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建锋专利>正文

内爬塔式起重机爬升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7387 阅读:3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内爬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机构,由内爬套架、液压顶升机构、横梁、内爬底座组成,内爬套架为框架式结构,两侧设有爬梯,整体套装在塔身上,塔身置于建筑物的电梯井内,特征是爬梯连接板采用Y形焊接在内爬套架的两直梁上,在内爬套架四角设置导向轮,下部设内爬导向架,并通过角钢连成架体,内爬套架和内爬导向架的四边分别设有调节螺母和可调撑杆,该爬升机构使塔机顶升更加稳定,整体强度好,提高了内爬塔机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塔式起重机辅助装置,特别是一种内爬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机构。现有的内爬塔式起重机分为侧面顶升与中央顶升两种型式,采用侧面顶升的塔机,每内爬一次需要逐层楼上搬液压站、液压油缸、内爬框架及承重梁,不但工人劳动强度大,而且拆装麻烦,费工费时。采用中央顶升的塔机虽不需搬动液压站和液压油缸,但仍需拆卸上搬内爬框架、承重梁和爬梯,为了安装好内爬框架与承重梁,往往要对电梯井的设计与施工作特殊要求,既浪费材料,又增加成本,以致影响到内爬塔式起重机的推广使用。申请人曾提出一种“内爬塔式起重机”的专利申请,专利号96232555.4,该机由塔身、塔帽、起重臂、平衡臂及液压顶升机构等部份组成,特征是在塔身上套装有内爬套架,塔身下部是内爬底座,内爬套架和底座的方管直梁内套装有伸缩梁,伸缩梁搁置到设在电梯井壁的预埋铁盒内,套架两侧设爬梯,塔身内设提升内爬套架用双筒卷扬机。这种内爬塔式起重机用一个内爬套架代替了常规技术的三个内爬框架,用轻巧便宜的预埋铁盒,代替了笨重的承重梁,电梯间无需专用设计和特殊施工,内爬过程全部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实际运用效果很好。但仍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内爬套架与爬梯连接方式欠妥,内爬塔机在爬升过程中稳定性不够,塔身容易发生偏移等,需要进一步进行改进。本技术的目的就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改进、研制一种新的内爬塔式起重机爬升机构,以利进一步发挥内爬塔机的优点,使之能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内爬塔式起重机爬升机构,由内爬套架、液压顶升机构、横梁、内爬底座组成,内爬套架为框架式结构,两侧设有爬梯,整体套装在塔身上,塔身置于建筑物的电梯井内,其特征在于爬梯连接板采用Y型焊接在内爬套架的两直梁上,在内爬套架四角设置导向轮,内爬套架下部设有内爬导向架,内爬导向架的四角设有导向轮,内爬套架和内爬导向架的四边分别设有调节螺母和可调撑杆。内爬套架与内爬导向架通过角钢连成架体,在架体中部用角钢作横腹杆连接。在塔身两侧标准节腹杆上安装有爬梯导向器。在下横梁两端设有导轨和爬爪。在内爬底座的四边设有调节螺母和可调撑杆。按照本技术提出的内爬塔式起重机爬升机构,具有以下优点1.爬梯连接板原以T形焊接在内爬套架的两环梁上,现改为Y形焊接于两直梁上,使塔机内爬时的重力由两点分解为四点,并接近于直梁的两端,从而改善了伸缩支脚的受力状况。内爬套架四角的导向轮与内爬导向架四角的导向轮配合,可以控制塔机爬升时沿直线上升,使液压系统的顶升压力保持稳定。2.在内爬套架、内爬导向架及内爬底座上设置调节螺母和可调撑杆,爬升时将内爬套架和内爬导向架紧固在电梯井中,使导向轮位置不致偏移,有效地控制了塔机爬升的垂直度。在塔机爬升到位后,用可调撑杆顶紧塔身,可增强塔机的稳定性。3.省去原有的双筒卷扬机,将液压站、液压油缸安装在塔身中部7~10米处,可使爬梯长度由原来的20米以上缩短为13米以内,在塔身局部安装爬梯导向器,可使爬梯在液压返拖提升时不致弯曲变形。4.将内爬套架与内爬导向架及爬梯通过角钢连成架体,增加了强度,有利于液压整体返拖提升全套内爬机构。5.在下横梁两端设置导轨,可防止液压爬升时下横梁向塔身两侧偏移,保证了塔机顶升时的垂直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是爬梯连接状态示意图;图3是内爬导向架的侧面视图;图4是内爬导向架的俯视图;图5是内爬套架与内爬导向架连成架体的示意图;图6是下横梁的主视图;图7是下横梁的俯视图8是可调撑杆结构示意图,图9是爬梯导向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内爬底座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内爬塔式起重机爬升机构主要由内爬套架1、液压顶升机构3、上横梁2、下横梁4、内爬导向架5、内爬底座6组成,内爬套架为框架式结构,两侧设有爬梯19,整体套装在塔身23上,塔身置于建筑物的电梯井24内,采用液压顶升机构3进行顶升,液压站、液压油缸安装在塔身中部7~10米处。