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90128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0 1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器,包括:上管、立管和下管,其中,上管水平设置,上管的一端封闭,上管的另一端安装有充气嘴;立管与上管相连通;下管包括水平设置的下外管和同轴设于下外管内的下内管,且下内管与下外管之间留有导热间隙,下外管与立管相连通,下管的两端设有用于在两端封堵住导热间隙的封堵件,下内管内形成供热水流通的通道;上管的内腔、立管的内腔,以及下外管与下内管之间的导热间隙共同围成真空腔,真空腔内充填有导热介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散热器,由于利用导热介质作为传热源,仅下内管内通入热水,导热介质能很快将热水的温度吸收,传热效率快,热水仅需通过下内管,因此,所需热水较少,耗能较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机械结构设计,尤其涉及一种散热器
技术介绍
散热器,又被称为暖气片。利用壁挂炉或者锅炉加热循环水,再通过管材传输到散热器,最终通过散热器将适宜的温度输出,形成室内温差,最后进行热循环使整个室内温度均匀上升。现在市场销售及家庭安装的传统散热器主要是通过向散热器内部腔体充入热水,并通过散热器的腔体壁的传导将热水的热量散发到室内空气中,从而达到取暖的目的。但是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散热器,由于需要不断地向散热器的内部腔体内充入大量的热水,以保证热水能够持续与散热器的各处腔体壁接触,进而保证足够的热量能源源不断散发出来,因此,该种形式的散热器所需要的热水较多,而烧热水所需要的电、煤等也相应增多,如此一来容易造成耗能较多,不利于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散热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实现降低散热器的能源浪费,并且保持良好的散热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散热器,包括:上管,所述上管水平设置,所述上管的一端封闭,所述上管的另一端安装有充气嘴;立管,所述立管与所述上管相连通;下管,所述下管包括水平设置的下外管和和同轴设于所述下外管内的下内管,且所述下内管与所述下外管之间留有导热间隙,所述下外管与所述立管相连通,所述下管的两端设有用于在两端封堵住所述导热间隙的封堵件,所述下内管内形成供热水流通的通道;所述上管的内腔、所述立管的内腔,以及所述下外管与下内管之间的所述导热间隙共同围成真空腔,所述真空腔内充填有导热介质。 进一步的,所述立管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一散热件。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散热件为散热肋片。进一步的,所述上管和所述下外管的外侧还分别覆盖有扣帽,所述扣帽的外侧设有若干第二散热片。进一步的,在所述封堵件上、且沿所述封堵件的轴线方向开设有与所述下内管相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开设有用于与供热管道连接的内螺纹。进一步的,所述封堵件包括与所述下外管焊接在一起的第一焊接部、与所述下内管焊接在一起的第二焊接部,以及用于卡入到所述下内管内的定位部,所述第一焊接部与所述下外管搭接焊接在一起,所述第二焊接部与所述下内管对接焊接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焊接部上远离所述第二焊接部的一端外边缘开设有第一倒角,所述第一倒角与所述下外管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焊接坡口。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焊接部上用于与所述下内管焊接的一端边缘开设有第二倒角,所述第二倒角与所述下内管的端面之间形成焊接坡口。进一步的,所述上管的一端焊接有密封堵头以形成所述上管的密封端,所述上管的另一端焊接有所述充气嘴以形成所述上管的充气端。优选的,所述上管、立管与所述下外管采用低碳钢一体铸造成型,所述第一散热件为铝片。本技术提供的散热器,由于仅在下内管中通入热水,即单管通水,上管、立管以及下外管与下内管之间的间隙相连通形成传热腔体,而该传热腔体保持真空状态,通过上管的充气嘴向传热腔体内注入导热介质,导热介质在真空的状态下其沸点较低,下内管内的热水的热量会迅速传递给导热介质,导热介质能很快达到所需温度,由于仅下内管内需要通入热水,所需的热水量较少,进而所需要烧开热水所用的煤、电等能源也大大减少,因此,十分有利于节约能源,有利于环保。