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柏森专利>正文

升降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6110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升降驱动装置,包括一可沿着两升降导轨升降的系统结构箱体、一组装于系统结构箱体中段的驱动主机、被驱动主机所传动的一第一传动链组、一第二传动链组、以及一压力张紧链轮装置,整组升降驱动装置是直接设于一升降体底部,以大幅节省空间,而所述第一、第二传动链组分别借由一第一链条、一第二链条与驱动主机的主轴绕设,第一、第二链条是反向绕设于主轴上,使第一、第二链条对于主轴形成等量反向作用力,大量消除驱动主机的主轴的负荷,而延长驱动主机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升降机,尤其涉及一种可以驱动升降机或者升降平台升降的升降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升降机被一升降驱动装置带动,沿着升降道作垂直升降,通常升降驱动装置是设于升降道的上方,或者另外设一位于升降道旁侧的机械房而颇占空间。此外,升降驱动装置通常设有一马达,在马达的主轴上设有一驱动轮,以驱动其它轮组,主轴受单一方向的拉力,使主轴承受全负荷的悬垂荷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升降机的升降驱动装置占空间以及马达易损坏的缺点,而提供一种可节省空间并且使主轴均匀受力,以及节省材料成本的升降驱动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升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系统结构箱体,其水平的两端呈贯通状,在贯通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导行轮组;一驱动主机,是设于系统结构箱体的侧边中段,其主轴伸入系统结构箱体内部,并且在主轴上结合一第一驱动链轮、一第二驱动链轮;一第一传动链组,包括分别位于系统结构箱体水平开口端的一悬吊链轮、一下垂链轮、一绕设于下垂链轮与第一驱动链轮以及悬吊链轮之间的第一链条,该第一链条具有两自由端,其中一自由端是绕设于下垂链轮顶部周缘并且垂降固定于升降导轨下方,而另一自由端则绕设于悬吊链轮底部周缘并且朝上延伸固定于升降导轨上方;一第二传动链组,包括一与第一传动链组的下垂链轮同轴枢设的悬吊链轮、一与第一传动链组的悬吊链轮同轴枢设的下垂链轮、一绕设于悬吊链轮与第二驱动链轮以及下垂链轮之间的第二链条,该第二链条具有两自由端,其中一自由端绕设于下垂链轮的顶部周缘并且垂降固定于升降导轨下方,而另一自由端则绕设于悬吊链轮的底部周缘并且朝上延伸固定于升降导轨上方。前述的升降驱动装置,其中第一传动链组进一步包括两个分别位于下垂链轮与第一驱动轮之间、悬吊链轮与第一驱动轮之间的转向链轮、一位于第一驱动链轮与邻近悬吊链轮该转向链轮之间的张紧链轮,所述的第一链条绕设于第一传动链组的各链轮以及第一驱动链轮之间;第二传动链组进一步包括一位于悬吊链轮与第二驱动链轮之间并且供第二链条绕设的张紧链轮。前述的升降驱动装置,其中的升降驱动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压力张紧链轮装置,其包括一第一活动曲臂、一第二活动曲臂、一枢设于第二活动曲臂其中一自由端并且穿置于第二活动曲臂其中一自由端的连接螺杆、一穿置于连接螺杆上并且枢设于第二活动曲臂内的压力角自动调节块、一穿置于连接螺杆上并压制于压力角自动调节块的弹簧,其中,第一、第二活动曲臂为具有一弯折角度的板体,其弯折处枢设于系统结构箱体上,第一活动曲臂另一自由端枢设所述第一传动链组的张紧链轮,而第二活动曲臂的另一自由端则枢设第二传动链组的张紧链轮。前述的升降驱动装置,其中的压力张紧链轮装置的连接螺杆末端螺设一压力调节螺帽,而压力调节螺帽与弹簧之间,以及弹簧与弹簧垫圈之间分别设有一弹簧垫圈。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节省空间本技术的升降驱动装置可以借由系统结构箱体直接设于升降体底部,完全克服现有升降机必需在升降道上方或者外侧设置机械房的缺点,以大幅节省空间、降低设置成本。2.可降低驱动主机的主轴负荷,延长使用寿命本技术的主轴上设有第一、第二驱动链轮,以分别连动第一传动链组、第二传动链组,第一、第二传动链组的第一、第二链条成等量反向作用地绕设于第一、第二驱动链轮,以大量消除主轴的负荷,发挥最高效率的扭力,延长驱动主机的使用寿命。此外,本技术进一步在第一、第二传动链组之间设有一压力张紧链轮装置,其可自动调整撑紧第一、第二链条,防止链条动作中因为负荷变化而使链条下垂松弛,有效避免链条异常跳齿。