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0815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1 1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用以盛放被烹饪食物的锅体以及设置在锅体上的锅盖,锅盖包括锅盖主体以及设置在锅盖主体上的内锅盖,内锅盖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烹饪器具还包括:固定结构,用以将内锅盖可拆固定于锅盖主体;感温组件,设置在锅盖主体上,感温组件包括基座以及设置在基座上的感温探头,感温探头从第一通孔向下穿出;密封结构,被夹持于内锅盖与基座之间,从而实现锅体内空间在感温组件处的密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压力锅的温度传感器与锅盖之间容易出现安装缝隙,进而使得过体内蒸汽泄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小家电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电压力锅为常用的家用电器,为了监控锅体内的温度,电压力锅内通常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设置在锅盖上。现有技术中的电压力锅有如下问题:温度传感器与锅盖之间容易出现安装缝隙,导致锅体内蒸汽泄漏,进而使得电压力锅性能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压力锅的温度传感器与锅盖之间容易出现安装缝隙,进而使得过体内蒸汽泄漏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用以盛放被烹饪食物的锅体以及设置在锅体上的锅盖,锅盖包括锅盖主体以及设置在锅盖主体上的内锅盖,内锅盖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烹饪器具还包括:固定结构,用以将内锅盖可拆固定于锅盖主体;感温组件,设置在锅盖主体上,感温组件包括基座以及设置在基座上的感温探头,感温探头从第一通孔向下穿出;密封结构,被夹持于内锅盖与基座之间,从而实现锅体内空间在感温组件处的密封。进一步地,第一通孔设置在内锅盖的中部,固定结构设置在内锅盖的边沿,内锅盖安装在锅盖主体上时,内锅盖的上表面与基座挤压密封结构并使密封结构变形,从而实现锅体内空间在感温组件处的密封。进一步地,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内锅盖的上侧的卡扣结构,烹饪器具还包括解卡结构,解卡结构设置在锅盖主体上,解卡结构可手动操作以释放卡扣结构。进一步地,密封结构包括密封套,密封套上设置有第二通孔,密封套套设在基座上并且感温探头从第二通孔穿出。进一步地,密封结构还包括环形挡流片,环形挡流片设置在密封套朝向内锅盖的一面,环形挡流片与内锅盖抵接配合。进一步地,环形挡流片在朝向内锅盖的方向上逐渐收缩地延伸。进一步地,环形挡流片包括第一环形挡流片和第二环形挡流片,第一环形挡流片位于第二环形挡流片的外侧,第二通孔、第一环形挡流片以及第二环形挡流片同心设置。进一步地,第一环形挡流片在朝向内锅盖的方向上突出于第二环形挡流片。进一步地,感温探头为柱状结构,感温探头与第二通孔过盈配合。进一步地,感温探头的外径小于第一通孔的内径。进一步地,基座为阶梯结构,基座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柱段、第二柱段以及第三柱段,其中,第一柱段的直径大于第二柱段的直径,第二柱段的直径大于第三柱段的直径,密封结构套设在第一柱段上,感温探头设置在第一柱段的端面上,第三柱段的端面上设置有连接线缆。进一步地,感温组件还包括:安装套筒,安装套筒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三通孔,第二柱段穿设在第三通孔中,第一柱段与安装套筒的底壁抵接并限位在安装套筒的底壁上的环形限位壁内。进一步地,锅盖主体内设置有用于安装感温组件的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内设置有环形卡台,安装套筒上设置有与环形卡台配合的凸沿,感温组件位于容纳空间内,烹饪器具还包括: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位于容纳空间内,且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和锅盖主体与安装套筒抵接。进一步地,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锅盖包括锅盖主体以及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锅盖主体上的内锅盖,感温组件包括基座以及感温探头,感温探头从内锅盖上的第一通孔向下穿出并深入至锅体内。烹饪器具还包括密封结构,其中密封结构被夹持与内锅盖和基座之间从而实现锅体内空间的密封。上述结构能够有效的防止锅体内的蒸汽从感温探头和内锅盖之间泄漏,同时内锅盖可拆卸地设置在锅盖主体上能够便于使用者清洗内锅盖。