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洪志专利>正文

液压抓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9252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抓斗,其包括吊环、抓斗盖、抓瓣、连接和支撑抓瓣的连接构件,抓斗盖通过吊环与使用机械连接,抓斗盖上设有液压旋转器,下部设有带齿轨的旋转盘,液压旋转器的齿轮和旋转盘的齿轨配合,带动旋转盘转动,旋转盘下部与抓瓣连接构件连接固定,若干抓瓣上端分别与抓瓣连接构件铰连,抓瓣上还连接有控制其伸展和闭合的液压油缸及活塞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性能可靠,抓取力度大、同步性好,工作效率高。该抓斗不用钢丝绳,适用于安装在液压吊车及各类液压式装卸机械上使用。(*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装卸机械,具体的说是一种液压抓斗
技术介绍
我们知道,抓斗是用来抓取、转移物料的运输作业工具。其一般包括吊环、抓斗斗体、支撑抓斗斗体的支撑件,抓斗斗体又包括抓瓣和连接构件。目前电动及机械式抓斗采用钢丝绳连接抓瓣,利用电机的转动将钢丝绳旋转到钢丝圈中并拉动抓瓣,使抓瓣收缩、伸展。柔软的钢丝绳使抓斗容易发生左右摆动,抓瓣抓取物料时,不便于向下用力,抓取力度小,因此,不易准确地抓起、放下物料,性能不可靠。另外,电动及机械式抓斗结构复杂,故障多,维修频繁。目前也有旋转式液压抓斗,它的两颚是以下承梁为中心,以旋转的方式闭合,在每个颚板的侧板上安装数对摆缸,当高压液压油流入摆缸后,每对摆臂的相对旋转将托起下承梁,从而完成抓斗的闭合。但该抓斗结构仍然复杂,只是以旋转的方式闭合,抓斗斗体本身不能旋转,操作使用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性能可靠,抓取力度大,同步性好,工作效率高,并可以实现任意角度平面旋转的液压抓斗。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压抓斗,其包括吊环、抓斗盖、抓瓣、连接和支撑抓瓣的连接构件,抓斗盖通过吊环与使用机械连接,其特征在于抓斗盖上设有液压旋转器,下部设有带齿轨的旋转盘,液压旋转器的齿轮和旋转盘的齿轨配合,带动旋转盘转动,旋转盘下部与抓瓣连接构件连接固定,若干抓瓣上端分别与抓瓣连接构件铰连,抓瓣上还连接有控制其伸展和闭合的液压油缸及活塞杆。本技术液压油缸位于抓瓣内侧,一端与抓瓣连接构件铰接,另一端活塞杆与抓瓣下部铰接。本技术可装备在各类液压式挖掘、装卸机械上,利用挖掘机等本身的液压装置做动力。由于采用液压动力,通过液压旋转器可带动旋转盘及其下部的抓瓣连接构件和抓瓣实现任意角度的平面旋转,通过设置于抓瓣内侧的液压油缸及活塞杆实现抓瓣的伸展和闭合,从而完成抓斗的物料抓取和转移作业。对照现有技术,本技术结构合理,性能可靠,抓取力度大、同步性好,工作效率高。该抓斗不用钢丝绳,适用于安装在液压吊车及各类液压式挖掘、装卸机械上使用。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抓斗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抓瓣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抓瓣连接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吊环,2.抓斗盖,3.抓瓣连接构件,4.抓瓣,5.高压油路导管,6.液压油缸,7.活塞杆,21.液压旋转器,22.旋转盘,23.齿轮,24.齿轨,31.铰接孔,32.铰接孔,41.铰接孔,42.