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先煌专利>正文

电梯用嵌入式四缆升降停电解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4472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电梯用嵌入式四缆升降停电解困装置,它包括PLC编程控制器、电力控制线路,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位于轿厢(4)和动滑轮(1)之间的解困升降机构。它克服了原有解困装置与原有电梯牵引装置的耦合较多、设备的独立性差,需要的牵引力较大等不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PLC编程控制器、独立解困升降机构、简单的电力控制线路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电梯停电时的平层和开门,独立解困升降机构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性高,软件设计也简单。(*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梯停电时,自动平层、开门的一种应急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电梯用嵌入式四缆升降停电解困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电梯困梯时,主要靠电话、按急救铃等方式向外呼救,这种呼救方式比较被动,乘客往往会被长时间囚困,造成心里恐惧,从而影响工作和生活。中国专利CN2347945Y公开了一种《电梯停电自动平层装置》,这种平层装置采用电子电路来实现电梯停电自动平层;中国专利CN2586676Y公开了《一种电梯停电应急装置》,这种停电应急装置采用电路部分和机械部分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上述电梯停电装置均采用将曳引机部分作为切入点,通过曳引绳带动电梯平层,然后再用不间断电源向开门电机供电,从而实现平层、开门自救,这种装置存在如下缺点①与原有电梯牵引装置的耦合较多、设备的独立性差,需要的牵引力较大,需要将原曳引部分全部联动才能实现电梯的平层和开门;②控制电路较复杂、可靠性差;③原有的电梯要增加停电应急装置,改变了原曳引部分的连接关系,因此不利于原有电梯的改造;④基本上不可能设计成全手动平层、开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
技术介绍
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电梯用嵌入式四缆升降停电解困装置。它利用PLC编程控制器、独立解困升降机构、简单的电力控制线路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电梯停电时的平层和开门,独立解困升降机构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性高,软件设计也简单。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的电梯用嵌入式四缆升降停电解困装置,它包括PLC编程控制器、电力控制线路,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位于轿厢4和动滑轮1之间的解困升降机构;所述解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在动滑轮1上的上接件6-1、位于底板6-14和上接件6-1之间的定位组件6-2,位于上接件6-1四周的二个正向卷缆轮6-12和二个反向卷缆轮6-13,所述二个正向卷缆轮6-12之间通过正向蜗轮轴6-10连接、所述二个反向卷缆轮6-13之间通过反向蜗轮轴6-9连接;连轴6-11连接正向蜗杆6-5和反向蜗杆6-7,所述正向蜗杆6-5与正向蜗轮6-6匹配,所述反向蜗杆6-7与反向蜗轮6-8匹配;升降电机6-4连接正向蜗杆6-5,所述正向卷缆轮6-12和反向卷缆轮6-13上有钢丝绳6-3,所述钢丝绳6-3的一端固定在上接件6-1;所述正向蜗杆6-5和反向蜗杆6-7位于底板6-14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正向蜗杆6-5、反向蜗杆6-7、连轴6-11的轴心在一条直线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PLC编程控制器包含有主电源自动断电后的可自动下降、平层、开门、关门、上升的程序。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升降电机6-4上可连接常开停电离合器14,所述常开停电离合器14与上齿轮12-1连接,所述上齿轮12-1和下齿轮12-2之间通过链条11连接,所述下齿轮12-2上连接有手动摇柄13,所述下齿轮12-2和手动摇柄13固定在轿厢4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轿厢4的顶部固定有开门电机15、常开停电离合器16、上齿轮17-1,所述上齿轮17-1和下齿轮17-2之间通过链条18连接,所述下齿轮17-2上连接有手动摇柄19,所述下齿轮17-2和手动摇柄19固定在轿厢4上。