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化学热处理
技术背景奥氏体不锈钢广泛应用于机械、化工、交通运输、医疗卫生、日常生活等领域,是目前用量最大的耐蚀金属材料。但是奥氏体不锈钢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不足就是这种材料的强度不高,直接表现为低的表面硬度、耐磨性能和抗疲劳性能,严重影响其使用范围和使用寿命,进行表面强化处理十分必要。过去,工业应用的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强化方式主要有离子注入、表面沉积、热喷涂以及化学热处理等。这些表面强化技术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足,如,离子注入法存在注入层浅、视觉效应及难以大规模生产等问题,表面沉积(电沉积、化学沉积、气相沉积等)和热喷涂处理存在覆层与基体之间结合力较低的问题,而且,这些方法制备的覆层无法保证完全致密,腐蚀介质一旦穿过表层渗入界面,将会造成严重的电偶腐蚀;常规化学热处理(如渗碳、渗氮等),因渗碳(氮)而引起奥氏体不锈钢耐蚀性下降,大大限制了该方法在奥氏体不锈钢领域的应用。上世纪八十年代,荷兰学者B.H.Kolster发现奥氏体不锈钢在较低温度下渗入碳(氮)原子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不锈钢的硬度,而且不会造成其耐腐蚀性能的下降,从而发展起奥氏体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气体渗碳速度的催渗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奥氏体不锈钢进行有效前处理和表面钝化膜去除之后,渗碳炉温保持在450℃~470℃的低温条件下,采用混合渗碳剂对奥氏体不锈钢进行气体渗碳处理,所述混合渗碳剂由气相渗碳剂和液相稀土催渗剂组成,所述气相渗碳剂由CO、H2和N2组成;所述液相稀土催渗剂由氯化稀土与甲醇的溶液组成;该气相渗碳剂和液相稀土催渗剂的溶剂甲醇在渗碳炉内气化后产生的气体共同构成渗碳炉气,其液相稀土催渗剂的稀土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渗碳炉气质量分数的0.8~1.5%,根据单位体积气相渗碳剂的质量和单位体积基准液相稀土催渗剂稀土元素的质量,再按渗碳炉气中稀土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邻,张良界,马飞,杨闽红,李朋,吴勉,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