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有信专利>正文

蝼蛄诱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01064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1 0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蝼蛄诱杀器,其特征是灯帽内设有电池箱,电池箱下部设置有黑光灯;灯帽放置在防逃漏斗顶部;防逃漏斗上部外圆周面均布竖直设置有立柱,灯帽与防逃漏斗靠立柱连接;其上部外圆周面上设有开口,其下部外圆周面均布设置有挂鼻;防逃漏斗内部沿漏斗径向设置有横轴,横轴上穿设有香油轮,香油轮两侧分别装设有陷阱球三者在同一横轴上;防逃漏斗底部内置于储虫瓶,储虫瓶内装有清水,储虫瓶的外圆周壁面上设置有挂耳,挂鼻与挂耳通过皮筋连接。香油轮、陷阱球转动灵活,防逃漏斗内壁光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根据蝼蛄的生活习性特点对其进行诱捕,它小巧灵活,效果好,对人畜无毒害,绿色环保,可重复多次使用,经济节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农业杀虫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蝼蛄诱杀器
技术介绍
蝼蛄属于直翅目,它自挖隧道,躲藏在地下,昼伏夜出,破坏庄稼。它啃食农作物的根和茎,使作物枯萎或死亡。它更喜欢吃农作物幼苗和种子,造成大面积缺苗断垄,使得农作物大幅度减产。蝼蛄的生活习性概括的说有以下几点:生活在地下,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喜好香油、飞行能力差、不善攀爬、不善游泳。传统的杀虫方法是毒杀,即在播种前将农作物种子拌上剧毒农药,当蝼蛄吃有毒的种子和幼苗时,就会被毒死,但此办法有以下不足,大量使用剧毒农药拌种,易造成人、畜中毒;生产出来农产品,往往有农药残留,影响食品安全;年年使用农药,土壤中会有农药残留,蝼蛄也会产生抗药性。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些蝼蛄诱捕装置,公告号CN2891667Y公开了一种多用途诱捕器,包括诱饵,在筒体内上部设有筛板,筛板上有孔,每个孔内装有细管,细管上端管口与筛板上表面齐平,细管下部伸向筒体底,筒体内底部设有诱饵。公告号CN201898795U公开了一种蝼蛄诱捕器,包括筒体和盖体组成,筒体与盖体为扣接,所述盖体截面为半圆形,两边有侧翼,两翼上分布若干进虫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蝼蛄诱杀器,所述的蝼蛄诱杀器是根据蝼蛄的生活习性对其进行诱捕,对人畜无毒害,绿色环保,可重复使用,使用效果良好。设置的香油轮与陷阱球巧妙配合,快速捕捉,使蝼蛄防不胜防;防逃漏斗与储虫瓶双双防逃,使蝼蛄插翅难飞。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蝼蛄诱杀器,包括灯帽、电池箱、黑光灯、香油轮、立柱、陷阱球、防逃漏斗、挂鼻、皮筋、储虫瓶、清水;灯帽内设有电池箱,电池箱下部设置有黑光灯;灯帽放置在防逃漏斗顶部;防逃漏斗上部外圆周面均布竖直设置有立柱,其上部外圆周面上设有开口,其下部外圆周面均布设置有挂鼻;防逃漏斗内部沿漏斗径向设置有横轴,横轴上穿设有香油轮,香油轮两侧分别装设有陷阱球三者在同一横轴上;防逃漏斗底部内置于储虫瓶,储虫瓶内装有清水,储虫瓶的外圆周壁面上设置有挂耳,挂鼻与挂耳通过皮筋连接。进一步,所述的灯帽顶部设置有提手,便于提拿蝼蛄诱杀器。进一步,所述的灯帽与防逃漏斗靠立柱连接;进一步,所述的香油轮上渗有香油,香油轮、陷阱球转动灵活。进一步,所述的所述的香油轮的轮面、陷阱球的球面及防逃漏斗内壁光滑。防逃漏斗内壁光滑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小巧灵活,捕虫效率高,可重复使用,节能环保,经济有效。