【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的右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去除盖帽后的半剖视图;图4为图3中安装有充气嘴的上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下管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中安装有封堵件的下内管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充气嘴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上管;2-立管;3-下管;4-充气嘴;5-封堵件;6-第一散热件;7_扣帽;8_第二散热片;9_密封堵头;301-下外管; 302-下内管; 501-通孔;502-第一焊接部;503-第二焊接部;504-定位部;505-第一倒角;506-第二倒角;401-基座;402-内芯;403-内芯座; 404-V形密封环;405-限位块; 406-导向套; 407-抵压部;408-弹簧;409-密封螺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的右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去除盖帽后的半剖视图;图4为图3中安装有充气嘴的上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下管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附图1?附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器,包括上管1、立管2和下管3。其中,上管I水平设置,上管I的一端封闭,上管I的另一端安装有充气嘴;立管2与上管I相连通;下管3包括水平设置的下外管301和同轴设于下外管301内的下内管302,且下内管302与下外管301之间留有导热间隙,下外管301与立管2相连通,下管3的两端设有用于在两端封堵住导热间隙的封堵件5,下内管302内形成供热水流通的通道;上管I的内腔、立管2的内腔,以及下外管301与下内管302之间的导热间隙共同围成真空腔,真空腔内充填有导热介质。需要说明的是,导热介质在一定压力下是液态形式,当有19°C以上的热源突然接触,导热介质能够瞬时气化循环导热。优选的,上管1、立管2和下管3可以为由低碳钢制成的低碳钢管,并且可以一体铸造成型,成型工艺简单,具有易散热,耐腐蚀的优点。立管2可以垂直设置在上管I和下管2之间,或者也可以稍微倾斜地设置在上管I与下管3之间。用于充装导热介质的真空的腔体在充入导热介质之前,可以通过充气嘴4连接真空栗将腔体内的空气抽出,形成真空的腔体,在真空的环境中,导热介质的沸点较低,因此,当导热介质即使接触到较弱的热源后也可以很快发热,并将热量传递到散热器的管壁上并散发到外界空气中。下内管302插入到下外管301内,并与导热介质所在的真空腔体相互隔绝,如此,下内管302内的热水不会溢出到导热介质所在的腔体内,不会与导热介质混合而影响导热介质的导热性能,当下内管302具有热水通过时,很快通过下内管302的管壁传递到导热介质上。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由于仅在下内管302中通入热水,即单管通水,上管1、立管2以及下外管301与下内管302之间的间隙相连通形成真空的腔体,而该真空的腔体保持真空状态,通过上管I的充气嘴向传热腔体内注入导热介质,由于导热介质在真空的状态下其沸点较低,下内管302内的热水的热量会迅速传递给导热介质,导热介质启动热内循环,使散热器的内部的温度能够很快达到通过热水的温度,产生热涡流内循环,达到取暖的目的,由于仅下内管302内需要通入热水,所需的热水的水量较少,进而所需要烧开热水所用的煤、电等能源也大大减少,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有利于节约能源,有利于环保。立管2外侧壁上可以设置有若干第一散热件件6。优选的,第一散热件6可以为散热肋片,例如,可以为具有良好散热性的铝板,并且能够降低整个散热器的重量。通过第一散热件6的设置可以增大散热面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管,所述上管水平设置,所述上管的一端封闭,所述上管的另一端安装有充气嘴;立管,所述立管与所述上管相连通;下管,所述下管包括水平设置的下外管和同轴设于所述下外管内的下内管,且所述下内管与所述下外管之间留有导热间隙,所述下外管与所述立管相连通,所述下管的两端设有用于在两端封堵住所述导热间隙的封堵件,所述下内管内形成供热水流通的通道;所述上管的内腔、所述立管的内腔,以及所述下外管与下内管之间的所述导热间隙共同围成真空腔,所述真空腔内充填有导热介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宝文王均桂徐广廷滑凌让田江宇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泰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