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柏森专利>正文

连杆式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4111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连杆式升降装置,适用于安装在一支撑面与一受支撑物之间,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 一第一固定件,固定在该支撑面上, 一第一枢轴杆,与该第一固定件连接; 一第二枢轴杆; 一第一连杆,其下端借一第五枢轴杆与该第一枢轴杆枢接,其上端借一第六枢轴杆与该第二枢轴杆枢接; 一第二连杆,其下端借一第七枢轴杆与该第一枢轴杆枢接,其上端借一第八枢轴杆与该第二枢轴杆枢接,该第一连杆与该第二连杆是横向分开排列,该第一枢轴杆、该第一连杆、该第二连杆与该第二枢轴杆形成一四连杆结构; 一承接件,与该第二枢轴杆枢接并固定在该被支撑物上;以及 一弹性件,具有相反的两端并分别连接于该第一连杆与该第二连杆上。(*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杆式升降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杆与支撑杆的侧面宽度可相配合的连杆式升降装置。在连杆式升降装置9中,该第一枢接板92、该第二枢接板93与该二连杆组96形成一四连杆结构。借由扳转承接架99,可调整显示面板的俯仰角度,而借由下压或上抬该四连杆结构,可调整显示面板上、下的位置。现有的连杆式升降装置9在使用上会产生一些问题。最明显的情况就是,现有的连杆式升降装置9的侧面宽度很大,外形极不美观,由于其中的四连杆结构是以连杆组96(或是连杆)上下共平面的方式排列而构成,因此在不影响连杆式升降装置9的整体效能下,整个连杆式升降装置9侧面的宽度不易缩减。另外一方面,现有的连杆式升降装置9的枢轴杆94上装设有扭力弹簧95,其目的是为使该连杆式升降装置9在作动过程中具有恒向上的推力。但是当显示面板在现有的连杆式升降装置9上作上、下位置的移动时,扭力弹簧95会因枢轴杆94的旋转而扭紧或扭松,使得扭力弹簧95的线圈与线圈之间或是线圈与枢轴杆94之间,常会因扭力弹簧95的扭紧或扭松而相互摩擦,并发出巨大而且吵杂的嘎吱声响,破坏环境的安宁并严重影响使用者的使用意愿。本技术的连杆式升降装置适用于安装在一支撑面与一受支撑物之间。其特征在于,该连杆式支撑装置包含有一第一固定件、一第一枢轴杆、一第二枢轴杆、一第一连杆、一第二连杆、一承接件与一弹性件。该第一固定件是固定在该支撑面上,而该第一枢轴杆则与该第一固定件连接。该第一连杆的下端与该第一枢轴杆枢接,并可绕着一水平的第一轴线旋转,其上端与该第二枢轴杆枢接,并可绕着一水平的第二轴线旋转。该第二连杆的下端与该第一枢轴杆枢接,并可绕着一水平且不同于该第一轴线的第三轴线旋转,其上端与该第二枢轴杆枢接,并可绕着一水平且不同于该第二轴线的第四轴线旋转,而该第一连杆与该第二连杆是横向分开排列。该第一枢轴杆、该第一连杆、该第二连杆与该第二枢轴杆形成一杆体间可相对运动的四连杆结构。该承接件与该第二枢轴杆枢接并固定在该被支撑物上,该承接件可绕着一水平的第五轴线旋转,借由该四连杆结构的作用,该被支撑物可相对于该支撑面而在一高点位置及一低点位置间移动。该弹性件具有相反的两端,并分别连接于该第一连杆与该第二连杆上。该弹性件会产生一恒使该被支撑物向上的弹力。本技术优点是本技术的连杆式升降装置1是将该第一连杆17(一支撑臂19)与该第二连杆18(该连杆18)横向分开排列,并配合支撑臂19、20的外型使连杆17、18作适当的弯曲,因而缩小连杆17、18侧面的宽度,达到外型美化的效果;另一方面,在该第一连杆17与该第二连杆18之间装设一提供恒向上的弹力的压缩弹簧或一拉伸弹簧,可避免现有技术中因扭力弹簧95的扭紧或扭松所造成的巨大声响,所以确实能达到本技术的目的。图2是本技术连杆式升降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说明一第一枢轴杆、一第一连杆、一第二连杆与一第二枢轴杆形成一杆体间可相对运动的四连杆结构。图3是该较佳实施例的后视示意图,其中该连杆式升降装置安装在一底座上。图4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其中该连杆式升降装置安装在一底座上。图5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作动示意图,说明当一显示面板(图未示)位于该四连杆结构的一高点位置时,一弹性件处于一相对伸张状态。