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起重机用配重自装卸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7104 阅读:5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起重机用配重自装卸机构,在转台的后方设有上连接耳板(8)和下连接耳板(4),上连接耳板(8)上设有机械限位块(9),下连接耳板(4)设有垂直销(5),配重架(2)设有与上连接耳板(8)和下连接耳板(4)对应的上连接耳板销(14)和下连接耳板孔(13),在车架上设有与配重架(2)对应的至少1组配重油缸(3),配重油缸(3)组的质心尽可能与配重架(2)及其配重块的重心重合,在配重架(2)上设有与配重油缸(3)的杆头(10)对应的定位孔(1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空间合理布置、改善转台后方的受力情况,整车行驶不超长、不超宽、不超高,整车紧凑的汽车起重机用配重自装卸机构。(*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配重装卸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起重机 用配重自装卸机构。技术背景传统配重装卸机构是靠转台两侧对称设有两个配重油缸来完成 配重的装卸。相对来说结构复杂,自动化程度较低,效率低。同时配 重油缸采用此种布置方式存在以下几点缺陷第一,有杆腔承载,系 统压力相对较大;第二,油缸容易内泄,系统安全可靠性差;第三, 洁塞杆头部受力,对焊接要求较高。同吋配重的全部重量完全由转台 后段来承受,对转台后段力学性能要求较高。从经济上考虑,现在一 般的中大吨位的起重机都配有独立的上车发动机,传统的上车发动机 是纵向布置在转台的一侧,使得配重能够布置转台的下方,因此此种 配重装卸方式常用于中大吨位起重机;而对大吨位和超大吨位的汽车 起重机来说时,上车发动机外形尺寸较大,使转台的一侧没有足够的 宽度使之纵向布置时,必须调整横向布置在转台的后下方,因此传统 的配重装卸机构不能满足要求。随着起重机向大吨位、超大吨位的方向发展,汽车起重机的配重 的重量和空间尺寸也在不断的增加,同时起重机本身的各部件的体积 也会越来越大,而道路标准却严格限制了整机外寸和重量,也就是说 汽车起重机要向大吨位方向发展,高X宽必须限制在4mX3.1m米之 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间合理布置好配重装卸 机构及配重而不影响上车发动机安装;并提供副巻扬空间安装位置。 另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去改善转台后方的受力情况及尽可能提 高工作效率。达到整车行驶不超长、不超宽、不超高效果,同时实现 整车紧凑、新颖美观、结构简单、工艺性好、性能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间合理布置、改善 转台后方的受力情况,整车行驶不超长、不超宽、不超高,整车紧凑 的汽车起重机用配重自装卸机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起重机用配重自装卸 机构,在转台的后方设有上连接耳板和下连接耳板,所述的下连接耳 板设有垂直销,配重架设有与所述的上连接耳板和下连接耳板对应的上连接耳板销和下连接耳板孔,在车架上设有与所述的配重架对应的 至少1组配重油缸,所述的配重油缸组的质心尽可能与配重架及其配 重块的重心重合,在所述的配重架上设有与所述的配重油缸的杆头对 应的定位孔。所述的上连接耳板上设有机械限位块。所述的上连接耳板销由水平销油缸驱动。副巻扬通过销轴与配重架连接。本技术设计出配重自装卸机构,本配重装卸机构组成水平 销油缸、配重架、2-3个配重油缸。配重架主要起了一个承载配重块 (配重块是放在配重架上)、传递力和连接的作用;配重架的上下连 接耳板分别与转台上的上连接耳板与下连接耳板通过销轴连接布置 在转台的后方,同时设计者考虑到人性化的特点,上面的上连接耳板 销采用水平销油缸插销与拔销,同时非常便于观察;而下面的垂直销 则是焊在下连接耳板上,随着配重架的上升与下降自动穿插与分离。 配重架采用这种连接布置形式可以分散转台的后段受力。该配重装缺机构特点就是除配重油缸外其它各部件都不随车走, 尽量减轻整车的行驶重量;同时将配重油缸缸筒通过螺栓安装车架上 的配重油缸支架上;同时配重油缸活塞杆的杆头还对配重架的定位孔 起一个定位的作用;配重油缸是往上顶配重架,在往上顶时通过配重 油缸的无杆腔进油,可以很好的避免传统配重油缸的缺点;同时在配 重油缸上升的过程中靠机械限位块限止油缸的行程;配重架是通过销 轴连接在转台的后面,这样布置主要考虑到上车发动机可以横向布置 在转台后段的下方,同时副巻扬则是通过销轴与配重架通过销轴连 接,副巻扬装可以当配重用。