因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压力锅的温度传感器与锅盖之间容易出现安装缝隙,进而使得过体内蒸汽泄漏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示出了图1中烹饪器具的锅盖的剖面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中锅盖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2中锅盖的感温组件和密封结构的装配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2中锅盖的密封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5中密封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7示出了图2中锅盖的感温组件的剖面示意图;图8示出了图2中锅盖的安装套筒的剖面示意图;图9示出了图1中烹饪器具的锅盖的分解示意图;以及图10示出了图9中锅盖的内衬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0、锅体;200、锅盖;210、锅盖主体;220、内锅盖;221、第一通孔;300、感温组件;310、基座;311、第一柱段;312、第二柱段;313、第三柱段;320、感温探头;330、安装套筒;331、第三通孔;332、环形限位壁;333、凸沿;400、密封结构;410、密封套;411、第二通孔;420、环形挡流片;421、第一环形挡流片;422、第二环形挡流片;500、固定结构;510、卡扣结构;520、解卡结构;600、容纳空间;610、环形卡台;700、复位弹簧。【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用以盛放被烹饪食物的锅体100以及设置在锅体100上的锅盖200。其中,锅盖200包括锅盖主体210以及设置在锅盖主体210上的内锅盖220,内锅盖220上设置有第一通孔221。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还包括固定结构500、感温组件300以及密封结构400。具体地,固定结构500用以将内锅盖可拆固定于锅盖主体,感温组件300设置在锅盖主体210上,感温组件300包括基座310以及设置在基座310上的感温探头320,感温探头320从第一通孔221向下穿出。密封结构400被夹持于内锅盖220与基座310之间,从而实现锅体100内空间的密封。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锅盖200包括锅盖主体210以及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锅盖主体210上的内锅盖220感温组件300包括基座310以及感温探头320,感温探头320从内锅盖220上的第一通孔221向下穿出并深入至锅体100内。烹饪器具还包括密封结构400,其中密封结构400被夹持与内锅盖220和基座310之间从而实现锅体100内空间的密封。上述结构能够有效的防止锅体100内的蒸汽从感温探头320和内锅盖220之间泄漏,同时内锅盖220可拆卸地设置在锅盖主体210上能够便于使用者清洗内锅盖220。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压力锅的温度传感器与锅盖之间容易出现安装缝隙,进而使得过体内蒸汽泄漏的问题。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密封结构400包括密封套410,密封套410上设置有第二通孔411,密封套410套设在基座310上并且感温探头320从第二通孔411穿出。密封结构400还包括环形挡流片420,环形挡流片420设置在密封套410朝向内锅盖220的一面,环形挡流片420与内锅盖220抵接配合。具体地,当安装内锅盖220时,内锅盖220的上表面挤压环形挡流片420的下边沿,进而使得环形挡流片420受压变形,并使得整体无法通过环形挡流片420,进而实现锅体100内的密封。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环形挡流片420在朝向内锅盖220的方向上逐渐收缩地延伸。具体地,上述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用以盛放被烹饪食物的锅体(100)以及设置在所述锅体(100)上的锅盖(200),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200)包括锅盖主体(210)以及设置在所述锅盖主体(210)上的内锅盖(220),所述内锅盖(220)上设置有第一通孔(221),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固定结构(500),用以将所述内锅盖(220)可拆固定于所述锅盖主体(210);感温组件(300),设置在所述锅盖主体(210)上,所述感温组件(300)包括基座(310)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座(310)上的感温探头(320),所述感温探头(320)从所述第一通孔(221)向下穿出;密封结构(400),被夹持于所述内锅盖(220)与所述基座(310)之间,从而实现所述锅体(100)内空间在所述感温组件(300)处的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正清林达福陶惠钧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