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气体增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47643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10 1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气体增压装置,包括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P口与低压气源连接,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A口分别与左压缩气缸无杆腔和单向阀a进口端连接,单向阀a出口端分别与单向阀b进口端、单向阀c进口端和单向阀d出口端连接,单向阀b出口端分别与左压缩气缸有杆腔和单向阀e进口端连接,单向阀c出口端分别与右压缩气缸有杆腔和单向阀f进口端连接,右压缩气缸无杆腔分别与单向阀d进口端和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B口连接,单向阀f出口端和单向阀e出口端与集气包连接,集气包出口依次安设压力表和出气接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体积和重量小,无需额外电能输入,安全可靠,可持续输出高压气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增压装置,尤其是一种便携式气体增压装置
技术介绍
在工业生产的某些环节中,有些气动部件需要在更高气体压力下才能正常工作,所以需要采用气体增压装置来提高气路中局部气体的压力。目前气体增压方法大致有以下两种:第一种,利用空压机来提高气体压力,空压机的输出压力及流量大,但是其体积庞大,不易携带或搬运,不能有效的利用低压气源气体的能量,而且会因压缩机的工作而消耗大量电能;此外,普通的空压机一般不配备控制器,在空压机的工作过程中,空压机会频繁起停,对生产区域的电网、气路的冲击以及对设备本身的损坏较大。第二种,采用油压系统来提高气体压力,这种方式相比空压机可以获得更高的压力气体,但是油压系统价格高,占地面积大,环境易污染,经济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气体增压装置,其结构简单,体积和重量较小,无需消耗电能,可持续增压,安全可靠。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气体增压装置,包括左压缩气缸、右压缩气缸、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单向阀a、单向阀b、单向阀c、单向阀d、单向阀e、单向阀f、集气包、压力表、耐压气管、挡块和出气接头,所述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的P口与低压气源连接,所述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的A 口通过耐压气管分别与左压缩气缸的无杆腔和单向阀a的进口端连接,所述单向阀a的出口端分别与单向阀b的进口端、单向阀c的进口端和单向阀d的出口端通过耐压气管连接,所述单向阀b的出口端分别与左压缩气缸的有杆腔和单向阀e的进口端通过耐压气管连接,所述单向阀c的出口端分别与右压缩气缸的有杆腔和单向阀f的进口端通过耐压气管连接,所述右压缩气缸的无杆腔分别与单向阀d的进口端和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的B口通过耐压气管连接,所述单向阀f的出口端和单向阀e的出口端通过耐压气管与集气包连接,所述集气包的出口依次安设压力表和出气接头,所述左压缩气缸和右压缩气缸一字排列并通过活塞杆a和活塞杆b将两个压缩气缸连接成一体。所述左压缩气缸和右压缩气缸为等径单活塞式压缩气缸。所述耐压气管为耐压胶管或金属制管。所述活塞杆a的杆头和活塞杆b的杆头的衔接处设置挡块。所述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为双换向杆式。所述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的排气口S和排气口R均设置排气消音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结构简单,工作过程平稳,可持续增压,体积和重量较小,方便携带,无需额外电能消耗,安全可靠;2、本技术还可通过简单的方法加工其部件的工作接触面将其制成耐腐蚀的气体增压器,广泛用于腐蚀性气体或易燃易爆气体的增压系统,如对乙醚((C2H5)20)、硫化氢(H2S)、氯气(C12)或二氧化氮(N02)等易燃易爆的毒性气体进行加压,将其液化为液体,低温密封保存,运用该液化方式将腐蚀性气体压缩以便于工业应用中的保存和运输,或运用此法回收或有效处理工业生产中排出的污染大气的废气等,用途广泛,效率高、能耗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不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结构示意图。