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鹏专利>正文

一种手拉葫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2648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拉葫芦,其尾环架的内侧设有可与上方导轮相抵触的两凸台,在两凸台之间形成有起重链条的引导滑槽。本技术方案通过在尾环架的内侧设置可与上方导轮相抵触的两凸台,在两凸台之间形成起重链条的引导滑槽。这样,起重链条在下降超限时,尾环架内侧的两凸台首先与其上方导轮两外缘相抵触产生限制作用,起重链条尾环不再进入到导轮和起重链轮中间,因此就不会出现链环堆积卡阻,同时,因为凸台和导轮是挤压接触,受力比较均匀、容易分散,不会出现尾环架崩裂损坏的情况;同时也在两凸台之间形成了起重链条的引导滑槽,相当于延长了导轮上的引导滑槽的引导距离,使得起重链条的走位更加准确稳定。(*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起重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手拉葫芦
技术介绍
目前,己有HSZ系列的手拉葫芦包括上吊钩组件、下吊钩组件、机体、起 重链条和手拉链条;机体包括左墙板组件、右墙板组件、外墙板组件、组成一 级传动的长轴与片齿轮、组成二级传动的短轴与花键孔齿轮、啮合起重链条的 起重链轮、啮合手拉链条构成圆环链传动的手链轮、组成载荷自制式制动器组 件的制动器座摩擦片棘轮棘爪;尾环架安装在左墙板组件与右墙板组件之间, 与起重链条的末端尾环通过尾环销扣合固定连接,用于在起重链条下降超限时 限制其继续下降,其结构形状如图9、图10所示;分链板安装在左墙板组件与右墙板组件之间、起重链轮的正下方,用于将挂扣在起重链轮上的起重链条的 左右两侧分开,使其沿固定的链条通道运行升降,其结构形状如图5、图6所示。 此系列手拉葫芦属于国内先进水平的产品,其特点是结构合理,主要零件采用 高强度优质材料,减小了参数尺寸。但在实际生产中发现,起重链条在下降超限时,链条尾环会进入导轮和起 重链轮之间,此时尾环架才能与导轮相接触产生限制作用,在此情况下提升起 重链条,偶尔会有因尾环架摆动不灵活出现链环脱出不通畅,产生链环堆积卡 阻现象。这一问题在ZL200520000229. 1的专利文献中有提出改进的方案,即在尾环架下端两侧设置卡台,使得尾环架的下端尺寸大于左右墙板间隔的尺寸, 这样,起重链条在下降超限时,尾环架就会卡扣在左右墙板上,起重链条尾环 不进入到导轮和起重链轮中间,因此不会出现链环堆积卡阻,但是这样的结构存在的问题是, 一旦起重链条下降过快,会导致尾环架两侧的卡台与左右墙板 剧烈碰撞,而尾环架多为铸造件,极有可能因此崩裂,导致起重链条尾环再次进入到导轮和起重链轮中间;另外,现有技术中,分链板是通过长圆形孔插装 固定在左右墙板之间的,对链环不具有引导作用,并且因为长度较短,在其下 端起不到分链作用,偶尔会因为链条运行过程中与支撑杆碰触产生链条扭动变 位,进而导致起重链条与起重链轮咬合不严密甚至失效脱链。上述问题,有待 于进一步优化改进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拉葫芦,其结构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进一步 优化改进,结构更加合理;使得起重链条在下降超限时,起重链条尾环不进入 到导轮和起重链轮中间,而且尾环架还不易损坏失效。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手拉葫芦,包括上吊钩组件、下吊钩组件、机体、起重链条和手拉链 条;所述机体包括左墙板组件、右墙板组件、外墙板组件、组成一级传动的长 轴与片齿轮、组成二级传动的短轴与花键孔齿轮、啮合起重链条的起重链轮、 啮合手拉链条构成圆环链传动的手链轮、组成载荷自制式制动器组件的制动器 座摩擦片棘轮棘爪,在左墙板组件与右墙板组件之间设有导轮、分链板和尾环 架,尾环架与起重链条尾环通过尾环销扣合连接,所述尾环架的内侧设有可与上方导轮相抵触的两凸台,在两凸台之间形成有起重链条的引导滑槽。这样,起重链条在下降超限时,尾环架内侧的两凸台首先与其上方导轮两 外缘相抵触产生限制作用,起重链条尾环不再进入到导轮和起重链轮中间,因 此就不会出现链环堆积卡阻,同时,因为凸台和导轮是挤压接触,受力比较均 匀、容易分散,不会出现尾环架崩裂损坏的情况;同时也在两凸台之间形成了起重链条的引导滑槽,相当于延长了导轮上的引导滑槽的引导距离,使得起重 链条的走位更加准确稳定。作为优选,上述凸台为尖喙形状,设在尾环架的靠近转轴一端。这样可以 减少尾环架的转动距离和时间,减少磨损,限位作用更加有效可靠。作为优选,上述尾环销为通过挡圈固定的圆柱销。原来采用开口销固定容 易划伤人手,这样设计更符合人性。作为优选,上述分链板通过转轴设置在左、右墙板组件之间,分链板下端 下延有两延伸臂,两延伸臂套设在连接左、右墙板组件的支撑杆上,两延伸臂 之间形成有起重链条的引导滑槽。