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的佩戴检测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58824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09 2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智能手表的佩戴检测方法和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获取智能手表背部所在环境的光强度值,并与预设的光强度阈值进行比较,得到第一判断结果;获取智能手表背部与最近障碍物的距离值,并与预设的距离阈值进行比较,得到第二判断结果;如果第一判断结果和第二判断结果均为智能手表满足佩戴条件,则判定智能手表已佩戴;如果第一判断结果和第二判断结果中有一个判断结果为智能手表未满足佩戴条件,则判定智能手表是未佩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检测光强度和距离两个条件判断智能手表是否佩戴时,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智能手表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智能手表的佩戴检测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化产品的层出不穷,智能手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智能手表的智能化功能也越来越多,如监测睡眠、监测心率和监测运动等,并且可以检测使用者是否佩戴智能手表。目前的智能手表通常采用红外线来做佩戴检测,即通过红外传感器来检测智能手表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来判断是否佩戴,但是这种检测方法极容易误判,特别是当用户取下手表平展放置于桌面时,因而无法保证智能手表佩戴检测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可以提高检测准确性的智能手表的佩戴检测方法和装置。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手表的佩戴检测方法,包括:获取智能手表背部所在环境的光强度值,并与预设的光强度阈值进行比较,得到第一判断结果;获取智能手表背部与最近障碍物的距离值,并与预设的距离阈值进行比较,得到第二判断结果;如果第一判断结果和第二判断结果均为智能手表满足佩戴条件,则判定智能手表已佩戴;如果第一判断结果和第二判断结果中有一个判断结果为智能手表未满足佩戴条件,则判定智能手表是未佩戴。进一步地,所述判定智能手表已佩戴的步骤之后,包括:控制智能手表进入佩戴模式,开启智能手表的指定应用;和/或,所述判定智能手表是未佩戴的步骤之后,包括:控制智能手表进入非佩戴模式,关闭智能手表的所述指定应用。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手表进入佩戴模式或非佩戴模式之后,包括:按照指定的间隔时间,重复检测智能手表是否佩戴,并根据检测结果使智能手表进入对应的佩戴模式或非佩戴模式。进一步地,所述获取智能手表背部所在环境的光强度值的步骤,包括:持续第一指定时间获取智能手表背部所在环境的光强度值。进一步地,所述获取智能手表背部所在环境的光强度值的步骤,包括:持续第二指定时间获取智能手表背部与最近障碍物的距离值。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智能手表的佩戴检测装置,包括:第一获取判断单元,用于获取智能手表背部所在环境的光强度值,并与预设的光强度阈值进行比较,得到第一判断结果;第二获取判断单元,用于获取智能手表背部与最近障碍物的距离值,并与预设的距离阈值进行比较,得到第二判断结果;判断单元,用于如果第一判断结果和第二判断结果均为智能手表满足佩戴条件,则判定智能手表已佩戴;如果第一判断结果和第二判断结果中有一个判断结果为智能手表未满足佩戴条件,则判定智能手表是未佩戴。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手表的佩戴检测装置还包括:开启单元,用于控制智能手表进入佩戴模式,开启智能手表的指定应用;和/或,关闭单元,用于控制智能手表进入非佩戴模式,关闭智能手表的所述指定应用。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手表的佩戴检测装置还包括:重复单元,用于按照指定的间隔时间,重复检测智能手表是否佩戴,并根据检测结果使智能手表进入对应的佩戴模式或非佩戴模式。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获取判断单元,包括:第一计时获取模块,用于持续第一指定时间获取智能手表背部所在环境的光强度值。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获取判断单元,包括:第二计时获取模块,用于持续第二指定时间获取智能手表背部与最近障碍物的距离值。