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展明专利>正文

永磁吸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9459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永磁吸盘。已有的永磁吸盘中产生吸持力的永磁块均设置于极芯组件上,使极芯组件体积较大,因而操纵其移动的操纵力较大。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永磁吸盘中,永磁块一分为二,一部分固定到面板组件上,从而减小了极芯组件的体积和重量,减小了操纵极芯组件移动的操纵力。(*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磁力吸盘,尤其涉及一种永磁吸盘。永磁吸盘通常应用于金工切削机床上作工件吸持、紧固、定位用。在中国技术专利90222660.6中揭示了一种永磁吸盘。现在参见附图说明图1、图2,该永磁吸盘包括面板101、极芯102和使极芯102相对于面板101左右移动的凸轮机构(图中未示出)。面板101由间隔设置的面板导磁块101A和面板隔磁块101B组成;极芯102由间隔设置的极芯导磁块102A和极芯永磁块102B组成。极芯102的极芯永磁块102B的极性如图1、图2所示,即两相邻极芯永磁块相对侧的极性相同。当面板101和极芯102相互之间位置如图1所示时,其磁力线如图1中虚线所示,磁力线从极芯永磁块102BN极发出,经极芯导磁块102A,面板导磁块101A和位于面板101上部的空间,绕过面板隔磁块101B再经另一侧的面板导磁块101A、极芯导磁块102A返回极芯永磁块102B的S极。这样,在面板101上方空间有磁场存在,置于其上的加工件能被吸持,永磁吸盘处于工作状态。若永磁吸盘的极芯102在凸轮机构的操纵下移动一距离形成如图2所示的位置,此时的磁力线如图2中的虚线所示,各极芯导磁块102A的磁力线经其上方的面板导磁块101A形成闭合磁路,在面板101上方空间无磁场,使永磁吸盘处于关闭状态。从上面的描述可知,永磁吸盘半闭状态和工作状态的转换是通过使极芯平移面板导磁块厚度的约一半距离来实现,而平移极芯是通过凸轮机构来完成的。要增加永磁吸盘的吸持力势必增加极芯永磁块102B的体积,从而相应地也增大了使极芯平移的操纵力。这限制了进一步提高永磁吸盘的吸持力。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极芯平移的操纵力较小的永磁吸盘。本技术的永磁吸盘与已有的永磁吸盘相比,在产生同样大小的吸持力的情况下。本技术的永磁吸盘的极芯平移操纵力大大小于已有的永磁吸盘。本技术的构思是这样的。将传统永磁吸盘的极芯在高度上分成上下两部分,其中上面一部分固定到面板上,作为面板的一个部分,下面一部分作为极芯。在转换永磁吸盘的状态时,只要平移体积已减小的极芯。因此能大大减小平移极芯的操纵力。本技术的永磁吸盘,包括面板组件、极芯组件和使所述极芯组件相对于面板组件平移从而使永磁吸盘处于工作或关闭状态的极芯组件移动机构,所述极芯组件包括间隔排列的多个极芯导磁块和多个极芯永磁块,所述极芯永磁块以永磁吸盘纵向磁化,所述相邻两极芯永磁块的相对面极性相同,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组件包括多个面板导磁块、多个面板隔磁块和多个面板永磁块,所述面板导磁块由上、下设置的所述面板隔磁块和所述面板永磁块隔开;所述面板永磁块以永磁吸盘纵向磁化,所述相邻两面板永磁块的相对面极性相同,所述面板导磁块的厚度与所述极芯导磁块厚度相同。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图1、图2是已知的永磁吸盘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所示的永磁吸盘处于工作状态;图2中所示的永磁吸盘处于关闭状态;图3是本技术的永磁吸盘中的面板组件的主视图;图中右侧作了剖视;图4是图3的仰视图;图5是图3的俯视图,图中局部作了剖视;图6是本技术的永磁吸盘中的极芯组件的剖视主视图7是图6的俯视图;图8是本技术的永磁吸盘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作了局部剖视;图9是沿图8A-A线的剖视图;图10是沿图9B-B线的剖视图;图11是沿图10C-C线的剖视图;图12是本技术的永磁吸盘处于工作状态时的磁路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的永磁吸盘处于关闭状态时的磁路示意图。