技术的效果或特点本技术与传统的配重装卸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 除配重油缸外其它各部件都不随车走,尽量减轻整车驶行的 重量;2、 副巻扬不随车走,可以减轻整车驶行的重量;3、 在配重安装过程中,配重油缸无杆腔进油;4、 配重架是布置在转台的后方,可以挤出更多有效空间(用于 装上车发动机)。5、 配重安装平稳、高效;6、 电气、液压系统相对简单;7、 配重装卸依靠自身起重机完成。综上所述,本技术是一种空间合理布置、改善转台后方的受 力情况,整车行驶不超长、不超宽、不超高,整车紧凑的汽车起重机用配重自装卸机构。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图1是3个配重油缸的布置示意图;图2是3个配重油缸的布置俯视示意图;图3是2个配重油缸的布置示意图;图4是2个配重油缸的布置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图2,在转台的后方设有上连接耳板8和下连接耳板 4,上连接耳板8上设有机械限位块9,下连接耳板4焊接有垂直销5, 配重架2设有与上连接耳板8和下连接耳板4对应的由水平销油缸1 驱动的上连接耳板销14和下连接耳板孔13,在车架上通过配重油缸 支架12安装有与配重架2对应的3组配重油缸3, 3组配重油缸3的 质心尽可能与配重架2及其配重块6的重心重合,在配重架2上设有 与配重油缸3的杆头IO对应的定位孔11,副巻,7则是通过销轴与配 重架连接。参见图1和图2,对于3个配重油缸3来说,要求它们组成的三 角形的质心尽可能与配重的重心重合,使3个配重油缸3的承载均匀。 配重油缸3与配重油缸支架12通过螺栓固定好,配重架2上的水平 销油缸1和下连接耳板孔13在高度方向尽量拉开距离,这样可以改 善转台后段受力情况;同时配重油缸3的活塞杆的杆头10对配重架2 的定位孔11起一个定位作用,回转转台使之向后对中,此时可以保 证配重架2水平销油缸1和下连接耳板孔13与转台上的上连接耳板8 和下连接耳板4顺利连接。配重装卸机构在装和卸配重之前支腿都必 须打好。参见图3和图4,在转台的后方设有上连接耳板8和下连接耳板 4,上连接耳板8上设有机械限位块9,下连接耳板4焊接有垂直销5, 配重架2设有与上连接耳板8和下连接耳板4对应的由水平销油缸1 驱动的上连接耳板销14和下连接耳板孔13,在车架上通过配重油缸 支架12安装有与配重架2对应的2组配重油缸3, 2个配重油缸3要 求以配重的重心对称布置,在配重架2上设有与配重油缸3的杆头10 对应的定位孔11,副巻,7则是通过销轴与配重架连接。参见图3和图4,对于2个配重油缸来说,要求2个配重油缸以 配重的重心对称布置,使2个配重油缸的承载均匀。配重油缸3与配 重油缸支架12通过螺栓固定好,配重架2上的水平销油缸1和下连 接耳板孔13在高度方向尽量拉开距离,这样可以改善转台后段受力 情况;同时配重油缸3的活塞杆的杆头10对配重架2的定位孔11起一个定位作用,回转转台使之向后对中,此时可以保证配重架2水平销油缸1和下连接耳板孔13与转台上的上连接耳板8和下连接耳板4 顺利连接。配重装卸机构在装和卸配重之前支腿都必须打好。下面结合图1和图2(图3和图4过程一样)说明安装配重的五个步骤第一步,先将配重架2通过自身起重机起吊,使配重架2的定位 孔11与配重油缸3活塞杆的杆头10对好;放下配重架2 (副巻扬7 先装好)。第二步,通过自身起重机起吊装好所需的配重块6;第三步,回转转台使向后对中,此时转台上的上连接耳板8、下 连接耳板4与配重架2上的连接耳板位置相对摆好,然后平稳、同步 伸起配重油缸3直到碰到机械限位块9;此时下连接耳板4上的垂直 销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起重机用配重自装卸机构,其特征是:在转台的后方设有上连接耳板(8)和下连接耳板(4),所述的下连接耳板(4)设有垂直销(5),配重架(2)设有与所述的上连接耳板(8)和下连接耳板(4)对应的上连接耳板销(14)和下连接耳板孔(13),在车架上设有与所述的配重架(2)对应的至少1组配重油缸(3),所述的配重油缸(3)组的质心尽可能与配重架(2)及其配重块的重心重合,在所述的配重架(2)上设有与所述的配重油缸(3)的杆头(10)对应的定位孔(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兰芳张建军李英智郭纪梅颜颢熊明龙冶国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