图6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作动示意图,说明当该显示面板由该高点位置向下移动时,该弹性件被压缩而产生一恒向上的弹力。图7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作动示意图,说明当该显示面板位于一低点位置时,该弹性件被进一步压缩并产生一更大的向上弹力。图8是本技术连杆式升降装置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后视图。图9是该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如图2、3及4所示,本技术连杆式升降装置1的一较佳实施例适用于安装在一显示面板(图未示)与一固定的底座3之间,用以调整该显示面板相对于该底座3的方位。连杆式升降装置1包含有一第一固定件11、一第二固定件12、一第一枢轴杆13、一第二枢轴杆14、一第三枢轴杆15、一第四枢轴杆16、一第五枢轴杆131、一第六枢轴杆141、一第七枢轴杆132、一第八枢轴杆142、一第一连杆17、一第二连杆18、二支撑臂19、20、一承接件21与一弹性件22。以下将分别针对该连杆式升降装置1各个组成构件以及其之间相对的关系加以说明。该第一固定件11与第二固定件12分别固定在该底座3上。该第一枢轴杆13及该第三枢轴杆15分别与该第一固定件11及该第二固定件12连接。该第一连杆17具有一连杆本体171,该连杆本体171的下端借一第五枢轴杆131与该第一枢轴杆13枢接,并可绕着一水平的第一轴线71旋转。而该连杆本体171的上端则借一第六枢轴杆141与该第二枢轴杆14枢接,并可绕着一水平的第二轴线72旋转。该第二连杆18的下端借一第七枢轴杆132与该第一枢轴杆13枢接,并可绕着一水平且不同于该第一轴线71的第三轴线73旋转,该第一轴线71的高度高于该第三轴线73,也就是说,该第第五枢轴杆131的位置高于该第七枢轴杆132的位置。而该第二连杆18的上端则借一第八枢轴杆142与该第二枢轴杆14枢接,并可绕着一水平且不同于该第二轴线72的第四轴线74旋转,该第二轴线72的高度高于该第四轴线74,也就是说,该第第六枢轴杆141的位置高于该第八枢轴杆142的位置。在此必须说明的是,本技术该较佳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杆17及第二连杆18是横向分开排列,因此两者不但在该第一枢轴杆13上的旋转轴线不相同,而且其旋转平面亦不相同。同样地,该第一连杆17及该第二连杆18连在该第二枢轴杆14上的旋转轴线不相同,且其旋转平面亦不相同。因此,该第一枢轴杆13、该第一连杆17、该第二连杆18与该第二枢轴杆14形成一杆体间可相对运动的四连杆结构。该承接件21包括有一供固定在该显示面板背面的承接板211与二由该承接板211的两侧向后延伸的侧板212。该等侧板212分别以该第二枢轴杆14及该第四枢轴杆16枢为轴心,而与该等支撑臂19、20的上端枢接,使得该承接件21可相对于该等支撑臂19、20而绕着一水平的第五轴线75旋转。该等支撑臂19、20的下端则分别与该第一枢轴杆13及该第三枢轴杆15枢接,而可绕着一水平的第六轴线76旋转。此外,该连杆式升降装置1更包含有一装设于该等支撑臂19、20之间的连接板23,该连接板23可使该等支臂19、20的旋转时更为稳固,并可增加该等支撑臂19、20的负载重量。因此,可借由扳转承接件21,来调整显示面板的俯仰角度,另一方面,可借由下压或上抬该连杆式升降装置1的支撑臂19、20,调整固定于该承接件21上的该显示面板的上、下位置,使得该显示面板可相对于该底座3而在一高点位置及一低点位置间移动。此外,为使连杆式升降装置1的外型及线条更为流畅优美,因此该等支撑臂19、20的侧面被设计而呈现圆弧形。配合上述支撑臂19、20的造型,该第一连杆17的连杆本体171与该第二连杆18亦被加以设计而更分别具有一弯曲的中间段173、181,使得该连杆本体171与该第二连杆18的中间段173、181的侧面约略重叠,并能与该等支撑臂19、20的侧面造型相配合,而这一部分的设计可参考图4将更为清楚。再参考图2、3及4,该弹性件22具有相反的两端,其例如是一压缩弹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柏森
申请(专利权)人:邱柏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