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波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43119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07 0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波控制电路,包括天线、电阻R1、电容C1、三极管VT1、芯片U1、二极管D1和继电器K,天线分别连接电感L、电容C1和三极管VT1集电极,三极管VT1基极分别连接电容C1另一端和电位器RP1滑片,三极管VT1发射极分别连接电位器RP1一端、三极管VT2发射极、电容C5、电阻R7、电阻R8、电容C6和三极管VT3发射极,电位器RP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电容C2、电阻R4、电容C5另一端、电源VCC、电阻R6、二极管D3负极和继电器K线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微波控制电路没有采用微波传感器控制,而是采用一般的天线进行感应,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非常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电路,具体是一种微波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家居概念的推广,人们对于电器的智能化一直在探索中前进,现有的一些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就包括了微波控制,而现有的微波控制大多是基于微波传感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波控制电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微波控制电路,包括天线、电阻R1、电容C1、三极管VT1、芯片U1、二极管D1和继电器K,所述天线分别连接电感L、电容C1和三极管VT1集电极,三极管VT1基极分别连接电容C1另一端和电位器RP1滑片,三极管VT1发射极分别连接电位器RP1 —端、三极管VT2发射极、电容C5、电阻R7、电阻R8、电容C6和三极管VT3发射极,电位器RP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电容C2、电阻R4、电容C5另一端、电源VCC、电阻R6、二极管D3负极和继电器K线圈,电阻R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5、三极管VT2、芯片U1引脚2和芯片U1引脚5,电阻R5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VT2基极和电容C3,电容C3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感L另一端、电阻R2另一端和电容C2另一端,所述芯片芯片U1引脚3分别连接电阻R6另一端和电阻R3,电阻R3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7另一端和芯片U1引脚6,芯片U1引脚8连接二极管D1正极,芯片U1引脚7连接二极管D2正极,二极管D2负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1负极、电阻R8另一端和电阻R9,电阻R9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6另一端和三极管VT3基极,三极管VT3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3正极和继电器K线圈另一端,所述芯片U1采用LM35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源VCC电压为9V。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微波控制电路没有采用微波传感器控制,而是采用一般的天线进行感应,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非常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微波控制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微波控制电路,包括天线、电阻R1、电容C1、三极管VT1、芯片U1、二极管D1和继电器K,天线分别连接电感L、电容C1和三极管VT1集电极,三极管VT1基极分别连接电容C1另一端和电位器RP1滑片,三极管VT1发射极分别连接电位器RP1 —端、三极管VT2发射极、电容C5、电阻R7、电阻R8、电容C6和三极管VT3发射极,电位器RP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电容C2、电阻R4、电容C5另一端、电源VCC、电阻R6、二极管D3负极和继电器K线圈,电阻R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5、三极管VT2、芯片U1引脚2和芯片U1引脚5,电阻R5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VT2基极和电容C3,电容C3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感L另一端、电阻R2另一端和电容C2另一端,芯片芯片U1引脚3分别连接电阻R6另一端和电阻R3,电阻R3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7另一端和芯片U1引脚6,芯片U1引脚8连接二极管D1正极,芯片U1引脚7连接二极管D2正极,二极管D2负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1负极、电阻R8另一端和电阻R9,电阻R9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6另一端和三极管VT3基极,三极管VT3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3正极和继电器K线圈另一端,所述芯片U1采用LM358。电源VCC电压为9V。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请参阅图1,本技术是根据多普勒效应进行工作的:由本机振荡电路产生一个固定的高频信号(一般为400— 800MHz),经天线辐射到周围空间,当天线附近一定距离内有物体运动时,高频信号就会被运动物体发射回来再被天线接收,使原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和信号幅度产生变化,此变化信号经积分、放大、比较等处理后形成控制信号,使控制执行电路动作,达到自动控制的目的;该控制开关可用于对防盗报警器或照明灯的控制。VT1在C1的正反馈作用下产生自激振荡,振荡产生的高频电磁波由天线辐射到周围空间,在天线四周产生一个立体的微波场,当有物体在此微波场运动时,物体运动所反射的电磁波就被天线接收,使VT1自激振荡的幅度和频率发生变化,此变化经过由电阻R2和电容C3组成的积分电路变成随物体移动而波动的电压信号,该电压信号经芯片U1比较处理后,产生控制高电平,使VT3导通,K吸合,外部受控电路工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主权项】1.一种微波控制电路,包括天线、电阻R1、电容C1、三极管VT1、芯片U1、二极管D1和继电器K,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分别连接电感L、电容C1和三极管VT1集电极,三极管VT1基极分别连接电容C1另一端和电位器RP1滑片,三极管VT1发射极分别连接电位器RP1 —端、三极管VT2发射极、电容C5、电阻R7、电阻R8、电容C6和三极管VT3发射极,电位器RP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电容C2、电阻R4、电容C5另一端、电源VCC、电阻R6、二极管D3负极和继电器K线圈,电阻R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5、三极管VT2、芯片U1引脚2和芯片U1引脚5,电阻R5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VT2基极和电容C3,电容C3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感L另一端、电阻R2另一端和电容C2另一端,所述芯片芯片U1引脚3分别连接电阻R6另一端和电阻R3,电阻R3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7另一端和芯片U1引脚6,芯片U1引脚8连接二极管D1正极,芯片U1引脚7连接二极管D2正极,二极管D2负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1负极、电阻R8另一端和电阻R9,电阻R9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6另一端和三极管VT3基极,三极管VT3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3正极和继电器K线圈另一端,所述芯片U1采用LM35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VCC电压为9V。【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微波控制电路,包括天线、电阻R1、电容C1、三极管VT1、芯片U1、二极管D1和继电器K,天线分别连接电感L、电容C1和三极管VT1集电极,三极管VT1基极分别连接电容C1另一端和电位器RP1滑片,三极管VT1发射极分别连接电位器RP1一端、三极管VT2发射极、电容C5、电阻R7、电阻R8、电容C6和三极管VT3发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波控制电路,包括天线、电阻R1、电容C1、三极管VT1、芯片U1、二极管D1和继电器K,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分别连接电感L、电容C1和三极管VT1集电极,三极管VT1基极分别连接电容C1另一端和电位器RP1滑片,三极管VT1发射极分别连接电位器RP1一端、三极管VT2发射极、电容C5、电阻R7、电阻R8、电容C6和三极管VT3发射极,电位器RP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电容C2、电阻R4、电容C5另一端、电源VCC、电阻R6、二极管D3负极和继电器K线圈,电阻R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5、三极管VT2、芯片U1引脚2和芯片U1引脚5,电阻R5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VT2基极和电容C3,电容C3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感L另一端、电阻R2另一端和电容C2另一端,所述芯片芯片U1引脚3分别连接电阻R6另一端和电阻R3,电阻R3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7另一端和芯片U1引脚6,芯片U1引脚8连接二极管D1正极,芯片U1引脚7连接二极管D2正极,二极管D2负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1负极、电阻R8另一端和电阻R9,电阻R9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6另一端和三极管VT3基极,三极管VT3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3正极和继电器K线圈另一端,所述芯片U1采用LM35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娜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凯娜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