图2、图3、图4所示,爬梯连接板10采用Y形焊接在内爬套架1的两直梁上,两直梁底部四角焊有L形连接板9,在内爬套架四角设置导向轮7,内爬套架1下部设有内爬导向架5,内爬导向架的四角设有导向轮12,导向架两直梁上部四角焊有L形连接板13,内爬套架1和内爬导向架5的四边分别设有调节螺母8、11。在内爬套架与内爬导向架的L形连接板上,连接四根角钢14,将内爬套架、内爬导向架及爬梯19连成架体,在架体中部用两组各四根角钢15作横腹杆,加强架体的强度。图6、图7示出下横梁的结构情况,在下横梁4两端设有导轨16和爬爪22,导轨可防止液压爬升时下横梁向塔身两侧偏移,保证塔机顶升时的垂直度,爬爪用于在顶升或返拖时挂住爬梯筋板。图8示出可调撑杆结构情况,可调撑杆17由正、反螺纹撑杆及撑头20构成。其功能1是在内爬套架1和内爬导向架5的调节螺母中装上可调撑杆及撑头,将内爬套架和内爬导向架紧固在电梯井24中,使导向轮的位置不致偏移,从而使导向架上的导向轮与内爬套架上的导向轮始终保持在垂直线上,有效地控制了塔机爬升时的垂直度。其功能2是当塔机爬升到位后,用8个撑杆安装在塔身主弦杆和电梯井壁之间,以增强塔机的稳定性。图9示出爬梯导向器,爬梯导向器18为卡式结构,采用多个安装在塔身23两侧的标准节腹杆上,导向器的中心卡孔卡在爬梯19上,可使爬梯在液压返拖提升时不致弯曲变形。图10示出在内爬底座6的四边设有调节螺母21,装上可调撑杆17,可用于在塔机顶升到位后将内爬底座与电梯井壁顶紧,从而增强内爬塔机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权利要求1.一种内爬塔式起重机爬升机构,由内爬套架、液压顶升机构、横梁、内爬底座组成,内爬套架为框架式结构,两侧设有爬梯,整体套装在塔身上,塔身置于建筑物的电梯井内,其特征在于爬梯连接板(10)采用Y形焊接在内爬套架(1)的两直梁上,在内爬套架四角设置导向轮(7),内爬套架(1)下部设有内爬导向架(5),内爬导向架的四角设有导向轮(12),内爬套架(1)和内爬导向架(5)的四边分别设有调节螺母(8、11)和可调撑杆(1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爬塔式起重机爬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内爬套架(1)与内爬导向架(5)通过角钢(14)连成架体,在架体中部用角钢(15)作横腹杆连接。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内爬塔式起重机爬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塔身两侧标准节腹杆上安装有爬梯导向器(18)。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爬塔式起重机爬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下横梁(4)两端设有导轨(16)和爬爪(22)。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爬塔式起重机爬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内爬底座(6)的四边设有调节螺母(21)和可调撑杆。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内爬塔式起重机的爬升机构,由内爬套架、液压顶升机构、横梁、内爬底座组成,内爬套架为框架式结构,两侧设有爬梯,整体套装在塔身上,塔身置于建筑物的电梯井内,特征是爬梯连接板采用Y形焊接在内爬套架的两直梁上,在内爬套架四角设置导向轮,下部设内爬导向架,并通过角钢连成架体,内爬套架和内爬导向架的四边分别设有调节螺母和可调撑杆,该爬升机构使塔机顶升更加稳定,整体强度好,提高了内爬塔机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文档编号B66C2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爬塔式起重机爬升机构,由内爬套架、液压顶升机构、横梁、内爬底座组成,内爬套架为框架式结构,两侧设有爬梯,整体套装在塔身上,塔身置于建筑物的电梯井内,其特征在于:爬梯连接板(10)采用Y形焊接在内爬套架(1)的两直梁上,在内爬套架四角设置导向轮(7),内爬套架(1)下部设有内爬导向架(5),内爬导向架的四角设有导向轮(12),内爬套架(1)和内爬导向架(5)的四边分别设有调节螺母(8、11)和可调撑杆(17)。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建锋
申请(专利权)人:胡建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