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检测
,特别涉及一种金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还涉及一种包含该金纳米探针的试纸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自然环境中,从岩石和矿物中风化出来的砷,以及人为排放的砷,大都存在于地表水体和沉积物中,砷在水体中有四种价态(+5、+3、0、-3),自然界中的砷主要是以砷酸盐和亚砷酸盐的形式存在。在富氧的表层湖水中,较多的砷倾向于形成砷酸盐,砷酸盐在转入缺氧的低层湖水后,被硫化氢还原成亚砷酸,参与生物循环。砷元素从饮用水中进入到人体,造成人体伤害,其中以砷酸(+5)和亚砷酸(+3)为主。在人体内砷酸会与磷酸竞争,但因为化学键不稳定使其水解而导致高能键(如ATP)的消失,所以砷酸的毒性相对亚砷酸低了许多(亚砷酸的毒性比砷酸大60倍左右,而无机砷的毒性比有机砷大了将近100倍),亚砷酸可以造成含硫巯基的酶类反应,造成生物酶类活性改变。丙酮酸脱氢酶(PDH)活性非常容易被破坏,无法供应细胞正常能量,最后导致细胞死亡,可引起的生物毒性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纳米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包括金纳米粒子以及包覆于所述金纳米粒子表面的铅化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纳米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包括金纳米粒子以及包覆于所
述金纳米粒子表面的铅化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纳米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铅化合物为铅金
合金和/或氢氧化铅和/或氧化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金纳米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金纳米粒子
的粒径为32.3±2.8nm,所述包覆铅化合物后的金纳米粒子的粒径为33.5±2.5nm。
4.权利要求1-3所述的金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制备金纳米粒子溶液;
将金纳米粒子溶液与铅离子溶液加入到甘氨酸-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使铅
化合物包覆于所述金纳米粒子的表面,获得所述金纳米探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金纳米粒
子溶液的浓度为140~160pM、铅离子溶液的浓度为5~10μM,甘氨酸-氢氧化钠
溶液的浓度为5~10mM;其中,金纳米粒子溶液、铅离子溶液以及甘氨酸-氢氧
化钠溶液的体积比为4~6:0.8~1.2:0.8~1.2,所述甘氨酸-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为
9~12。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金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
金纳米粒子溶液的步骤为:将四氯金酸溶液加热至沸腾,再加入柠檬酸钠溶液
并持续加热搅拌,使混合溶液的颜色由浅黄色变成红紫色,获得所述金纳米粒
子溶液。
7.权利要求1-3所述的金纳米探针在检测水样中亚砷酸浓度的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家骅,黄志清,杨令延,翁承毅,于建涛,索广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