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1031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1 15: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用于对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包括:壳体,具有承载待充电设备的充电面;无线充电线圈,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承载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用于承载并固定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使得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仅与所述承载装置进行非电性接触;以及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表面且与所述承载装置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承载装置进行移动。上述无线充电设备,无论待充电设备与无线充电设备之间是否固定,均可以通过驱动装置对无线充电设备中的无线充电线圈进行调整,实现二者之间的无线充电线圈的对准,提高了操作便捷性,方便用户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充电
,特别是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设备
技术介绍
无线充电设备是指通过无线充电方式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的电能供应设备。无线充电设备可以为无线充电式移动电源、无线充电板等。采用传统的无线充电设备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时,需要通过调整待充电设备的位置来实现待充电设备内的无线充电线圈与无线充电设备内的无线充电线圈之间的对准。一旦待充电设备在无线充电设备上的位置固定,二者之间就无法进行对准操作,从而不便于用户的实际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操作简便的无线充电设备。—种无线充电设备,用于对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包括:壳体,具有承载待充电设备的充电面;无线充电线圈,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承载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用于承载并固定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使得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仅与所述承载装置进行非电性接触;以及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表面且与所述承载装置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承载装置在所述壳体内进行移动,进而驱动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在所述壳体内进行移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移动槽;所述驱动装置贯穿所述移动槽并能够在所述移动槽内移动,从而驱动所述承载装置沿平行于所述移动槽的方向在所述壳体内进行移动,进而驱动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沿平行于所述移动槽的方向在所述壳体内进行移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设备还包括滑动支撑轴条和滑动装置;所述滑动支撑轴条固定于所述壳体上与移动槽相对的一侧;所述滑动支撑轴条上设置有平行于所述移动槽的凹槽;所述滑动装置的一端与所述承载装置固定连接,所述滑动装置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滑动支撑轴条的凹槽内且所述滑动装置能够在所述凹槽内滑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设备还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单元和与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匹配的第二固定单元;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固定单元固定于所述承载装置上与所述第一固定单元相对的一面;所述第一固定单元上设置有锯齿结构或者凹凸结构;所述第二固定单元上与所述第一固定单元相对的一面对应设置有锯齿结构或者凹凸结构;所述第二固定单元和所述滑动装置中至少有一个为弹性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单元为能够沿垂直于所述移动槽发生弹性形变的弹性件;所述第二固定单元包括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所述第二固定单元的第一面上设置有锯齿结构或者凹凸结构,用于与所述第一固定单元接触;所述第二固定单元的第二面与所述承载装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按键和驱动轴;所述驱动按键设置于所述移动槽内;所述驱动轴贯穿所述移动槽且与所述第二固定单元的第一面所在侧连接以将驱动按键上的力传递给第二固定单元使得所述第二固定单元的第一面向所述承载装置弯曲。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单元为中空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单元中设置有垂直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的弹簧;所述弹簧包括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单元的第一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单元的第二面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弹簧的第一端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端在外力的作用下向所述第二端压缩发生形变进而带动所述第二固定单元的第一面向所述第二面弯曲。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设备用还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用于在检测到所述充电面上放置有待充电设备时生成自动对准信号;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动力设备;所述动力设备在所述自动对准信号的控制下开始工作以带动所述驱动装置运动直至所述无线充电设备内的无线充电线圈与待充电设备内的无线充电线圈对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充电底座;所述充电底座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壳体与所述充电底座为转动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底座上设置有托盘;所述托盘用于固定待充电设备。上述无线充电设备,无论待充电设备与无线充电设备之间是否固定,均可以通过驱动装置对无线充电设备中的无线充电线圈进行调整,实现二者之间的无线充电线圈的对准,提高了操作便捷性,方便用户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第一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二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3A?3E为第三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4A?4E为第四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五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用于对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待充电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以及数码相机等具有内置可充电电池的电子设备。无线充电设备可以为无线充电式移动电源、无线充电板等。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该无线充电设备100包括壳体110、无线充电线圈120、承载装置130以及驱动装置140。壳体110用于容纳并保护无线充电设备100的无线充电线圈120、承载装置130以及驱动装置140。壳体110表面设置有用于承载待充电设备的充电面,因此,充电过程中可以将待充电设备放置于壳体110的充电面上。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0内还设置有电池以及电路板(图中未示)。电池用于存储电能并向外输出电能。电路板上设置有控制电路。控制电路与无线充电线圈120之间进行电性连接,用于对无线充电设备100的充放电过程进行控制,以及对整个无线充电设备100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无线充电线圈120设置于壳体110内,并且无线充电线圈120的线圈表面平行于壳体110的充电面设置。无线充电线圈120用于将电池的电能转换为磁能进行输出。承载装置130设置于壳体110内,用于承载并固定无线充电线圈120,使得无线充电线圈120仅与承载装置130进行非电性接触,从而对无线充电线圈120起到保护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承载装置130内形成有用于放置无线充电线圈120的凹槽。无线充电线圈120可以放置在凹槽内,从而使得无线充电线圈120仅与承载装置130连接,可以避免移动过程中与其他物体接触对无线充电线圈120所带来的磨损。在另一实施例中,承载装置130内也可以设置有通孔。因此,无线充电线圈120可以固定在通孔处,使得无线充电线圈120的边缘仅与承载装置130进行非电性接触,可以减少移动过程中对无线充电线圈120的磨损。承载装置130平行于充电面的截面大小应该小于充电面的大小,从而使得承载装置130在壳体110内具有一定的移动范围。[002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线充电设备,用于对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具有承载待充电设备的充电面;无线充电线圈,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承载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用于承载并固定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使得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仅与所述承载装置进行非电性接触;以及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表面且与所述承载装置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承载装置在所述壳体内进行移动,进而驱动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在所述壳体内进行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灿伙刘志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罗马仕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