具体来说:1.连环引诱。远处由黑光灯引诱,近处由香油引诱,使蝼蛄高度兴奋,奋不顾身冲向香油轮;2.陷阱球和香油轮转动灵活,巧妙捕捉,蝼蛄防不胜防;3.防逃漏斗和储虫瓶双双防逃,蝼蛄插翅难飞。清水淹杀,绿色环保,不污染环境;4.可以反复多次使用,节能环保、经济有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灯帽,2-电池箱,3-黑光灯,4-香油轮,5-立柱,6-陷阱球,7-防逃漏斗,8-挂鼻,9-皮筋,10-储虫瓶,11-清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蝼蛄诱杀器包括灯帽1、电池箱2、黑光灯3、香油轮4、立柱5、陷阱球6、防逃漏斗7、挂鼻8、皮筋9和储虫瓶10内装的清水11;灯帽1内设置有电池箱2,电池箱2下部设置有黑光灯3;灯帽1放置在防逃漏斗7顶部,灯帽1与防逃漏斗7靠立柱5连接;防逃漏斗7内沿漏斗径向设置有横轴,横轴上穿设有香油轮4,香油轮4上渗有香油,香油轮4的两侧分别装设有陷阱球6三者在同一横轴上,它们转动都非常灵活;防逃漏斗7的底部内置于储虫瓶10,储虫瓶10内装有清水11,储虫瓶10的外圆周壁面上设置有挂耳,挂鼻8与挂耳通过皮筋9连接;防逃漏斗7内壁十分光滑,蝼蛄不易攀爬。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过程:如图1所示,在漆黑的夜晚,农田里的蝼蛄十分活跃,当它发现黑光灯3时,马上会飞过来;飞到附近,又闻到香油味,它更加兴奋,就奋不顾身地冲向香油轮4;当它碰到香油轮4或香油轮4两侧分别装设的陷阱球6时,陷阱球6或香油轮4迅速转动,蝼蛄失去重心,在重力作用下,蝼蛄身不由己地通过防逃漏斗7滑入清水11中;在储虫瓶10中,蝼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它又不善于游泳,很快就会被清水活活淹死。第二天,取下皮筋9,卸下储虫瓶10,倒出淹死的蝼蛄和污水,清洗后再加上些清水11,充足电池2,晚上又可继续工作。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蝼蛄诱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蝼蛄诱杀器包括灯帽(1)、电池箱(2)、黑光灯(3)、香油轮(4)、立柱(5)、陷阱球(6)、防逃漏斗(7)、挂鼻(8)、皮筋(9)、储虫瓶(10)、清水(11);灯帽(1)内安装有电池箱(2),电池箱(2)下部设置有黑光灯(3);灯帽(1)放置在防逃漏斗(7)的顶部;防逃漏斗(7)上部外圆周面均布竖直设置有立柱(5),其上部外圆周面上设有开口,其下部外圆周面均布设置有挂鼻(8);防逃漏斗(7)内部沿漏斗径向设置有横轴,横轴上穿设有香油轮(4),香油轮(4)两侧分别装设有陷阱球(6)三者在同一横轴上;防逃漏斗(7)的底部内置于储虫瓶(10),储虫瓶(10)内装有清水(11),储虫瓶(10)的外圆周壁面上设置有挂耳,挂鼻(8)与挂耳通过皮筋(9)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蝼蛄诱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蝼蛄诱杀器包括灯帽(1)、电池箱(2)、黑光灯(3)、香油轮(4)、立柱(5)、陷阱球(6)、防逃漏斗(7)、挂鼻(8)、皮筋(9)、储虫瓶(10)、清水(11);灯帽(1)内安装有电池箱(2),电池箱(2)下部设置有黑光灯(3);灯帽(1)放置在防逃漏斗(7)的顶部;防逃漏斗(7)上部外圆周面均布竖直设置有立柱(5),其上部外圆周面上设有开口,其下部外圆周面均布设置有挂鼻(8);防逃漏斗(7)内部沿漏斗径向设置有横轴,横轴上穿设有香油轮(4),香油轮(4)两侧分别装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有信
申请(专利权)人:徐有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