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浩生专利>正文

电梯应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4310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应急装置,包括抱闸线圈、电源模块、控制回路、门机、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电源模块包括充电器、蓄电池、电压变换器,充电器和一市电连接,充电器经蓄电池后连接电压变换器,电压变换器通过第一开关与抱闸线圈连接,其还通过第二开关与门机连接;控制回路包括电源自动检测电路、脉冲发生器、开门控制器,市电经电源自动检测电路后与脉冲发生器连接,脉冲发生器控制第一开关,开门控制器控制第二开关。由于应用新的应急平层原理和增加自动检测和开门电路,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自动应急救援,且具备安全、可靠、经济、实用、易推广的特点。(*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梯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梯应急装置。技术背景现有的电梯应急装置大多是采用自动平层的方式,如中国专利ZL98235072.4,这种 电梯应急装置的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不便于推广。而有部分简易手动应急装置是利用 普通不间断电源(UPS),通过一个手动按钮开关直接给抱闸供电,松闸溜车,但这种结构 的开闸时间人为随意性很大,极易造成高速溜车、冲顶或蹲坑危险。轿厢内被困乘客感觉 不好,有很强烈的冲击、振动感,产生恐惧。专利号为200420019614的电梯应急装置, 虽然也采用了PWM波打开抱闸平层的原理,但其本身的手动开关,即点动开关不能自动检 测和不能实现自动应急,由于得等待应急人员前往现场应急,最后通过应急人员人为的点 动按钮应急平层,和人为地打开轿厢门解救疏散人员,由于得人员前往现场,和由于停电 后到应急解救得等待较长时间,同样存在长时间困人和造成恐慌的危险,应急效果同 样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性能好,能自动检测并实施 应急的电梯应急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釆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电梯应急装置,包括抱闸线圈、电源模块、控制回路、门机;其特征在 于还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充电器、蓄电池、电压变换器,所述 充电器的输入端和一市电连接,充电器的输出端连接蓄电池,蓄电池的输出端连接电压变 换器,该电压变换器的一输出端通过第一开关与抱闸线圈连接,其另一输出端通过第二开 关与门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回路包括电源自动检测电路、脉冲发生器、用于开启电梯门的开门控制器, 所述市电与电源自动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电源自动检测电路与脉冲发生器的输入端连 接,所述脉冲发生器控制第一开关,所述开门控制器控制第二开关。所述电压变换器为一将直流电压转化为门机直流电压或是门机交流电压的变换器。所述控制回路还包括上平层感应器、下平层感应器,所述上平层感应器、下平层感 应器的感应信号分别输送给所述脉冲发生器。其还包括门锁回路,该门锁回路与所述控制回路连接。其还包括安全回路,该安全回路与所述控制回路连接。所述控制回路的电源自动检测电路是继电器检测电路或是IC芯片检测电路或是逻辑组合检测电路。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电路结构,通过控制回路的电源自动检测电路、脉冲发生 器相配合工作,实现自动控制抱闸线圈工作,避免了可能出现高速溜车的危险,使整个救 援过程平稳、安全、可靠,另外,本技术通过开门控制器、门机相配合工作,实现电 梯开、关门动作,此外,本技术结构简单、经济,安装使用方便,易形成批量生产。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技术电梯应急装置的电路方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所示,它是本技术电梯应急装置的电路方框图。 一种电梯应急装置,包括抱闸线圈3、电源模块2、控制回路4、门机47,其中抱闸线圈3与电梯曳引机8连接。 在本技术方案中,本技术还包括第一开关44、第二开关45,所述电源模块2包括充 电器21、蓄电池22、电压变换器23,所述充电器21的输入端和一市电1连接,充电器 21的输出端连接蓄电池22,蓄电池22的输出端连接电压变换器23,该电压变换器23的 一输出端通过第一开关44与抱闸线圈3连接,其另一输出端通过第二开关45与门机47 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回路4包括电源自动检测电路41、脉冲发生器42、用于开启电 梯门的开门控制器48,所述市电1与电源自动检测电路41的输入端连接,电源自动检测 电路41与脉冲发生器4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脉冲发生器42控制第一开关44,所述开门 控制器48控制第二开关45。