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眩光的沉入式LED面板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27682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06 1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眩光的沉入式LED面板灯;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灯壳、固定于灯壳内的LED发光单元及盖合LED发光单元的透光面罩,透光面罩包括依次并排设置的第一透光面板、连接板及第二透光面板;第一透光面板的与连接板相背对的一侧及第二透光面板的与连接板相背对的一侧分别与灯壳可拆卸式连接;第一透光面板的与连接板相对的一侧及第二透光面板的与连接板相对的一侧分别向下倾斜设置,并通过连接板相连接;有益效果:所述第一透光面板与所述第二透光面板之间形成V型结构,使得所述LED发光单元所发射的光线能够透过所述第一透光面板及所述第二透光面板而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两侧发散,使得灯光发散效果好,且使得防眩光作用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照明灯具设备
,具体地讲,涉及一种防眩光的沉入式LED面板灯
技术介绍
LED灯,因其具有低电压、光效高、点亮响应时间短、抗震性好、稳定性好、亮度高、环保、节能等居多优点,使得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是非常的广泛,并已经得到有效普及。然而,在现有生活中,目前,市面上所使用的固定于天花板上的LED面板灯,其一般均是采用直下式照明的方式进行照明,即灯光照射方向垂直朝下,且相应的LED面板灯的透光面板均是水平固设,此种结构的LED面板灯,虽然得到普遍应用,但其依然具有居多的缺陷和不足。具体来说,其灯光出光方向垂直向下,使得灯光刺眼产生眩光而损伤眼睛并降低视力,且其灯光光线发散不均,灯光光线透过相应的透光面板射出后,还不具有立体感,与此同时,其散热效果也较差,使得使用寿命短。藉此,针对现状,对现有的直下式的LED面板灯进行改进,以使得其防眩光效果好,灯光光线发散效果好,散热效果好等,则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防眩光的沉入式LED面板灯。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眩光的沉入式LED面板灯,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灯壳、固定于所述灯壳内的LED发光单元及盖合所述LED发光单元的透光面罩,所述透光面罩包括依次并排设置的第一透光面板、连接板及第二透光面板;其中,所述第一透光面板的与所述连接板相背对的一侧及所述第二透光面板的与所述连接板相背对的一侧分别与所述灯壳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一透光面板的与所述连接板相对的一侧及所述第二透光面板的与所述连接板相对的一侧分别向下倾斜设置,并通过所述连接板相连接。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优选地,所述第一透光面板与所述第二透光面板之间的夹角R为105度-150度。优选地,所述灯壳包括成型为双拱形结构的盖板;所述盖板的中部成型为凹陷部,两侧分别成型为拱形部,两所述拱形部内分别固定有一所述LED发光单元,每个所述LED发光单元外分别盖合有一所述透光面罩,且每个所述透光面罩分别位于相应位置的所述拱形部内。优选地,所述灯壳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盖板上的用以盖合所述凹陷部的顶盖,所述凹陷部内于所述顶盖的底面固定有一以使控制两所述LED发光单元发光的控制盒,两所述LED发光单元分别与所述控制盒电连接。优选地,所述灯壳还包括盖合于所述盖板前端的前端盖及盖合于所述盖板后端的后端盖;所述前端盖与所述顶盖的前端及所述盖板的前端相固定形成一体,所述后端盖与所述顶盖的后端及所述盖板的后端相固定形成一体,以使在所述前端盖及所述后端盖的盖合下,所述控制盒及两所述LED发光单元被密封盖合。优选地,双拱形结构的所述盖板的前端向前均匀的设置有多个插接片A,所述前端盖上开设有多个与对应位置的所述插接片A相适配的插接口 A;当多个所述插接片A分别插入至对应位置的所述插接口A内时,所述前端盖与所述盖板的前端可拆卸式插接连接。优选地,双拱形结构的所述盖板的后端向后均匀的设置有多个插接片B;所述后端盖上开设有多个与对应位置的所述插接片B相适配的插接口 B;当多个所述插接片B分别插入至对应位置的所述插接口B内时,所述后端盖与所述盖板的后端可拆卸式插接连接。优选地,每个所述拱形部的内表面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卡槽,所述第一透光面板的与所述连接板相背对的一侧及所述第二透光面板的与所述连接板相背对的一侧分别可拆卸式卡固于对应位置的所述卡槽内。优选地,所述前端盖的上端两侧及所述后端盖的上端两侧分别设有以使与天花板相固定的固定安装孔。