本专利技术的智能手表的佩戴检测方法和装置,通过检测智能手表背部所在环境的光强度,以及检测智能手表背部与最近障碍物的距离,然后分别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最后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智能手表是否佩戴,通过检测光强度和距离两个条件判断智能手表是否佩戴时,可以提尚检测的准确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智能手表的佩戴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的智能手表的佩戴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具体实施例的智能手表的佩戴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具体实施例的智能手表的佩戴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智能手表的佩戴检测装置的示意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智能手表的佩戴检测装置的示意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一获取判断单元的结构示意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二获取判断单元的结构示意框图。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智能手表,包括底壳、表框、电池、控制模块和显示屏等;所述底壳、表框和显示屏围成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内设置所述电池和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连接光强度传感器,该光强度传感器的探头贯穿所述底壳设置,检测底壳外侧的光强度值,即智能手表背部所在环境的光强度值;上述控制模块连接红外线距离传感器,该红外线距离传感器的探头贯穿所述底壳设置,检测底壳外侧与最近障碍物的距离。上述光强度传感器的探头和红外线距离传感器的探头一般位于所述底壳外侧表面的中心区域,底壳外侧的中心区域最容易与人体接触,将光强度传感器的探头和红外线距离传感器的探头设置在此处,最容易被遮挡,以提高采集的光强度值和距离值的可信度。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提出一种上述智能手表的佩戴检测方法,包括步骤:S1、获取智能手表背部所在环境的光强度值,并与预设的光强度阈值进行比较,得到第一判断结果;S2、获取智能手表背部与最近障碍物的距离值,并与预设的距离阈值进行比较,得到第二判断结果;S3、如果第一判断结果和第二判断结果均为智能手表满足佩戴条件,则判定智能手表已佩戴;如果第一判断结果和第二判断结果中有一个判断结果为智能手表未满足佩戴条件,则判定智能手表是未佩戴。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和S2的顺序不固定,既可以先进行步骤S1,然后进行步骤S2,也可以先进行步骤S2,然后再进行步骤S1,还可以同时进行步骤S1和S2,然后进行步骤S3。当步骤S1和S2分先后顺序时,如果先开始的步骤检测的结果为智能手表未满足佩戴条件,则可以停止后面的检测步骤,从新开始下一次的检测。如上述步骤S1所述,上述智能手表在佩戴时,其背部靠近人体手腕,所以智能手表背部的光线会暗于其外侧,所以智能手表背部的光强度可以作为一个判断智能手表是否佩戴的判断条件。上述第一判断结果的获取过程为:如果光强度值大于所述光强度阈值,则判定智能手表未满足佩戴条件,如果光强度值小于等于所述光强度阈值,则初步判定智能手表满足佩戴条件。如上述步骤S2所述,上述智能手表在佩戴时,其背部靠近人体手腕,所以智能手表背部距离手腕的距离也可以作为一个判断智能手表是否佩戴的判断条件,上述第二判断结果的获取过程为:如果距离值大于所述距离阈值,则判定智能手表未满足佩戴条件,如果距离值小于等于所述距离阈值,则初步判定智能手表满足佩戴条件。如上述步骤S3所述,只有第一判断结果和第二判断结果全部为智能手表满足佩戴条件时,才会判定智能手表已经佩戴,而只要有一个未满足佩戴条件,都会判定智能手表未佩戴,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检测智能手表是否已佩戴的准确性。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3中的判定智能手表已佩戴的步骤之后,包括步骤:S31、控制智能手表进入佩戴模式,开启智能手表的指定应用。如上述步骤S31所述,上述指定应用为佩戴手表需要开启的应用,比如检测佩戴者的心率情况,那么需要开启心率传感器及其对应的应用程序;检测佩戴者的运动情况,那么需要开启运动传感器及其对应的应用程序等;或者其它GPS及其应用程序等,使用者佩戴时无需主动去开启,方便佩戴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手表的佩戴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智能手表背部所在环境的光强度值,并与预设的光强度阈值进行比较,得到第一判断结果;获取智能手表背部与最近障碍物的距离值,并与预设的距离阈值进行比较,得到第二判断结果;如果第一判断结果和第二判断结果均为智能手表满足佩戴条件,则判定智能手表已佩戴;如果第一判断结果和第二判断结果中有一个判断结果为智能手表未满足佩戴条件,则判定智能手表是未佩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杰汪永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鼎芯东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