所述电压变换器23为一将直流电压转化为门机直流电压或 是门机交流电压的变换器。所述控制回路4还包括上平层感应器90、下平层感应器91, 所述上平层感应器90、下平层感应器91的感应信号分别输送给所述脉冲发生器42。其还 包括门锁回路6,该门锁回路6与所述控制回路4连接。其还包括安全回路7,该安全回 路7与所述控制回路4连接。所述控制回路4的电源自动检测电路41是继电器检测电路 或是IC芯片检测电路或是逻辑组合检测电路。本技术工作时,当电网正常时,也就是市电l正常时,市电l自动对连接在充电 器21输出端的蓄电池22进行充电。在市电l停电时,由电源自动检测电路41检测到停 电情况,再输出停电信号给脉冲发生器42,由脉冲发生器42自动控制驱动第一开关44, 输出PWM波给抱闸线圈3,打开抱闸;由于采用pwm波打开抱闸,能够有效地控制轿厢下 滑的速度,当接收到上平层感应器90、下平层感应器91的某个平层信号时,就改变PWM波的占空比,增加抱闸压紧的力度,减缓速度,最后到接收到上下平层信号时,即在电梯 准确完全平层时,停止打开抱闸,在轿厢平层后,开门控制器48接到相应的平层信号, 通过第二开关45控制接通门机电压给门机47供电,自动打开电梯门,并根据开门到位信 号结束给电梯门机47供电,电梯门打开后,疏散乘客离开轿厢。如果脉冲发生器42的 PWM脉冲波的驱动功率太小,可在脉冲发生器42的脉冲发生电路的脉冲输出端加一驱动 极,例如利用继电器、M0S管等,使输出的脉冲电压和功率与开关很好地匹配。本应急装置是自动利用电梯的势能,利用重量差异,使电梯轿厢平滑的移动,避免溜 车情况,最后达到平层的效果,特别具备自动检测,自动平层应急,自动打开轿厢门的功 能,免除应急救援人员的麻烦,避免电梯困人和造成其他的不必要的情况。此外,因此安 全,可靠性高,效果好,功率小,成本低,具备很大的实用性,特别易于向市场推广普及, 潜力很好。本技术可根据不同的功率要求,适当的选择蓄电池22电压变换器23,第一开关 44和第二开关45可适当的选择为静态开关或继电器开关等,对于与要求避免产生对电梯 影响时,可以对开关采取不同的接法,使其产生自动隔离的和接通的效果。特别根据门机 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交流或直流110v电压给门机供电以及通过输出幅度值不同的pwm波 给抱闸供电,具体的下滑速度可现场根据不同电梯不同情况对pwm波的占空比进行更改。 脉冲发生器可以通过ic芯片或逻辑电路组成,使其在接到信号后,自动控制和自动产生 波形,并在平层成功后自动停止输出波形。最后应急成功后在自动结束应急,恢复电梯原 来状况。总之,本技术虽然例举了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但是应该说明,显然本领域的技术 人员可以进行各种变化和改型。因此,除非这样的变化和改型偏离了本技术的范围, 否则都应该包括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 一种电梯应急装置,包括抱闸线圈(3)、电源模块(2)、控制回路(4)、门机(4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开关(44)、第二开关(45),所述电源模块(2)包括充电器(21)、蓄电池(22)、电压变换器(23),所述充电器(21)的输入端和一市电连接,充电器(21)的输出端连接蓄电池(22),蓄电池(22)的输出端连接电压变换器(23),该电压变换器(23)的一输出端通过第一开关(44)与抱闸线圈(3)连接,其另一输出端通过第二开关(45)与门机(47)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应急装置,包括抱闸线圈(3)、电源模块(2)、控制回路(4)、门机(4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开关(44)、第二开关(45),所述电源模块(2)包括充电器(21)、蓄电池(22)、电压变换器(23),所述充电器(21)的输入端和一市电连接,充电器(21)的输出端连接蓄电池(22),蓄电池(22)的输出端连接电压变换器(23),该电压变换器(23)的一输出端通过第一开关(44)与抱闸线圈(3)连接,其另一输出端通过第二开关(45)与门机(47)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回路(4)包括电源自动检测电路(41)、脉冲发生器(42)、用于开启电梯门的开门控制器(48),所述市电与电源自动检测电路(41)的输入端连接,电源自动检测电路(41)与脉冲发生器(4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脉冲发生器(42)控制第一开关(44),所述开门控制器(48)控制第二开关(4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浩生
申请(专利权)人:林浩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