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芯片电泳分离和等离子体质谱分析系统,包括电泳分离部和检测部,分离通道由至少两条相同的微通道并联而成,微通道具有折弯,入口到折弯段的各微通道相互平行,折弯到出口段的各微通道均向中心汇聚并在出口处与补充液通道、缓冲液废液通道和排样通道连通,排样通道通过雾化器和等离子体质谱仪相连,微通道和缓冲液废液通道中均设有多孔塞;样品废液池通过微型三通阀与负压泵相连,缓冲液池和缓冲液废液池的两端分别与高压电源的正、负极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检测灵敏度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芯片电泳分离和等离子体质谱分析系统。(二)
技术介绍
环境和生物样品中的元素形态信息有助于人们了解它的毒性、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原子光谱分析技术,特别是等离子体质谱技术,是目前痕量元素总量分析的强有力工具,但难以对环境、生物和食品等复杂基体中痕量元素的存在形态及其含量进行分析。色谱分析模式种类多样,适用范围广,是分析复杂基体中痕量元素的不同形态物种的高效手段,特别是毛细管电泳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速度快和样品消耗小等优点。毛细管电泳与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结合两者的优点,即毛细管电泳的高分离效率与等离子体质谱的高灵敏度与高元素选择性,是一种具有很大潜力的形态分析技术。微流控分析芯片具有分析效率高、试样消耗少、易于微型化和便携化等特点,是当前化学和生物的研究热点。毛细管电泳和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接口中的连接管路和接头可以方便地集成在芯片上,节约了制作这些管路和接头的时间和成本,并且降低了它们的连接部位的死体积,也简化联用装置。但是,毛细管电泳与等离子体质谱联用必先设计一个有效的接口,这个接口必须兼容两者的流量,保证电泳分离与等离子体质谱测定互不干扰,同时还要使电泳流出物高效传输到等离子体质谱。设计这样的接口,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降低等离子体质谱仪所使用的气动雾化器产生的自吸效应。雾化器的自吸效应会在分离毛细管中产生层流,干扰不同物种的电泳分离甚至导致分离失败。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自吸效应,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引入补充液流。但是,由于气动雾化器的自吸流量受雾化气流量、样品溶液粘度和液体被垂直提升的距离等因素的影响,很难通过补充液流来完全匹配雾化器的自吸流量,两者间的微小差异将会对分离毛细管内的电泳过程不利。另一种方法是使用交叉流雾化器来减小自吸效应,此情况下,雾化气出口方向与样品溶液管路是垂直的,雾化器的自吸流量大大降低,因而自吸效应也大为减轻。然而,交叉流雾化器的雾化效率不高,只有10%。最近,Yang,G.,Xu,X.,Wang,W.,etal.,Anewinterfaceusedtocouplecapillaryelectrophoresiswithinductivelycoupledplasmamassspectrometryforspeciationanalysis[J],Electrophoresis,2008,29(13):2862-2868中公开了一个毛细管电泳与等离子体质谱联用的新接口,它完全消除了雾化器自吸造成的分离毛细管内的层流现象。分离毛细管内的电泳流出物被离线收集,再由蠕动泵转移到三通接头,接着被另一蠕动泵输送的补充液流传输到雾化器并最终被等离子体质谱检测。当第一个电泳流出物转移到三通接头后,第一个蠕动泵停止运行,直至第二个电泳流出物收集完毕。由于分离毛细管和雾化器被第一个蠕动泵隔离开,当它停止运行时,完全消除了雾化器的自吸效应对电泳分离的影响。但是该联用接口仅适用于迁移时间差异大于20s的物种,否则两种分析物的电泳峰会发生重叠。除了自吸效应,毛细管电泳与等离子体质谱联用须考虑的另一个问题是接口的灵敏度。等离子体质谱所用的常规雾化器的进样流量一般为0.5-2mL/min,采用微量雾化器的进样流量一般为5-100μL/min,这都远远超过毛细管电泳的流速(亚μL/min水平),因此绝大部分的接口使用大流量的鞘流液来平衡两者的流量差。然后在分离毛细管后引入鞘流液会大量稀释分析物的浓度,使联用接口的灵敏度显著下降。另一方面,毛细管电泳的进样量一般为数纳升至数十纳升,而等离子体质谱又是一个质量型检测器(即灵敏度与进样量相关),这也导致联用方法的灵敏度雪上加霜。由于金属形态物种在生物、环境等基体中含量较低,使用传统毛细管电泳与等离子体质谱联用系统直接检测它们十分困难。为降低联用系统的检出限,可采用改进联用接口、离线或在线样品富集、增加进样量等方法。改进联用接口的手段有氢化物发生进样,但其应用范围有限(仅限于As、Sn、Hg等能形成氢化物的元素)。离线或在线样品富集方法效果较好,但是装置相对复杂,耗时较长。增加进样量可以成比例地改善灵敏度,但是会牺牲分离度;而且毛细管电泳分离的样品带一般不能超过分离通道的1/10,否则将导致分离失败,这限制了增加进样量方法的效果。此外,毛细管电泳与等离子体质谱联用须考虑的另一个问题是接口的死体积。接口的死体积越大,分析物在此停留的时间越长,电泳峰的扩宽越严重,降低分离效率和检测灵敏度。