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鸣器振动报警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93074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0 2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蜂鸣器振动报警模块,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技术方案为:包括延时电路、信号累积电路、比较电路、报警延时电路、蜂鸣器报警控制电路、蜂鸣器作用切换电路、放大电路和报警输出电路,放大电路输出端与信号累积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信号累积电路的输出端与比较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比较电路的输出端与报警延时电路连接,比较电路的输出端还与报警输出电路电连接,报警延时电路的输出端还与延时电路电连接。蜂鸣器先作为传感器使用,然后蜂鸣器成为报警器,报警延时电路还输出信号导通延时电路,将信号累积电路中累积的信号进行释放起到复用的作用,节约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蜂鸣器振动报警模块,特别涉及一种蜂鸣器复用的蜂鸣器振动报警模块。
技术介绍
振动报警模块是常用的一种检测报警模块,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一般保险、易碎品保存还有金融产品都会需要振动报警防护,一般来说,这些振动报警模块的组成都是振动传感器加报警器,振动报警模块这个模式下有着较为成熟的产品和工艺,工艺和产品的改进空间不大,成本固化,各个厂商之间的竞争较为激烈,因此一旦有新的产品突破振动传感器加报警器的传统模式,提供一种新的完善的蜂鸣器复用的蜂鸣器振动报警模块的话可以直接降低振动报警模块的成本取得非常大的市场反响。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310609076.X,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公开了一种无线振动报警器,包括发射器、接收器、振动报警器,发射器为RCM1A发射模块,接收器包括RCM1B接收模块、十进制计数分频器数字集成电路及晶闸管开关VT电路,RCM1B接收模块的2引脚通过二极管VD1与⑶4017十进制计数器的15脚连接,⑶4017十进制计数器的2、7、1、6、11引脚均通过二极管接电阻R12,电阻R12接三极管VT的基极,三极管VT作为后端振动报警器与电源之间的开关,振动报警器,所述报警电路包括场效应管VF、电阻R1R6、电容C1C4、振动传感器B、电源、IC1芯片和IC2芯片,振动传感器B —端接地,另一端接场效应管VF的栅极,场效应管VF的源极通过电阻R3和电容C2接地,场效应管VF的漏极通过电阻R2接电源正极,场效应管VF的漏极通过电容C1接1C芯片的2引脚,IC1芯片的4引脚接电源正极,IC1芯片的6引脚和7引脚通过电阻R4接电源正极,通过C3接地,IC1芯片的1引脚接地,IC1芯片的3引脚接IC2芯片的4引脚,IC2芯片的7引脚通过电阻R5接电源正极,IC2芯片的6引脚和2引脚通过电容C4接地,IC2芯片的1引脚接地,IC2芯片的8引脚接电源正极,IC2芯片的3引脚通过电容C5接扬声器一端,扬声器另一端接地。很明显对比技术中公开的振动报警器基本也是沿袭了振动传感器加报警器的模式,工艺和产品的改进空间不大,成本固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沿袭了振动传感器加报警器的模式,工艺和产品的改进空间不大,成本固化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蜂鸣器复用的蜂鸣器振动报警模块。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蜂鸣器振动报警模块,由电源供电,包括延时电路、信号累积电路、比较电路、报警延时电路、蜂鸣器报警控制电路、蜂鸣器作用切换电路、放大电路和报警输出电路,放大电路输出端与信号累积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信号累积电路的输出端与比较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比较电路的输出端与报警延时电路连接,比较电路的输出端还与报警输出电路电连接,报警延时电路的输出端还与延时电路电连接,蜂鸣器作用切换电路包括一个蜂鸣器和切换开关,当切换开关连通蜂鸣器报警控制电路时蜂鸣器为报警器,当切换开关连接放大电路时蜂鸣器为振动传感器。