本技术的永磁吸盘包括面板组件、极芯组件和极芯组件移动机构,下面将结合上述各附图分别详细描述各部件的结构及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参见图3、图4、图5,图3、图4和图5分别为面板组件1主视图、仰视图和俯视图。如图中所示,面板组件1包括多个面板导磁块11、多个面板隔磁块12和多个面板永磁块13。面板导磁块11与面板隔磁块12和面板永磁块13间隔排列,即面板隔磁块12和面板永磁块13位于相邻两面板导磁块11之间,面板隔磁块12和面板永磁块13上下排列,面板隔磁块12位于面板永磁块13上。在面板组件1的左右两端有左固定块14和右固定块15,双头螺钉16横穿过左固定块14、各面板导磁块11、各面板隔磁块12和右固定块15,使它们固定在一起。在面板组件1的前后两侧设置有两块侧固定板17,侧固定板17上有螺孔17A,通过螺钉(图中未示出)与面板导磁块11固定。参见图6、图7,图6、图7分别为极芯组件3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中所示,极芯组件3包括多个极芯永磁块31和多个极芯导磁块32,极芯永磁块31和极芯导磁块32相间设置在底板33上,并与底板33固定。在极芯组件3的前后两侧设置有两块导板34,导板34上设置有多个圆柱滚子35。圆柱滚子35的平面略高于极芯永磁块31和极芯导磁块32形成的平面。在极芯组件3的右端设置有呈框架结构的连接支架36,该连接支架36通过螺钉37连接到面板导磁块上。该连接支架36的框架形状与后面将要描述的极芯组件移动机构中的偏心轴相匹配,它们之间的连接将在下文详细描述。下面结合图8和图9来描述面板组件1和极芯组件3之间的装配关系。如图8、图9所示,面板组件1位于极芯组件3上面,面板组件1的两块侧固定板17与极芯组件3的两块导板34上的圆柱滚子35相接触,因此面板组件1和极芯组件3之间能相对移动。极芯组件移动机构5设置在永磁吸盘右侧。如图10所示,极芯组件移动机构5包括一偏心轴51、轴座52和若干固定偏心轴51的轴承53,轴座52固定在面板组件1上,偏心轴51的中部有一如图11所示的偏心轴段54,该偏心轴段54位于形状与之相配的呈框架形的连接支架36内,随着偏心轴51的转动,该偏心轴段54将带动连接支架36以图9所示的左右方向移动,从而使与该连接支架36固定连接的极芯组件3相对于面板组件1左右移动。如图10所示,在偏心轴51左端套有平键55和垫圈56,通过螺钉57使平键55固定在偏心轴51上,这样偏心轴51不能从轴座52上拉出。在编心轴51的右端套有止退环58和手柄座59,在手柄座59上可以套上一个手柄(图中未示出),通过手柄使偏心轴51转动。如图8、图9和图10所示,永磁吸盘还包括一基座7,极芯组件3和极芯组件移动机构5均位于基座7上,基座7通过内六角螺钉71固定到面板组件1上。在面板组件1的上表面可以覆盖一层由诸如不锈钢等非导磁性材料制成的档板9,待吸持的工件放置于该档板9上。上面所述的面板导磁块和极芯导磁块可以用低碳钢制成,面板隔磁块可以用铜板等非导磁性材料制成,面板永磁块和极芯永磁块可以用诸如钕铁硼永磁材料等稀土永磁材料制成。下面结合图12、图13来说明本技术的永磁吸盘的工作原理。图12示出了本技术的永磁吸盘处于工作状态时的磁路。如图12所示,面板组件1中的面板永磁块13和极芯组件3中的极芯永磁块31以其厚度方向磁化,两相邻的面板永磁块13的相对面极性相同,两相邻的极芯永磁块31的相对面极性亦相同,即永磁块以相反的磁极性间隔设置。面板导磁块11的厚度与极芯导磁块32的厚度相同,面板隔磁块12、面板永磁块13和极芯永磁块31的厚度相等。当本技术的永磁吸盘处于工作状态时,上下两邻的面板永磁块13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永磁吸盘,包括面板组件、极芯组件和使所述极芯组件相对于面板组件平移从而使永磁吸盘处于工作或关闭状态的极芯组件移动机构,所述极芯组件包括间隔排列的多个极芯导磁块和多个极芯永磁块,所述极芯永磁块以永磁吸盘纵向磁化,所述相邻两极芯永磁块的相对面极性相同,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组件包括多个面板导磁块,多个面板隔磁块和多个面板永磁块,所述面板导磁块由上、下设置的所述面板隔磁块和所述面板永磁块隔开;所述面板永磁块以永磁吸盘纵向磁化,所述相邻两面板永磁块的相对面极性相同,所述面板导磁块的厚度与所述极芯导磁块厚度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钧台
申请(专利权)人:张展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