铰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从图1中可以看出,一种液压抓斗,其包括吊环1、抓斗盖2、抓瓣4、连接和支撑抓瓣的抓瓣连接构件3,抓斗盖2通过吊环1与使用机械连接,使用机械可以是各类液压式挖掘、装卸机等。吊环1与抓斗盖2通过销子连接,吊环1可根据抓斗的大小设计,使其与抓斗盖2相匹配。抓瓣连接构件33上部与抓斗盖2的旋转盘连接,下部连接多个抓瓣4。从图1、图2中还可以看出,本技术抓斗盖2上设有液压旋转器21,液压旋转器21是市购现有产品,其上设有进、出高压油路,其中左右旋转高压油进口为25,高压油出口为26。使用机械的高压油通过液压旋转器21,产生旋转力。液压旋转器21下部设有一齿轮23。抓斗盖2下部还设有带齿轨24的旋转盘22,齿轮23与旋转盘齿轨24相吻合,带动旋转盘22转动,进而带动其下部的构件转动,这样就完成抓斗内部旋转功能。也就是说抓斗盖2不动,起中的旋转盘22可转动。旋转盘22下部与抓瓣连接构件3连接固定。旋转盘22也是市购已有产品。从图1、图3、图4中可以看出,本技术若干抓瓣4上端分别与抓瓣连接构件3铰连,抓瓣4上连接有控制其伸展和闭合的液压油缸6及活塞杆7,液压油缸6位于抓瓣4内侧,其通过高压油路导管5与使用机械的油箱连接,通过油路导管分解到各液压油缸6中,使各个活塞杆7产生收缩、伸展。如图3所示,抓瓣4上设有两个铰接孔41、42,抓瓣4一端通过起上端的铰接孔41与抓瓣连接构件3铰接,铰接孔42用来和活塞杆7铰接。如图4所示,抓瓣连接构件3也设有两个铰接孔31、32,铰接孔31用来和抓瓣4铰接,铰接孔32用来和液压油缸6的外侧铰接。这样,通过操作控制液压油缸6和活塞杆7,就可以同步控制每一个抓瓣的伸展和闭合。由于抓瓣4受液压控制,其可以准确地抓起、放下物体,落地后可以向下用力抓物体,使物体不会被遗漏,提高了效率。本技术结构合理,性能可靠,抓取力度大、同步性好,工作效率高。适用于安装在液压吊车及各类液压式装卸机械上使用。权利要求1.一种液压抓斗,其包括吊环、抓斗盖、抓瓣、连接和支撑抓瓣的连接构件,抓斗盖通过吊环与使用机械连接,其特征在于抓斗盖上设有液压旋转器,下部设有带齿轨的旋转盘,液压旋转器的齿轮和旋转盘的齿轨配合,带动旋转盘转动,旋转盘下部与抓瓣连接构件连接固定,若干抓瓣上端分别与抓瓣连接构件铰连,抓瓣上还连接有控制其伸展和闭合的液压油缸及活塞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抓斗,其特征是液压油缸位于抓瓣内侧,一端与抓瓣连接构件铰接,另一端活塞杆与抓瓣下部铰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压抓斗,其包括吊环、抓斗盖、抓瓣、连接和支撑抓瓣的连接构件,抓斗盖通过吊环与使用机械连接,抓斗盖上设有液压旋转器,下部设有带齿轨的旋转盘,液压旋转器的齿轮和旋转盘的齿轨配合,带动旋转盘转动,旋转盘下部与抓瓣连接构件连接固定,若干抓瓣上端分别与抓瓣连接构件铰连,抓瓣上还连接有控制其伸展和闭合的液压油缸及活塞杆。本技术结构合理,性能可靠,抓取力度大、同步性好,工作效率高。该抓斗不用钢丝绳,适用于安装在液压吊车及各类液压式装卸机械上使用。文档编号B66C3/04GK2751008SQ20042009868公开日2006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13日专利技术者张洪志 申请人:张洪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抓斗,其包括吊环、抓斗盖、抓瓣、连接和支撑抓瓣的连接构件,抓斗盖通过吊环与使用机械连接,其特征在于:抓斗盖上设有液压旋转器,下部设有带齿轨的旋转盘,液压旋转器的齿轮和旋转盘的齿轨配合,带动旋转盘转动,旋转盘下部与抓瓣连接构件连接固定,若干抓瓣上端分别与抓瓣连接构件铰连,抓瓣上还连接有控制其伸展和闭合的液压油缸及活塞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志
申请(专利权)人:张洪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