将分链板下端下延设置两延伸臂,避免了起 重链条运行过程中与支撑杆直接碰触产生链条扭动变位,进而导致起重链条与 起重链轮咬合不严密甚至失效脱链等问题,同时,在两延伸臂之间形成了起重 链条的引导滑槽,可以与尾环架上的引导滑槽配合起到双向引导作用,改善了 起重链条运行状况。作为优选,上述下吊钩组件包括至少一个与起重链条啮合的游轮,游轮通 过游轮轴转动设置在下吊钩架上,下吊钩架下端扣接有下吊钩,其中,所述下 吊钩架为全封闭结构。将多行链手拉葫芦的下吊钩架采用铸造全封闭结构,仅 留出起重链条的进出十字孔,提高了防护效果,避免了异物落入游轮环槽和下 吊钩架的型腔,有效防止故障发生。作为优选,上述下吊钩组件包括至少一个与起重链条啮合的游轮,游轮通 过游轮轴转动设置在下吊钩架的两侧墙板上,两侧墙板下端通过转轴转动设置 有下吊钩,其中,所述两侧墙板边缘包覆有封闭下吊钩架的外罩。采用两侧墙 板、边缘包覆封闭外罩的结构,达到了防护效果,降低了制造成本。作为优选,上述下吊钩组件包括一个与起重链条啮合的游轮。为双行链手拉葫芦。作为优选,上述游轮轴两端设有紧固件。使得游轮轴与下吊钩架的结合更 加牢固有效。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在尾环架的内侧设置可与上方导 轮相抵触的两凸台,在两凸台之间形成起重链条的引导滑槽。这样,起重链条 在下降超限时,尾环架内侧的两凸台首先与其上方导轮两外缘相抵触产生限制 作用,起重链条尾环不再进入到导轮和起重链轮中间,因此就不会出现链环堆 积卡阻,同时,因为凸台和导轮是挤压接触,受力比较均匀、容易分散,不会出现尾环架崩裂损坏的情况;同时也在两凸台之间形成了起重链条的引导滑槽, 相当于延长了导轮上的引导滑槽的引导距离,使得起重链条的走位更加准确稳定。附图说明 图l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C-C向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2中的下吊钩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3中的下吊钩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现有的分链板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侧视图。 图7是本技术的分链板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侧视图。 图9是现有的尾环架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侧视图。图11是本技术的尾环架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l、图2所示的一种手拉葫芦,包括上吊钩组件4、下吊钩组件12、机 体、起重链条11和手拉链条13;所述机体包括左墙板组件3、右墙板组件5、 外墙板组件、组成一级传动的长轴17与片齿轮6、组成二级传动的短轴7与花 键孔齿轮8、啮合起重链条11的起重链轮9、啮合手拉链条13构成圆环链传动 的手链轮1、组成载荷自制式制动器组件的制动器座16摩擦片18棘轮15棘爪 2,在左墙板组件3与右墙板组件5之间设有导轮19、分链板10和尾环架20, 尾环架20与起重链条11尾环通过尾环销21扣合连接,所述尾环架20通过转 轴转动卡扣在左、右墙板组件3、 5之间,尾环架20的内侧设有可与上方导轮 19相抵触的两凸台201,在两凸台201之间形成有起重链条11的引导滑槽202。本实施例中,如图ll、图12所示,上述凸台201为尖喙形状,设在尾环架 20的靠近转轴一端;上述尾环销21为通过挡圈固定的圆柱销;如图7、图8所 示,上述分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拉葫芦,包括上吊钩组件(4)、下吊钩组件(12)、机体、起重链条(11)和手拉链条(13);所述机体包括左墙板组件(3)、右墙板组件(5)、外墙板组件、组成一级传动的长轴(17)与片齿轮(6)、组成二级传动的短轴(7)与花键孔齿轮(8)、啮合起重链条(11)的起重链轮(9)、啮合手拉链条(13)构成圆环链传动的手链轮(1)、组成载荷自制式制动器组件的制动器座(16)摩擦片(18)棘轮(15)棘爪(2),在左墙板组件(3)与右墙板组件(5)之间设有导轮(19)、分链板(10)和尾环架(20),尾环架(20)与起重链条(11)尾环通过尾环销(21)扣合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环架(20)的内侧设有可与上方导轮(19)相抵触的两凸台(201),在两凸台(201)之间形成有起重链条(11)的引导滑槽(20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
申请(专利权)人:王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