现有的毛细管电泳与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接口一般采用两通、三通或者四通来连接高压电极、分离毛细管、鞘流液管路及雾化器,它们的死体积少则数十纳升,多则数微升,易导致电泳峰的扩宽。(三)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芯片电泳分离和等离子体质谱分析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芯片电泳分离和等离子体质谱分析系统,包括相配合的电泳分离部和检测部,所述电泳分离部包括微流控芯片,所述微流控芯片上设有样品池、样品废液池、缓冲液池、缓冲液废液池和补充液池,所述检测部包括相配合的雾化器和等离子体质谱仪;分离通道的入口分别通过进样通道与样品池连通、通过缓冲液通道与缓冲液池连通、通过样品废液通道与样品废液池连通;分离通道的出口分别通过补充液通道与带有注射泵的补充液池连通、通过缓冲液废液通道与缓冲废液池连通、通过排样通道与检测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通道由至少两条相同的微通道并联而成,所述微通道具有折弯,入口到折弯段的各微通道相互平行,折弯到出口段的各微通道均向中心汇聚并在出口处与补充液通道、缓冲液废液通道和排样通道连通,所述排样通道通过雾化器和等离子体质谱仪相连,所述微通道和所述缓冲液废液通道中均设有多孔塞;所述样品废液池通过微型三通阀与负压泵相连,所述缓冲液池和所述缓冲液废液池的两端分别与高压电源的正、负极相连。进一步,所述负压泵包括相互配合的真空瓶、电触点真空表、微型真空泵及时间继电器,所述真空瓶与微型三通阀的第一端口相连,所述微型三通阀的第二端口与大气相通,所述微型三通阀的第三端口依次通过聚四氟乙烯管和硅橡胶管与样品废液池连通,所述聚四氟乙烯管和硅橡胶管的管口高于所述样品废液池的液面。进一步,各微通道在出口处汇聚成一根出口管,所述出口管与补充液通道的一侧连通,补充液通道的另一侧与排液通道连通,补充液通道的一端和补充液池相连,另一端与缓冲液废液通道相连。进一步,所述微通道的入口依次与进样通道的一侧相连通,所述进样通道的另一侧与缓冲液通道连通,所述进样通道的入口端与样品池连接,所述进样通道的出口端与样品废液通道连接。进一步,所述缓冲液通道和所述缓冲液废液通道内均设有铂丝,所述铂丝贯穿所述缓冲液通道和所述缓冲液废液通道。进一步,所述排样通道包括近端相连的转移毛细管和四氟管,所述转移毛细管的远端与分离通道和补充液通道相连,所述四氟管的远端与雾化器相连,所述雾化器通过适配器与单通道雾化室相连,所述单通道雾化室与等离子体质谱仪相连。本专利技术的分离通道和缓冲液废液通道中均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芯片电泳分离和等离子体质谱分析系统,包括相配合的电泳分离部和检测部,所述电泳分离部包括微流控芯片,所述微流控芯片上设有样品池、样品废液池、缓冲液池、缓冲液废液池和补充液池,所述检测部包括相配合的雾化器和等离子体质谱仪;分离通道的入口分别通过进样通道与样品池连通、通过缓冲液通道与缓冲液池连通、通过样品废液通道与样品废液池连通;分离通道的出口分别通过补充液通道与带有注射泵的补充液池连通、通过缓冲液废液通道与缓冲废液池连通、通过排样通道与检测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通道由至少两条相同的微通道并联而成,所述微通道具有折弯,入口到折弯段的各微通道相互平行,折弯到出口段的各微通道均向中心汇聚并在出口处与补充液通道、缓冲液废液通道和排样通道连通,所述排样通道通过雾化器和等离子体质谱仪相连,所述微通道和所述缓冲液废液通道中均设有多孔塞;所述样品废液池通过微型三通阀与负压泵相连,所述缓冲液池和所述缓冲液废液池的两端分别与高压电源的正、负极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芯片电泳分离和等离子体质谱分析系统,包括相配合
的电泳分离部和检测部,所述电泳分离部包括微流控芯片,所述微流
控芯片上设有样品池、样品废液池、缓冲液池、缓冲液废液池和补充
液池,所述检测部包括相配合的雾化器和等离子体质谱仪;
分离通道的入口分别通过进样通道与样品池连通、通过缓冲液
通道与缓冲液池连通、通过样品废液通道与样品废液池连通;分离通
道的出口分别通过补充液通道与带有注射泵的补充液池连通、通过缓
冲液废液通道与缓冲废液池连通、通过排样通道与检测部连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离通道由至少两条相同的微通道并联而成,所述微通道
具有折弯,入口到折弯段的各微通道相互平行,折弯到出口段的各微
通道均向中心汇聚并在出口处与补充液通道、缓冲液废液通道和排样
通道连通,所述排样通道通过雾化器和等离子体质谱仪相连,所述微
通道和所述缓冲液废液通道中均设有多孔塞;
所述样品废液池通过微型三通阀与负压泵相连,所述缓冲液池
和所述缓冲液废液池的两端分别与高压电源的正、负极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芯片电泳分离和等离子体质谱分
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泵包括相互配合的真空瓶、电触点真
空表、微型真空泵及时间继电器,所述真空瓶与微型三通阀的第一端
口相连,所述微型三通阀的第二端口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和勇,刘金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