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胜周专利>正文

袖套气囊导气管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38000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7 1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袖套气囊导气管模组,包括气囊以及固定于所述气囊的导气模组,所述气囊包括顶层和底层,所述顶层和底层的周边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密封腔,所述导气模组包括基板及穿设于所述基板的导气管,所述基板设置于所述气囊内部,所述基板的顶面与所述气囊的顶层结合在一起,所述导气管自所述基板的底面延伸穿过所述气囊的顶层并延伸出该顶层外预定距离,所述导气管位于所述基板底面的底端的周围设置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一间隔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血压计组件,尤其涉及一种袖套气囊导气管模组
技术介绍
目前穿戴式血压计袖套与主机都是设置为一体的,不管是腕式还是臂式血压计,凡是穿戴式电子血压计。由于穿戴式血压计袖套绑紧在手臂上(腕式血压计绑在手腕上),在袖套加压压紧手臂时,由于血压计主机都是通过气囊导气管与袖套进行导气连接装配,血压计主机底座与袖套连接部位也会相应的压紧手臂,在血压计测量结束快速排气时,由于血压计底座的刚体结构不会形变,导致接近导气管口的气体迅速排出,血压计主机迅速下沉,压紧气囊与主机接触部分,从而压紧此位置气囊底层与顶层,导致气囊其他部位的气体排出缓慢或不能排出,造成血压计测量的不舒服和测量准确度降低。为解决此缺陷,必须改进现有袖套气囊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袖套气囊导气管模组。—种袖套气囊导气管模组,包括气囊以及固定于所述气囊的导气模组,所述气囊包括顶层和底层,所述顶层和底层的周边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密封腔,所述导气模组包括基板及穿设于所述基板的导气管,所述基板设置于所述气囊内部,所述基板的顶面与所述气囊的顶层结合在一起,所述导气管自所述基板的底面延伸穿过所述气囊的顶层并延伸出该顶层外预定距离,所述导气管位于所述基板底面的底端的周围设置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一间隔柱。优选地,所述导气模组为一体成型结构。优选地,所述基板的底面周边设置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二间隔柱。优选地,所述多个第一间隔柱自所述基板底面的围绕所述导气管的底端的部位延伸而出。优选地,所述多个第二间隔柱自所述基板底面周边延伸而出。优选地,所述第二间隔柱的长度大于第一间隔柱的长度。优选地,所述第二间隔柱的直径大于第一间隔柱的直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首先,本技术的袖套气囊导气管模组,通过在导气管底部周边设置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一间隔柱,来阻隔导气管底部周边和底层的紧密结合,使得导气管底部周边和气囊的底层之间形成多个间隔空隙,从而在气囊内部形成多个导气通道,实现气囊快速充气和排气,提高了测量精度,改善了测量舒适性的问题。其次,通过在基板的底部周边设置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二间隔柱,来阻隔基板的底部周边和底层的紧密结合,使得基板的底部周边和气囊的底层之间形成多个间隔空隙,从而在气囊内部形成多个导气通道,实现气囊快速充气和排气,提高了测量精度,改善了测量舒适性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袖套气囊导气管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导气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图4是图1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袖套气囊导气管模组,其包括气囊10以及固定于气囊10的导气模组20。如图2至图4所示,导气模组20为一体成型结构,导气模组20包括基板21、导气管22、多个第一间隔柱23以及多个第二间隔柱24。基板21为薄块状结构,具体形状不限。导气管22穿设在基板21上,具体来说,导气管22贯穿基板21的底面和顶面,并自基板21的底面延伸穿过基板21的顶面并延伸出该顶面一段距离。导气管22位于基板21的底面的一端(即底端)在基板21的底面上形成导气孔220。可以理解,导气管22的数量不限,本实施例为两个导气管22。多个第一间隔柱23自基板21底面延伸而出,且多个第一间隔柱23围绕导气孔220(即围绕导气管22的底端)间隔设置。第一间隔柱23的形状不限,可以为柱状、球状或其他形状。多个第二间隔柱24自基板21底面的周边延伸而出,,且多个第二间隔柱24间隔设置。第二间隔柱24的形状不限,可以为柱状、球状或其他形状。