缆绳准恒拉力自动收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8345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缆绳自动收放的装置。该装置由减压阀、溢流阀、电磁换向阀、马达、带有回转液压接头的卷筒、油缸、软管等零部件组成。油缸与起重吊钩部件连成一体且随重物同步运动,缠绕软管并与其一端相连带有回转液压接头的卷筒和马达组成一体,连同其它相关液压元件均被固定在第一节起重臂上,软管连接于带有回转液压接头的卷筒和油缸之间。提升重物时,输入马达液压油的最高压力同时受到减压阀和一个溢流阀的双重控制,以实现在软管(电缆)允许的拉力范围内其长度的自由调整。重物下落时,马达和带有回转液压接头的卷筒被拖动而旋转,在液压泻油回路中串入起阻尼作用的溢流阀,以防止由于运动部件的惯性引起软管释放过长。(*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重物起吊实施电子监控的电缆或相关液压元件操纵的软管在收、放期间,保证所受拉力变化甚微的装置,特别是适用多节伸缩臂式起重机或所提升货物高度特高的场合。由于该装置的动力取自液压能,从根本上摆脱了卷簧作用力明显不均的弊端,重物起升高度越高的工况,该装置的优越性也就倍显突出。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见起重设备上附属机构的缆绳、管类收放驱动装置,大都利用卷簧储存的机械能为动力,该类装置结构简单,安装、维护十分方便,形状各异的结构随处可见。如果所起吊重物的提升高度特高,往往以卷簧结构为动力的装置就无能为力,因为该装置的使用范围直接受到卷簧圈数的限制。其结构的径向尺寸会随着卷簧圈数的增加而增大。并且作用在缆绳(管)上的拉力是卷簧旋转圈数的函数,最大与最小值之间差异的程度也会随着卷簧圈数的增加而增大,在缆绳(管)长而细的条件下时常会出现,该结构根本无法使用的局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结构紧凑,保证重物在提升的全过程中缆绳(管)受力变化甚微(受拉之物强度一定则拉力可随之调整,卷筒上同一层缆绳受力相等)的缆绳准恒拉力自动收放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由进油接头、减压阀、溢流阀、电磁换向阀、马达、带有回转液压接头的卷筒、油缸、软管、回油接头组成,油缸与第一马达之间连接有带有回转液压接头的卷筒,第一马达的两个油口之间连接有第一溢流阀,第一电磁换向阀的进油口与第一马达的出油口相连通,第一电磁换向阀的回油口与油箱之间连接有第二溢流阀,第二溢流阀与带有回转液压接头的卷筒之间连接有电磁换向阀,第一电磁换向阀与马达之间连接有减压阀,减压阀与电磁换向阀之间连接有第三溢流阀,第三溢流阀、减压阀及油箱相连通,马达的进油口与油箱相连通。带有回转液压接头的卷筒是通过软管连接第一马达的。油箱上连接有回油接头,马达上连接有进油接头。油缸与起重吊钩部件连成一体且随重物同步运动,缠绕软管并与其一端相连的卷筒和马达组成一体,连同其它相关液压元件均被固定在第一节起重臂上,软管连接于带有回转液压接头的卷筒和油缸之间。安装时,首先将油缸固定在起重设备的吊钩部件上;把第一马达、缠有软管的卷筒安装在第一节起重臂前端的侧面;按照要求将减压阀、三个溢流阀、两个电磁换向阀及相应的管路、接头集中安装在合适的平板上形成阀板部件,且安装在第一节起重臂尾部与马达同侧面;最后使用相应的管路接头与软管,完成进油接头、回油接头、阀板部件、马达、油缸之间及其与起重设备相关管路的连接。本技术的优点是在多节伸缩臂,尤其是超大吨位的起重设备上取代卷簧机构;卷筒在释放或卷起软管过程中,缆绳(管)在所受拉力基本恒定状态下,按照实际需要的长度实现卷筒的自由旋转。特别适用于缆绳(管)释放距离长且直径较细的场合。结构紧凑,动作可靠,对于不同直径及强度的缆绳(管),收放拉力随意可调,使用寿命得以延长。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原理图。图中1进油接头、2减压阀、3第一电磁换向阀、4第一溢流阀、5第一马达、6软管、7油缸、8回油接头、9带有回转液压接头的卷筒、10第二溢流阀、11第三溢流阀。