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车排绳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2112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绞车排绳器,在石油、地质钻机绞车和其它大、中绞车排绳用。以珩架结构把两个竖工作筒连接成框架固定在绞车机架上,竖工作筒分外筒和能自由伸缩的内筒,内筒外接卡箍与横外筒卡接;横外筒内装有液压油,底盖装有推力弹簧;横内筒内端接自动换相阻尼器,外端与导绳轮系连接,导绳轮的四个滑轮抱住绞车钢丝绳。绞车钢丝绳的缠放力带动排绳器工作,使钢丝绳排列整齐,防止钢丝绳损坏,降低磨损,提高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石油、地质勘探用大、中钻机绞车排绳和其它大、中型绞车排绳器的改进。目前国内外常用的钻机绞车排绳器大多属于柔性。靠导绳轮系自身重量或借助坠陀势能差产生的水平分力使绞车钢丝绳缠到滚筒两端往回缠。导绳轮系离绞车较远,一般在15米以上。由于起空游动滑车时,钢丝绳摆动、跳动绞大,难以控制住钻机绞车滚筒上钢丝绳的排列,常出现缠乱、互相挤压,甚至出现在一端垒高突然垮下的现象。司钻不得不放慢速度,一般坚持长期使用的甚微;不得不常在钻机护罩上绑一根木棒用人工挡绞车钢丝绳。既费力又不安全。另一种类型的绞车排绳器是在绞车滚筒轴上装上伞形齿轮或链轮作动力带一个摆杆离合器与一对伞形齿轮去带一根丝杆。导绳轮在丝杆上左右运动。当钢丝绳缠到滚筒两端时,靠挡板和阻力矩增大迫使摆杆摆动,离合器反相使丝杆反转实现钢丝绳回缠。由于导绳轮在固定的丝杆上作直线运动,不能随滚筒上钢丝绳的增加减少变动位置,属钢性结构,丝杆负荷不可能设计得太大,对于钻机绞车也无法安排它的位置,也不适合高速运转,故它不能用在高速重型绞车。本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排绳器的缺点适应钻机绞车及其它大、中型绞车钢丝绳在滚筒上排列整齐均匀,不挤不压不缠乱垒高突然垮下,保护钢丝绳降低摩损率、提高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本技术是以珩架把两个竖工作筒(2)连接成框架固定在绞车机架上,竖工作筒(2)分外筒(8)和能随着绞车滚筒上钢丝绳缠放自由伸缩的内筒(9);内筒(9)外端用丝扣连接有卡箍(6),卡箍(6)与水平横外筒(13)卡接在固定位置上,横外筒(13)外端底盖(14)内装有推力弹簧(15)内装有也液压油;横内筒(17)一端接自动换相阻尼器(19)把横外筒(13)内分成左右室,它的外端与导绳轮系(4)连接;导绳轮系(4)的四个滑轮抱住绞车起重钢丝绳。竖工作筒(2)的外筒(8)一端与绞车机架连接并和珩架(1)连接;外筒(8)内加工有两条对称的长键槽,键槽内装有两个带轴承键轮(10)的内筒(9);内筒(9)外端按有锁紧螺母(11)和卡箍(6)与横外筒(13)卡接;在外筒(8)外端接有带密封的限位压帽(12)。横工作筒(3)的横外筒(13)由卡箍(6)与竖内筒(9)相连;横外筒(13)内装有横内筒(17),横内筒(17)轴线上装有两个带轴承的滚轮(18),内端接有自动换相阻尼器(19);横外筒(13)外端接有底盖(14),内装有推力弹簧(15)和扶正套(16),内装有液压油;内端用丝扣接有带密封的限位端盖(20);横内筒(17)外端用丝扣和导绳轮系(4)连接。自动换相阻尼器(19)的阻尼器壳体(21)一端与横内筒(17)连接并装有两个活塞环(22),把横外筒(13)内分成左右两室;阻尼器壳体(21)两端用丝扣接有两个阀座(23)中间装有两个阀体(28),阀体(28)间装有弹簧(29),阻尼器壳体里加工有两个控制口(26)、(27),和液压油通道(24)、(25)。组成绞车排绳器。说明书附图图1绞车排绳器示意图图2竖工作筒横剖面图图3横工作筒和自动换相阻尼器横剖面图附图说明1、珩架系统2、竖工作筒3、横工作筒4、导绳轮系5、绞车滚筒6、卡箍7、固定座8、外筒9、内筒10、键轮11、锁紧螺母12、限位压帽13、横外筒14、底盖15、推力弹簧16、扶正器17、横内筒18、滚轮19、自动换相阻尼器20、限位端盖21、阻尼器壳体22、活塞环23、阀座24、25、液压油通道26、27、控制口28、阀体29、弹簧。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由竖工作筒(2)与珩架系统(1)构成平面框架距离绞车滚筒(5)的轴线路1.3~1.5米左右。不影响钻机绞车和其它绞车的正常作业。排绳器由绞车滚筒(5)上钢丝绳的缠放力带动导绳轮系(4)左右前后行走,导绳轮系(4)与横内筒(17)连接。