有结构复杂、制作加工及维护不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渐近式均压线结构,包括两电枢线圈、设置在两电枢线圈非换向器连接端的径向内侧的电枢压圈、设置在电枢压圈径向内侧的均压线盘和设置在均压线盘轴向侧边的绝缘压板,所述均压线盘和绝缘压板之间夹设有两均压线,两均压线之间设有绝缘衬垫,均压线盘与其相邻的均压线之间设有绝缘片,所述均压线通过并头套与电枢线圈连接。所述均压线为垂直折弯的扁铜线,均压线包括径向延伸部和轴向延伸部;所述并头套为缺口式并头套,并头套由铜带制成,并头套设有电枢线圈插口和均压线插口,两个电枢线圈的两个非换向器连接端均伸入电枢线圈插口中并与并头套通过银铜焊焊接在一起,两均压线的两轴向延伸部的端部均伸入均压线插口中并与并头套通过银铜焊焊接在一起。均压线盘和绝缘压板之间还夹设有绝缘垫块,均压线盘与绝缘压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螺栓穿过所述绝缘垫块。绝缘垫块位于两均压线的径向内侧,绝缘垫块与两均压线的两径向延伸部之间设有涤纶毡。两电枢线圈的外侧设有无玮带。均压线盘与其相邻的均压线之间设置的绝缘片为L型绝缘片,均压线盘与其相邻的均压线之间设有多层L型绝缘片,L型绝缘片包括径向伸出部和轴向伸出部,L型绝缘片的径向伸出部设于均压线盘盘底与相应均压线的径向延伸部之间,L型绝缘片的轴向伸出部夹设于两均压线的轴向延伸部与均压线盘侧壁之间。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渐近式均压线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均压线固定在均压线盘上,结构牢固可靠。2、均压线采用槽均压,均压效果好,用铜量少,节省材料。3、均压线自身带绝缘层,与均压线盘、固定螺栓之间有多层绝缘隔开,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4、均压线模具通用性好;大型直流电机系列可以通用一个基本模具,对于不同的规格作出不同改造即可,改造成本低。5、电枢线圈与均压线之间具有较小的接触电阻,导电性能良好。6、采用缺口式并头套,可以有效防止因并头套顶部抵死导致并头套无法夹紧电枢线圈和均压线引线头所导致的虚焊。7、均压线单独装配,使均压线装配到均压线盘上时操作更为方便,节约工时;同时由于均压线与换向器分开制作,降低了换向器的制作难度,减小了电机整体制作周期。8进一步缩短了电枢轴向长度,充分利用了电机的有效空间,从而大大的压缩了电机的径向及轴向外形尺寸,使电机结构更为合理、紧凑。 9、维护方便,便于修理。均压线装在电枢端面,这种结构对于修理时拆换线圈较方便,拆卸线圈时不至于由于均压线和电枢线圈相互粘连造成的机械损伤。【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并头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电枢线圈,2、电枢压圈,3、均压线盘,4A、径向伸出部,4B、轴向伸出部,5、螺栓,6、绝缘垫块,7、涤纶毡,8、绝缘衬垫,9、绝缘压板,10A、径向延伸部,10B、轴向延伸部,11、中间绝缘片,12、并头套,13、无玮带,14、第一铜带,15、第二铜带,16、折弯边,17、电枢线圈插口,18、均压线插口。【具体实施方式】由图1-图2所示的一种渐近式均压线结构,包括两电枢线圈1、设置在两电枢线圈1非换向器连接端的径向内侧的电枢压圈2、设置在电枢压圈2径向内侧的均压线盘3和设置在均压线盘3轴向侧边的绝缘压板9。电枢线圈1前端连接换向器,电枢线圈1前端为换向器连接端,电枢线圈1后端不连接换向器,电枢线圈1后端为电枢线圈1的非换向器连接端。所述均压线盘3和绝缘压板9之间夹设有两均压线,所述均压线为垂直折弯的扁铜线,均压线包括径向延伸的径向延伸部10A和轴向延伸的轴向延伸部10B,径向延伸部10A和轴向延伸部10B垂直衔接。两均压线的两轴向伸出部4B相接触。两均压线之间设有绝缘衬垫8,并且绝缘衬垫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渐近式均压线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渐近式均压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电枢线圈(1)、设置在两电枢线圈(1)非换向器连接端的径向内侧的电枢压圈(2)、设置在电枢压圈(2)径向内侧的均压线盘(3)和设置在均压线盘(3)轴向侧边的绝缘压板(9),所述均压线盘(3)和绝缘压板(9)之间夹设有两均压线,两均压线之间设有绝缘衬垫(8),均压线盘(3)与其相邻的均压线之间设有绝缘片,所述均压线通过并头套(12)与电枢线圈(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政陈如肖丽芳王建裕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