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发浓缩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78783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0 12:42
一种蒸发浓缩罐,包括隔离开关电路,所述隔离开关电路包括电源指示部分、换相隔离部分、加载隔离部分、保险部分、变压部分,所述电源指示部分、换相隔离部分、加载隔离部分依次连接,所述保险部分与所述换相隔离部分、加载隔离部分连接,所述保险部分与所述变压部分连接。其有益效果是:控制通入加热流体量,从而控制浓缩塔内浓缩药液温度,提高浓缩纯度,可采用多种加热流体进行加热,扩大温度控制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药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蒸发浓缩罐
技术介绍
浓缩罐用于混合溶液中某种或者某几种混合物的提纯,或者可回收酒精在混合溶液中的提取。现有浓缩罐主要的浓缩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蒸馏浓缩,一种是蒸发浓缩,前者主要用于混合物的水溶液,而后者主要是用于酒精溶液的浓缩以及酒精的提取。浓缩灌的主要原理是根据两种带分离药液在同一温度下的蒸发程度不同将其分离,但通过现有结构设计,无法准确控制其加热罐内流体使其达到最佳的分离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蒸发浓缩罐。具体设计方案为:—种蒸发浓缩罐,包括加热器、浓缩塔、冷却器、冷凝器、收集罐,所述加热器、浓缩塔、冷却器、冷凝器、收集罐依次连接,所述加热器上设有隔离开关电路,所述隔离开关电路包括电源指示部分、换相隔离部分、加载隔离部分、保险部分、变压部分,所述电源指示部分、换相隔离部分、加载隔离部分依次连接,所述保险部分与所述换相隔离部分、加载隔离部分连接,所述保险部分与所述变压部分连接。所述加热器为竖置的罐状结构,所述加热器的一侧设有加热蒸汽入口、加热蒸汽出口,所述加热蒸汽入口位于所述加热蒸汽出口的上方,所述加热器内部为管式换热器,所述管式换热器的入口与浓缩液加热入口连接,所述管式换热器的出口通过浓缩液浓缩入口与所述浓缩塔连接,所述浓缩液浓缩入口位于所述加热器的上端,所述隔离开关电路与所述加热蒸汽入口、加热蒸汽出口电连接。所述冷却器为横置的罐状结构,所述冷却器的左侧通过浓缩液浓缩出口与所述浓缩塔连接,所述冷却器内部为管式换热器,所述管式换热器的入口与所述浓缩液浓缩出口连接,所述管式换热器的出口通过浓缩液冷凝入口与所述冷凝器的顶端连接,所述冷却器的右侧设有冷却水入口、冷却水出口,所述冷却水入口位于所述冷却水出口的上方,所述冷却水出口与冷凝水入口连接,所述冷凝水入口位于所述冷凝器的一侧。所述冷凝器为竖置的罐状结构,所述冷凝器的一侧有冷凝水出口、冷凝器真空口,所述冷凝器的底端通过收集罐连接口与所述收集罐连接,所述冷凝器内部为管式换热器。所述浓缩塔底端通过浓缩液回流管与所述加热器连接,所述浓缩塔的顶端设有入空口、清洗口,所述浓缩塔的前端设有视窗、放空口,所述视窗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多个视窗在所述浓缩塔上沿垂直方向呈直线阵列分布。所述收集罐上设有真空口、第一循环口组、第二循环口组、浓缩液排出口,所述第一循环口组、第二循环口组分别位于所述收集罐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循环口组上设有截止阀,所述浓缩液排出口位于所述收集罐的底端。所述隔离开关电路中,电源指示LL1的A1脚接电源的R1级,A3脚接电源的Y1级,A5脚接电源的B1级,所述电源只是LL1接参考地,换相隔离开关K1-1的一脚接电源的R1级,另一脚接电源的B1级,换相隔离开关K1-2的两脚均接电源的Y1级,换相隔离开关K1-3的一脚接电源的R1级,另一脚接电源的B1级,加载隔离开关K3-1的两角均接电源的R1级,加载隔离开关K3-2的两角均接电源的Y1级,加载隔离开关K3-3的两角均接电源的B1级。所述隔离开关电路中,电源指示LL2的A2脚接电源的R2级,A4脚接电源的Y2级,A6脚接电源的B2级,所述电源只是LL2接参考地,换相隔离开关K2-1的一脚接电源的R2级,另一脚接电源的B2级,换相隔离开关K2-2的两脚均接电源的Y2级,换相隔离开关K2-3的一脚接电源的R2级,另一脚接电源的B2级,加载隔离开关K4-1的两角均接电源的R2级,加载隔离开关K4-2的两角均接电源的Y2级,加载隔离开关K4-3的两角均接电源的B2级。所述隔离开关电路中,保险丝FS1的一脚接电源的R1级,保险丝FS2接电源的B1级,保险丝FS3接电源的R2级,保险丝FS4接电源的B2级,保险丝FS1、FS2、FS3、FS4的另一脚均接变压器电路D1。