本专利技术利用压电式无源蜂鸣器的工作原理,将它用作振动传感器;降低了成本,首先,蜂鸣器作为传感器使用,进过放大、累积和比较之后,当累积值大于设定值之后传输至报警延时电路,报警延时电路输出控制信号至蜂鸣器报警控制电路和蜂鸣器作用切换电路,蜂鸣器作用切换电路进行切换,蜂鸣器成为报警器,此时,蜂鸣器报警控制电路输出报警信号至蜂鸣器,报警延时电路还输出报警信号至报警输出电路由后续设备进行调用,报警延时电路还输出信号导通延时电路,将信号累积电路中累积的信号进行释放,同时延时之后的蜂鸣器作用切换电路重新进行切换,蜂鸣器作为传感器使用,起到复用的作用,节约了成本,而且本专利技术只是纯硬件电路,所以在可靠性上比一般的振动报警电路更为可靠。作为优选,所述蜂鸣器作用切换电路还包括电阻R16、电阻R19、电阻R13、电阻R12、电阻R21、电容C5、电容C12和二极管D3,所述切换开关包括继电器、由继电器控制的第一动触点、由继电器控制的第二动触点、第一静触点、第二静触点、第三静触点和第四静触点,所述第一动触点与第一静触点或第二静触点连接,第二动触点与第三静触点或第四静触点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端与报警延时电路电连接,继电器的第二端接地,第一动触点与蜂鸣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动触点与蜂鸣器的第二端连接,第一静触点与电源连接,第二静触点与蜂鸣器报警控制电路电连接,第三静触点与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四静触点接地,所述继电器的一端与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继电器的另一端还与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第一动触点通过电容C12接地,第一动触点还与电阻R13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13的第二端通过电阻R16与电源连接,电阻R13的第二端与电阻R19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19的第二端通过电阻R12接地,电阻R19的第二端还通过电容C5接地。这样设置,继电器未得电的时候蜂鸣器作为振动传感器使用,当继电器得电的时候,蜂鸣器作为报警器使用,起到复用的作用,节约了成本。更为具体的是:电路一开始是工作在振动探测模式下,一旦外部有振动产生,传感器将振动信号通过放大电路后,经信号累积电路,进入比较电路,当比较电路接收到一个高于阀值的电压时,报警延时电路产生一个1秒?10秒可调(通过可调电阻调整)的延时给蜂鸣器报警、LED灯亮,1秒?10秒后电路自动切换到传感器输入模式,此时输入信号切换延时电路将蜂鸣器关闭后产生的振荡信号以延时的方式过滤掉,电路开始振动探测,直到一下次检测到振动信号。作为优选,所述报警延时电路包括一个报警延时电路555芯片、变电阻R40、电容C35和电容C36,变电阻R40的变端与报警延时电路555芯片的DISCHG端连接,变电阻R40的固定端与报警延时电路555芯片的RESET端连接,报警延时电路555芯片的TH0LD端通过电容C35接地,报警延时电路555芯片的CV0LT端通过电容C36接地,报警延时电路555芯片的OUT端分别与蜂鸣器作用切换电路中二极管D3的阴极、蜂鸣器报警控制电路的和延时电路电连接,报警延时电路555芯片的TRIG端与比较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作为优选,蜂鸣器报警控制电路包括蜂鸣器报警控制电路555芯片、电阻R36、变电阻R35、电容C30和电容C31,所述蜂鸣器报警控制电路555芯片的RESET端与报警延时电路555芯片的OUT端连接,蜂鸣器报警控制电路555芯片的DISCHG端通过电阻R36与电源连接,蜂鸣器报警控制电路555芯片的TH0LD端通过变电阻R35与蜂鸣器报警控制电路555芯片的DISCHG端连接,蜂鸣器报警控制电路555芯片的TRIG端通过电容C30接地,蜂鸣器报警控制电路555芯片的CV0LT端通过电容C31接地,蜂鸣器报警控制电路555芯片的OUT端与第二静触点连接。作为优选,所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蜂鸣器振动报警模块

【技术保护点】
一种蜂鸣器振动报警模块,由电源供电,其特征在于:包括延时电路、信号累积电路、比较电路、报警延时电路、蜂鸣器报警控制电路、蜂鸣器作用切换电路、放大电路和报警输出电路,放大电路输出端与信号累积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信号累积电路的输出端与比较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比较电路的输出端与报警延时电路连接,比较电路的输出端还与报警输出电路电连接,报警延时电路的输出端还与延时电路电连接,蜂鸣器作用切换电路包括一个蜂鸣器和切换开关,当切换开关连通蜂鸣器报警控制电路时蜂鸣器为报警器,当切换开关连接放大电路时蜂鸣器为振动传感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英莲戴永峰罗伟
申请(专利权)人: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东信金融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