本技术电梯用嵌入式四缆升降停电解困装置具有如下优点①仅仅只需要将解困升降机构固定在电梯的动滑轮和轿厢之间,解困升降机构上端的上接件固定在动滑轮上,解困升降机构下端的底板同轿厢固定,解困升降机构即和轿厢联结成一整体。基本上与原电梯曳引部分不发生大的联系;并且主电源断电后自动的解困程序,仅仅只是轿厢和解困升降机构运动,原电梯曳引部分不产生位移,因此需要的牵引力较小。②PLC编程控制器仅只需要在原有软件程序的基础上增加自动断电后的自动下降、平层、开门、关门、上升的程序等即可,软件的程序量小、简单(见附图7)。③电力控制线路基本上与原有控制线路相同,电力控制线路简单。④解困升降机构的独立性强,特别适合于对现有电梯的改造。⑤可以设计成全手动平层、开门解困装置,增加了一项解困的保险措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梯用嵌入式四缆升降停电解困装置与原有电梯的位置关系图;图2为本技术电梯用嵌入式四缆升降停电解困装置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电梯用嵌入式四缆升降停电解困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电梯用嵌入式四缆升降停电解困装置增加手动解困装置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电梯用嵌入式四缆升降停电解困装置电源部分线路图;图6为本技术电梯用嵌入式四缆升降停电解困装置电力控制部分的线路图;图7为本技术电梯用嵌入式四缆升降停电解困装置PLC编程控制器解困程序的方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情况图中1为动滑轮、2为对重、3为电梯控制柜、4为轿厢、5为原有缆线、6为解困升降机构、6-1为上接件、6-2为定位组件、6-3为钢丝绳、6-4为升降电机、6-5为正向蜗杆、6-6为正向蜗轮、6-7为反向蜗杆、6-8为正向蜗轮、6-9为反向蜗轮轴、6-10为正向蜗轮轴、6-11为连轴、6-12为正向卷缆轮、6-13为反向卷缆轮、6-14为底板、7为电源控制柜、8为新缆线、9为连接缆线、10为曳引轮、11为链条、12-1为上齿轮、12-2为下齿轮、13为手动摇柄、14为常开离合器、15为开门电机、16为常开离合器(开门)、17-1为上齿轮(开门)、17-2为下齿轮(开门)、18为链条(开门)、19为手动摇柄(开门)、20为曳引机电源、21为PLC编程控制器、22为升降电机电源、23为开门电机电源、K为主电源开关、E为蓄电池、A为整流器、B为逆娈器、C1为解困转换接触器、C2为上升接触器、C3为下升接触器、K1为上极限开关、K2为上限位开关、K3为下限位开关、FR为过载保护。参阅附图可知本技术电梯用嵌入式四缆升降停电解困装置,它包括PLC编程控制器、电力控制线路,它还包括一个位于轿厢4和动滑轮1之间的解困升降机构;所述解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在动滑轮1上的上接件6-1、位于底板6-14和上接件6-1之间的定位组件6-2,位于上接件6-1四周的二个正向卷缆轮6-12和二个反向卷缆轮6-13,所述二个正向卷缆轮6-12之间通过正向蜗轮轴6-10连接、所述二个反向卷缆轮6-13之间通过反向蜗轮轴6-9连接;连轴6-11连接正向蜗杆6-5和反向蜗杆6-7,所述正向蜗杆6-5与正向蜗轮6-6匹配,所述反向蜗杆6-7与反向蜗轮6-8匹配;升降电机6-4连接正向蜗杆6-5,所述正向卷缆轮6-12和反向卷缆轮6-13上有钢丝绳6-3,所述钢丝绳6-3的一端固定在上接件6-1;所述正向蜗杆6-5和反向蜗杆6-7位于底板6-14上;所述正向蜗杆6-5、反向蜗杆6-7、连轴6-11的轴心在一条直线上;所述PLC编程控制器包含有主电源自动断电后的可自动下降、平层、开门、关门、上升的程序;所述升降电机6-4上可连接常开停电离合器14,所述常开停电离合器14与上齿轮12-1连接,所述上齿轮12-1和下齿轮12-2之间通过链条11连接,所述下齿轮12-2上连接有手动摇柄13,所述下齿轮12-2和手动摇柄13固定在轿厢4上。所述轿厢4的顶部固定有开门电机15、常开停电离合器16、上齿轮17-1,所述上齿轮17-1和下齿轮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梯用嵌入式四缆升降停电解困装置,它包括PLC编程控制器、电力控制线路,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位于轿厢(4)和动滑轮(1)之间的解困升降机构;所述解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在动滑轮(1)上的上接件(6-1)、位于底板(6-14)和上接件( 6-1)之间的定位组件(6-2),位于上接件(6-1)四周的二个正向卷缆轮(6-12)和二个反向卷缆轮(6-13),所述二个正向卷缆轮(6-12)之间通过正向蜗轮轴(6-10)连接、所述二个反向卷缆轮(6-13)之间通过反向蜗轮轴(6-9)连接;连轴(6-11)连接正向蜗杆(6-5)和反向蜗杆(6-7),所述正向蜗杆(6-5)与正向蜗轮(6-6)匹配,所述反向蜗杆(6-7)与反向蜗轮(6-8)匹配;升降电机(6-4)连接正向蜗杆6-5,所述正向卷缆轮(6-12)和反向卷缆轮(6-13)上有钢丝绳(6-3),所述钢丝绳(6-3)的一端固定在上接件(6-1);所述正向蜗杆(6-5)和反向蜗杆(6-7)位于底板(6-14)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先煌
申请(专利权)人:张先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