通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得到的浓缩罐,其有益效果是:控制通入加热流体量,从而控制浓缩塔内浓缩药液温度,提高浓缩纯度,可采用多种加热流体进行加热,扩大温度控制范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浓缩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浓缩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隔离开关电路的原理框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隔离开关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中,1、加热器;11、加热蒸汽入口;12、加热蒸汽出口; 13、浓缩液加热入口; 14、浓缩液浓缩入口;2、浓缩塔;21、浓缩液回流管;22、入空口;23、清洗口;24、视窗;25、放空口;210、增压气缸;211、气态浓缩液输入阀;212、气态浓缩液输出阀;3、冷却器;31、浓缩液浓缩出口; 32、浓缩液冷凝入口; 33、冷却水入口; 34、冷却水出口; 4、冷凝器;41、冷凝水入口; 42、冷凝水出口; 43、冷凝器真空口 ; 5、收集罐;51、收集罐连接口 ; 52、真空口 ; 53、第一循环口组;54、第二循环口组;55、浓缩液排出口; 56、截止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图1是本技术所述浓缩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浓缩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一种蒸发浓缩罐,包括加热器1、浓缩塔2、冷却器3、冷凝器4、收集罐5,所述加热器1、浓缩塔2、冷却器3、冷凝器4、收集罐5依次连接。所述加热器1为竖置的罐状结构,所述加热器1的一侧设有加热蒸汽入口11、加热蒸汽出口 12,所述加热蒸汽入口 11位于所述加热蒸汽出口 12的上方,所述加热器1内部为管式换热器,所述管式换热器的入口与浓缩液加热入口 13连接,所述管式换热器的出口通过浓缩液浓缩入口 14与所述浓缩塔2连接,所述浓缩液浓缩入口 14位于所述加热器1的上端。所述冷却器3为横置的罐状结构,所述冷却器3的左侧通过浓缩液浓缩出口31与所述浓缩塔2连接,所述冷却器3内部为管式换热器,所述管式换热器的入口与所述浓缩液浓缩出口 31连接,所述管式换热器的出口通过浓缩液冷凝入口 32与所述冷凝器4的顶端连接,所述冷却器3的右侧设有冷却水入口 33、冷却水出口 34,所述冷却水入口 33位于所述冷却水出口 34的上方,所述冷却水出口 34与冷凝水入口 41连接,所述冷凝水入口 41位于所述冷凝器4的一侧。所述冷凝器4为竖置的罐状结构,所述冷凝器4的一侧有冷凝水出口42、冷凝器真空口 43,所述冷凝器4的底端通过收集罐连接口 51与所述收集罐5连接,所述冷凝器4内部为管式换热器。所述浓缩塔2底端通过浓缩液回流管21与所述加热器1连接,所述浓缩塔2的顶端设有入空口 22、清洗口 23,所述浓缩塔2的前端设有视窗24、放空口 25,所述视窗24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多个视窗24在所述浓缩塔2上沿垂直方向呈直线阵列分布。所述收集罐5上设有真空口52、第一循环口组53、第二循环口组54、浓缩液排出口55,所述第一循环口组53、第二循环口组54分别位于所述收集罐5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循环口组53上设有截止阀56,所述浓缩液排出口 55位于所述收集罐5的底端。图3是本技术所述隔离开关电路的原理框图,如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蒸发浓缩罐,包括加热器(1)、浓缩塔(2)、冷却器(3)、冷凝器(4)、收集罐(5),所述加热器(1)、浓缩塔(2)、冷却器(3)、冷凝器(4)、收集罐(5)依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1)上设有隔离开关电路,所述隔离开关电路包括电源指示部分、换相隔离部分、加载隔离部分、保险部分、变压部分,所述电源指示部分、换相隔离部分、加载隔离部分依次连接,所述保险部分与所述换相隔离部分、加载隔离部分连接,所述保险部分与所述变压部分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春兰裘承雷颉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