图中:1一低压气源,2—左压缩气缸,3—右压缩气缸,4一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5—耐压气管,6—单向阀a,7—单向阀b,8—单向阀c,9 一单向阀d,10—单向阀e,11 一单向阀f,12—集气包,13—压力表,14 一出气接头,15—活塞杆a,16—活塞杆b,17—挡块,18—换向杆I,19一左压缩气缸的有杆腔,20—左压缩气缸的无杆腔,21 —右压缩气缸的有杆腔,22—右压缩气缸的无杆腔,23—排气消音器,24—换向杆Π,25—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壳体,26—控制柱塞,27—限位凸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参见附图1和附图2,本技术的一种便携式气体增压装置,包括左压缩气缸2、右压缩气缸3、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4、单向阀a6、单向阀b7、单向阀c8、单向阀d9、单向阀elO、单向阀f 11、集气包12、压力表13、耐压气管5、挡块17和出气接头14,所述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4的P 口与低压气源1连接,所述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4的A 口通过耐压气管5分别与左压缩气缸的无杆腔20和单向阀a6的进口端连接,所述单向阀a6的出口端分别与单向阀b7的进口端、单向阀c8的进口端和单向阀d9的出口端通过耐压气管5连接,所述单向阀b7的出口端分别与左压缩气缸的有杆腔19和单向阀e 10的进口端通过耐压气管5连接,所述单向阀c8的出口端分别与右压缩气缸的有杆腔21和单向阀fl 1的进口端通过耐压气管5连接,所述右压缩气缸的无杆腔22分别与单向阀d9的进口端和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4的B 口通过耐压气管5连接,所述单向阀fl 1的出口端和单向阀elO的出口端通过耐压气管5与集气包12连接,所述集气包12的出口依次安设压力表13和出气接头14,所述左压缩气缸2和右压缩气缸3—字排列并通过活塞杆al5和活塞杆bl6将两个压缩气缸连接成一体。所述左压缩气缸2和右压缩气缸3为等径单活塞式压缩气缸。所述耐压气管5为耐压胶管或金属制管。所述活塞杆al5的杆头和活塞杆bl6的杆头的衔接处设置挡块17。所述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4为双换向杆式。所述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4的排气口S和排气口 R均设置排气消音器23,从而减轻左压缩气缸的无杆腔20和右压缩气缸的无杆腔22的排气过程中的噪声。本技术的一种便携式气体增压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4的P 口与低压气源1连接,低压气体流入左压缩气缸的无杆腔20、左压缩气缸的有杆腔19和右压缩气缸的有杆腔21,左压缩气缸的无杆腔20内的低压气体产生对活塞杆al5活塞面的压力和右压缩气缸的有杆腔21内低压气体产生的对活塞杆bl6活塞面的压力共同作用,使活塞杆al5和活塞杆bl6向右移动,从而可以将左压缩气缸的有杆腔19内的气体压缩至集气包12中,同时,随着活塞杆的移动,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4的换向杆Π 24被挡块17向右拨动进行气路换向,然后,低压气体流入右压缩气缸的无杆腔22、右压缩气缸的有杆腔21和左压缩气缸的有杆腔19,右压缩气缸的无杆腔22内的低压气体产生对活塞杆bl6活塞面的压力和左压缩气缸的有杆腔19内低压气体产生的对活塞杆al5活塞面的压力共同作用,使活塞杆al5和活塞杆bl6向左移动,从而可以将右压缩气缸的有杆腔21内的气体压缩至集气包12中,同时,随着活塞杆的移动,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4的换向杆118被挡块17向左拨动进行气路换向,循环上述两个过程,从而实现气体持续增压的效果。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主权项】1.一种便携式气体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压缩气缸、右压缩气缸、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单向阀a、单向阀b、单向阀c、单向阀d、单向阀e、单向阀f、集气包、压力表、耐压气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气体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压缩气缸、右压缩气缸、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单向阀a、单向阀b、单向阀c、单向阀d、单向阀e、单向阀f、集气包、压力表、耐压气管、挡块和出气接头,所述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的P口与低压气源连接,所述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的A口通过耐压气管分别与左压缩气缸的无杆腔和单向阀a的进口端连接,所述单向阀a的出口端分别与单向阀b的进口端、单向阀c的进口端和单向阀d的出口端通过耐压气管连接,所述单向阀b的出口端分别与左压缩气缸的有杆腔和单向阀e的进口端通过耐压气管连接,所述单向阀c的出口端分别与右压缩气缸的有杆腔和单向阀f的进口端通过耐压气管连接,所述右压缩气缸的无杆腔分别与单向阀d的进口端和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的B口通过耐压气管连接,所述单向阀f的出口端和单向阀e的出口端通过耐压气管与集气包连接,所述集气包的出口依次安设压力表和出气接头,所述左压缩气缸和右压缩气缸一字排列并通过活塞杆a和活塞杆b将两个压缩气缸连接成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尧斌蒋云戚翔朱晓曼杨冬张殿飞李兴亚沈思淮权宏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