优选地,所述LED发光单元为LED灯条,所述连接板为招合金材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一、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防眩光的沉入式LED面板灯,在具体实施时,因所述第一透光面板的与所述连接板相背对的一侧及所述第二透光面板的与所述连接板相背对的一侧分别与所述灯壳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一透光面板的与所述连接板相对的一侧及所述第二透光面板的与所述连接板相对的一侧分别向下倾斜设置,并通过所述连接板相连接,进而,即使得所述第一透光面板与所述第二透光面板之间形成V型结构,使得所述LED发光单元所发射的光线能够透过所述第一透光面板及所述第二透光面板而向本技术的两侧发散,使得灯光发散效果好,且使得防眩光作用效果好。其二、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光面板与所述第二透光面板之间形成V型结构,再结合所述双拱形结构的盖板的凹陷部,使得本技术的下端面整体呈现波浪形,使得更具立体感及美感,并且,因所述连接板为铝合金材质,使得所述LED发光单元在工作时所散发的热量能够很快被吸收,进而被传导至空气中,使得本技术散热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其三、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当多个所述插接片A分别插入至对应位置的所述插接口 A内时,所述前端盖与所述盖板的前端可拆卸式插接连接,当多个所述插接片B分别插入至对应位置的所述插接口 B内时,所述后端盖与所述盖板的后端可拆卸式插接连接,如此,即使得本技术可简易组装及拆卸,且在拆卸时,也使得便于本技术的收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防眩光的沉入式LED面板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技术防眩光的沉入式LED面板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本技术防眩光的沉入式LED面板灯的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防眩光的沉入式LED面板灯在去掉所述前端盖时的立体图一;图5是本技术防眩光的沉入式LED面板灯在去掉所述前端盖时的立体图二;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附图标号:灯壳10;盖板101;凹陷部1011;拱形部1012;插接片A1013;卡槽1014;顶盖102;过线孔1021;前端盖103;插接口 A1031;固定安装孔A1032;后端盖104;插接口B1041;固定安装孔B1042;LED发光单元20;透光面罩30;第一透光面板301;连接板302;第二透光面板303;控制盒4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便更清楚、直观地理解本技术的专利技术实质。图1是本技术防眩光的沉入式LED面板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技术防眩光的沉入式LED面板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本技术防眩光的沉入式LED面板灯的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防眩光的沉入式LED面板灯在去掉所述前端盖时的立体图一;图5是本技术防眩光的沉入式LED面板灯在去掉所述前端盖时的立体图二;结合图1-图5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防眩光的沉入式LED面板灯,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灯壳10、固定于所述灯壳10内的LED发光单元20及盖合所述LED发光单元20的透光面罩30,本技术的改进在于,所述透光面罩30包括依次并排设置的第一透光面板301、连接板302及第二透光面板303;其中,所述第一透光面板301的与所述连接板302相背对的一侧及所述第二透光面板303的与所述连接板302相背对的一侧分别与所述灯壳10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一透光面板301的与所述连接板302相对的一侧及所述第二透光面板303的与所述连接板302相对的一侧分别向下倾斜设置,并通过所述连接板302相连接。如此,即使得所述第一透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眩光的沉入式LED面板灯,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灯壳、固定于所述灯壳内的LED发光单元及盖合所述LED发光单元的透光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面罩包括依次并排设置的第一透光面板、连接板及第二透光面板;其中,所述第一透光面板的与所述连接板相背对的一侧及所述第二透光面板的与所述连接板相背对的一侧分别与所述灯壳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一透光面板的与所述连接板相对的一侧及所述第二透光面板的与所述连接板相对的一侧分别向下倾斜设置,并通过所述连接板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利思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