本实施例中,第一间隔柱23和第二间隔柱24均为圆柱状,且第二间隔柱24的长度大于第一间隔柱23的长度,第二间隔柱24的直径大于第一间隔柱23的直径。气囊10包括顶层11和底层12,顶层11和顶层12周边密封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密封腔。导气模组20装配于气囊10时,基板21的上表面和气囊10的顶层11的下表面热熔结合在一起,二导气管22穿过顶层11延伸于气囊10外部。导气模组20装配于气囊10之后,气囊10中的气体只能通过导气管22充入和排出。本技术的袖套气囊导气管模组可用于穿戴式或一体式血压计。例如当用于穿戴式血压计使用时,将气囊10绑紧在用户手臂上时,气囊10的底层12的上表面和顶层11的下表面被压紧结合在一起,设置有基板21处则是基板21的底部和气囊10的底层12结合在一起,基板21的周边和底层12的结合处压力相对于气囊10其他部位顶层11和底层11的结合处压力较大,特别是穿设在基板21的导气管22底部周边和底层12的结合处压力最大。为了避免气囊10在这些结合处压力较大或最大的地方由于结合紧密,使得气囊10的密封腔被划隔为气流不能流通的两个或多个封闭空间,最终导致血压计测量时,气囊10充气过程中由于气囊中存在两个或多个互相不能流通的封闭空间,需要气流长时间的充填压力才能贯通这些结合压力较大或最大的位置,使得整个气囊10充满气流,因此,整个充气过程不顺畅,不能快速充满整个气囊10;同理,血压计测量结束后的排气过程也不顺畅,不能快速使得气流排出整个气囊10,充气和排气的不顺畅最终会导致血压计测量不准确。而本技术中,采用设置多个第一间隔柱23来阻隔导气管22底部周边和底层12的紧密结合,利用多个第二间隔柱24来阻隔基板21的周边和底层12的紧密结合,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一间隔柱23的设置,使得基板21的底部的导气管22底部周边和气囊10的底层12之间形成多个间隔空隙,从而在气囊10内部形成多个导气通道;同理,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二间隔柱24的设置,使得基板21的底部周边和气囊10的底层12之间形成多个间隔空隙,从而在气囊10内部形成多个导气通道。由于这些导气通道的形成,在血压计充气和排气过程中,气流同时通过多个导气通道充入或排出气囊10,实现气囊10快速充气和排气,从而测量过程时间短,提高了测量精度,且由于测量时间段手臂受压时间也相应简短了,改善了测量舒适性的问题。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间隔柱23和第二间隔柱24的大小、高度、个数、形状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设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首先,本技术的袖套气囊导气管模组,通过在导气管22底部周边设置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一间隔柱23,来阻隔导气管22底部周边和底层12的紧密结合,使得导气管22底部周边和气囊10的底层12之间形成多个间隔空隙,从而在气囊10内部形成多个导气通道,实现气囊10快速充气和排气,提高了测量精度,改善了测量舒适性的问题。其次,通过在基板21的底部周边设置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二间隔柱24,来阻隔基板21的底部周边和底层12的紧密结合,使得基板21的底部周边和气囊10的底层12之间形成多个间隔空隙,从而在气囊10内部形成多个导气通道,实现气囊10快速充气和排气,提高了测量精度,改善了测量舒适性的问题。本文所描述的概念在不偏离其精神和特性的情况下可以实施成其它形式。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应被视为例示性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本技术的范围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而不是根据之前的这些描述进行确定。在权利要求的字面意义及等同范围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袖套气囊导气管模组,包括气囊以及固定于所述气囊的导气模组,所述气囊包括顶层和底层,所述顶层和底层的周边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密封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模组包括基板及穿设于所述基板的导气管,所述基板设置于所述气囊内部,所述基板的顶面与所述气囊的顶层结合在一起,所述导气管自所述基板的底面延伸穿过所述气囊的顶层并延伸出该顶层外预定距离,所述导气管位于所述基板底面的底端的周围设置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一间隔柱。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胜周
申请(专利权)人:杨胜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