横外筒(13)用卡箍(6)与竖工作筒(2)的内筒(9)卡接。这样排绳器导绳轮系(4)在规定的框架内在阻尼器(19)阻尼力作用下左右运转纵向自由伸缩。当绞车滚筒(5)上的钢丝绳向右缠绕,带动导轮系(4)和横内筒(17)一起向右移动,在阻尼器(19)右边受压达到一定值时阻尼器(19)右边的液体顶开阀体(28)经控制口(26)液压油通道(24)流向左室,而左横内筒上的阻尼器(19)起抽吸作用。左室成真空状,右室的液体也是顶开左阻尼器(19)的阀体(28)经控制口(27)液压油通道(25)流向左横外筒的左室在导绳轮系(4)形成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阻尼力扶住绞车滚筒(5)的钢丝绳不使其摆动跳动均匀的往右缠,钢丝绳快缠到右端时事,在阻尼器接触到推力弹簧(15)并受压产生一定的反作用力,阻止钢丝绳继续往右缠但达不到其反缠的力,只有当缠到右端时推力弹簧(15)的反作用力达到高值同时钢丝绳又受到绞车滚筒(5)档板的阻力迫使它往左缠,两个阻尼器(19)自动换相,液体反流,与此同时竖工作筒(2)的内筒自动向外伸出相应的长度。完成一排钢丝绳的缠绕。如此往返至缠到所需层数。整体钢丝绳整齐、均匀、紧凑排在绞车滚筒上不致被缠乱、挤压、垒高突然垮下造成严重损坏。达到降低钢丝绳损坏率、摩损率;减少或防止由于钢丝绳损坏造成的意外事故;提高使用寿命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时提高了安全性。样机经现场试用已取得良好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绞车排绳器其特征是以珩架结构把两个竖工作筒(2)连接成框架固定在绞车机架上,竖工作筒(2)分外筒(8)和能随着绞车滚筒上钢丝绳的缠放自由伸缩的内筒(9),内筒(9)外端用丝扣连接有卡箍(6),卡箍(6)与水平横外筒(13)连接;横外筒(13)内装有液压油,外端底盖(14)内装有推力弹簧(15);横内筒(17)一端接有自动换相阻尼器(19)把横外筒内分成左右室,它的外端与导绳轮系(4)连接;导绳轮系(4)的4个滑轮抱住绞车起重钢丝绳。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绞车排绳器其特征是竖工作筒(2)的外筒(8)一端与绞车机架连接并和珩架系统(1)连接;外筒(8)内两条对称的长键槽,键槽内装有两个带轴承键轮(10)的内筒(9);内筒(9)外端接有锁紧螺母(11)和卡箍(6)与横外筒(13)卡接,在外筒(8)外端接有带密封的限位压帽(12)。3.根据权利要求书1或2所述绞车排绳器其特征是横工作筒(3)的横外筒(13)由卡箍(6)与竖内筒(9)相连,横外筒(13)内装有横内筒(17),横内筒(17)轴线上装有两个带轴承滚轮(18)内端接有自动换相阻尼器(19);横外筒(13)外端接有底盖(14)内装有推力弹簧(15)和扶正套(16)内装有液压油,内端用丝扣接有带密封的限位端盖(20);横内筒(17)外端以丝扣和导绳轮系(4)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书1或2绞车排绳器其特征是自动换相阻尼器(19)阻尼器壳体(21)一端与横内筒(17)连接并装有两个活塞环(22)把横外筒(13)内分成左右室;阻尼器壳体(21)两端用丝扣接有两个阀座(23)中间装有两个阀体(28),两阀体(28)间装有弹簧(29),阻尼器壳体(21)里有两个控制口(26)(27)和液压油通道(24)(25)。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绞车排绳器,在石油、地质钻机绞车和其它大、中绞车排绳用。以珩架结构把两个竖工作筒连接成框架固定在绞车机架上,竖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绞车排绳器其特征是:以珩架结构把两个竖工作筒(2)连接成框架固定在绞车机架上,竖工作筒(2)分外筒(8)和能随着绞车滚筒上钢丝绳的缠放自由伸缩的内筒(9),内筒(9)外端用丝扣连接有卡箍(6),卡箍(6)与水平横外筒(13)连接;横外筒(13)内装有液压油,外端底盖(14)内装有推力弹簧(15);横内筒(17)一端接有自动换相阻尼器(19)把横外筒内分成左右室,它的外端与导绳轮系(4)连接;导绳轮系(4)的4个滑轮抱住绞车起重钢丝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荣录
申请(专利权)人: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