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油缸7与第一马达5之间连接有带有回转液压接头的卷筒9,带有回转液压接头的卷筒9是通过软管连接第一马达5的,第一马达5的两个油口之间连接有第一溢流阀4,第一电磁换向阀3的进油口与第一马达5的出油口相连通,第一电磁换向阀3的回油口与油箱之间连接有第二溢流阀10,第二溢流阀10与带有回转液压接头的卷筒9之间连接有电磁换向阀,第一电磁换向阀3与马达之间连接有减压阀2,减压阀2与电磁换向阀之间连接有第三溢流阀11,第三溢流阀11、减压阀2及油箱相连通,马达的进油口与油箱相连通。油箱上连接有回油接头8,马达上连接有进油接头1。首先把油缸7固定在起重设备的吊钩部件上,把第一马达5、带有回转液压接头的卷筒9组装成一体,然后安装在第一节起重臂前端的侧面;按照要求将减压阀2、第一溢流阀4、第二溢流阀10、第三溢流阀11、第一电磁换向阀3、电磁换向阀及相应的管路、接头集中安装在平板上组成阀板部件,且固定于第一节起重臂尾部与马达同侧。最后的工作是使用相应的管路接头与软管6,完成进油接头1、第一马达5、油缸7、回油接头8、阀板部件、带有回转液压接头的卷筒9之间及其与起重设备相关管路的连接。权利要求1.一种缆绳准恒拉力自动收放装置,由进油接头、减压阀、溢流阀、电磁换向阀、马达、带有回转液压接头的卷筒、油缸、软管、回油接头组成,其特征是油缸与第一马达之间连接有带有回转液压接头的卷筒,第一马达的两个油口之间连接有第一溢流阀,第一电磁换向阀的进油口与第一马达的出油口相连通,第一电磁换向阀的回油口与油箱之间连接有第二溢流阀,第二溢流阀与带有回转液压接头的卷筒之间连接有电磁换向阀,第一电磁换向阀与马达之间连接有减压阀,减压阀与电磁换向阀之间连接有第三溢流阀,第三溢流阀、减压阀及油箱相连通,马达的进油口与油箱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缆绳准恒拉力自动收放装置,其特征是带有回转液压接头的卷筒是通过软管连接第一马达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缆绳准恒拉力自动收放装置,其特征是油箱上连接有回油接头,马达上连接有进油接头。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缆绳自动收放的装置。该装置由减压阀、溢流阀、电磁换向阀、马达、带有回转液压接头的卷筒、油缸、软管等零部件组成。油缸与起重吊钩部件连成一体且随重物同步运动,缠绕软管并与其一端相连带有回转液压接头的卷筒和马达组成一体,连同其它相关液压元件均被固定在第一节起重臂上,软管连接于带有回转液压接头的卷筒和油缸之间。提升重物时,输入马达液压油的最高压力同时受到减压阀和一个溢流阀的双重控制,以实现在软管(电缆)允许的拉力范围内其长度的自由调整。重物下落时,马达和带有回转液压接头的卷筒被拖动而旋转,在液压泻油回路中串入起阻尼作用的溢流阀,以防止由于运动部件的惯性引起软管释放过长。文档编号B66C13/16GK2780709SQ200420116480公开日2006年5月17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6日专利技术者吴兆成, 李印象, 魏恒, 杜鹏, 陈以田, 吴永成 申请人:徐州工程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徐工研究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缆绳准恒拉力自动收放装置,由进油接头、减压阀、溢流阀、电磁换向阀、马达、带有回转液压接头的卷筒、油缸、软管、回油接头组成,其特征是:油缸与第一马达之间连接有带有回转液压接头的卷筒,第一马达的两个油口之间连接有第一溢流阀,第一电磁换向阀的进油口与第一马达的出油口相连通,第一电磁换向阀的回油口与油箱之间连接有第二溢流阀,第二溢流阀与带有回转液压接头的卷筒之间连接有电磁换向阀,第一电磁换向阀与马达之间连接有减压阀,减压阀与电磁换向阀之间连接有第三溢流阀,第三溢流阀、减压阀及油箱相连通,马达的进油口与油箱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兆成李印象魏恒杜鹏陈以田吴永成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工程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徐工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