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局部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局部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表现第一传动链组的主视局部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表现第二传动链组的主视局部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表现压力张紧链轮装置的主视局部剖面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设有四支升降导轨的俯视剖面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设有四支升降导轨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升降驱动装置 10系统结构箱体11、12导行轮组20第一传动链组21第一链条22悬吊链轮23下垂链轮24转向链轮25张紧链轮30第二传动链组31第二链条32悬吊链轮33下垂链轮34张紧链轮40压力张紧链轮装置41第一活动曲臂42第二活动曲臂43连接螺杆44弹簧垫圈45弹簧46弹簧垫圈47压力调节螺帽48压力角自动调节块480枢轴 50驱动主机 51主轴 52第一驱动链轮53第二驱动链轮 60副框体600导行轮组 61连接杆62平衡链轮63平衡链条 70升降导轨71、71A升降体具体实施方式请同时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升降驱动装置1包括一可沿着两升降导轨70作升降的系统结构箱体10、一组装于系统结构箱体10上的驱动主机50、被驱动主机50所传动的一第一传动链组20、一第二传动链组30、以及一压力张紧链轮装置40,整组升降驱动装置1是直接设于一升降体71底部,以大幅节省空间。当启动驱动主机50,使其主轴51带动第一、第二传动链组20、30转动,借由第一、第二传动链组20、30的第一链条21、第二链条31拉引,使系统结构箱体10升降。其中,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升降导轨70是由I型钢构成。所述的系统结构箱体10为呈水平延伸的框体,其水平延伸的两端面呈贯通状,供所述的第一、第二链条21、31穿出,另于系统结构箱体10顶部的对角分别设有一可沿升降导轨70上下滑动的导行轮组11、12。所述的驱动主机50是固定于系统结构箱体10侧边中段,其主轴51伸入结构箱体,主轴51上固定有两个驱动链轮,分别界定为第一驱动链轮52、第二驱动链轮53,以分别连结第一传动链组20、第二传动链组30。请同时参阅图4所示,图中为了清楚表现第一传动链组20,故将后方的第二传动链组30的第二链条31予以截断,所述的第一传动链组20包括分别位于系统结构箱体10两个水平开口端的一悬吊链轮22、一下垂链轮23、两个分别位于下垂链轮23以及悬吊链轮22一侧的转向链轮24、一设于第一驱动链轮52朝向悬吊链轮22一侧的张紧链轮25、以及所述的第一链条21,该第一链条21具有两自由端,其中一自由端是固定于下垂链轮23下方的升降导轨70上,另一自由端则绕过悬吊链轮22的底部周缘而往上延伸固定于另一升降导轨70的顶部。故第一链条21的中段,自下垂链轮23一端依序绕设于下垂链轮23顶部周缘、转向链轮24底部周缘、张紧链轮25、第一驱动链轮52、邻近悬吊链轮22的转向链轮24顶部周缘、悬吊链轮22的底部周缘。请参阅图1、图2、图3及图5所示,所述的第二传动链组30包括一与第一传动链组20的下垂链轮23同轴枢设的悬吊链轮32、一与第一传动链组20的悬吊链轮22同轴枢设的下垂链轮33、一位于第二驱动链轮53与悬吊链轮32之间的张紧链轮34、以及所述的第二链条31,该第二链条31亦具有两自由端,其中一端是固定于下垂链轮33下方的升降导轨70上,另一自由端则绕过悬吊链轮32的底部周缘而往上延伸固定于另一升降导轨70顶部,而第二链条31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升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空的系统结构箱体(10),其水平的两端呈贯通状,在贯通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导行轮组(11)(12);    一驱动主机(50),是设于系统结构箱体(10)的侧边中段,其主轴(51)伸入系统结构箱体(10)内部,并且在主轴(51)上结合一第一驱动链轮(52)、一第二驱动链轮(53);    一第一传动链组(20),包括分别位于系统结构箱体(10)水平开口端的一悬吊链轮(22)、一下垂链轮(23)、一绕设于下垂链轮(23)与第一驱动链轮(52)以及悬吊链轮(22)之间的第一链条(21),该第一链条(21)具有两自由端,其中一自由端是绕设于下垂链轮(23)顶部周缘并且垂降固定于升降导轨(70)下方,而另一自由端则绕设于悬吊链轮(22)底部周缘并且朝上延伸固定于升降导轨(70)上方;    一第二传动链组(30),包括一与第一传动链组(20)的下垂链轮(23)同轴枢设的悬吊链轮(32)、一与第一传动链组(20)的悬吊链轮(22)同轴枢设的下垂链轮(33)、一绕设于悬吊链轮(32)与第二驱动链轮(53)以及下垂链轮(33)之间的第二链条(31),该第二链条(31)具有两自由端,其中一自由端绕设于下垂链轮(33)的顶部周缘并且垂降固定于升降导轨(70)下方,而另一自由端则绕设于悬吊链轮(32)的底部周缘并且朝上延伸固定于升降导轨(70)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柏森
申请(专利权)人:黄柏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