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越铁塔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3689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大跨越铁塔电梯,由铁塔、轿厢、曳引机和对重组成,轿厢由牵引绳连接,牵引绳绕过一个第一导向轮后与曳引机连接,牵引绳从曳引机出发再绕过第二导向轮后与对重连接,曳引机设置在铁塔的底部,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设置在铁塔的顶部,牵引绳的悬挂比是1∶1。铁塔的底部设置有控制柜。控制柜内设置有冗余式电脑控制器,曳引机是永磁同步无齿轮型曳引机。冗余式电脑控制器中设置有无线通讯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下置机房结构设置于大跨越铁塔电梯中,通过将曳引电机和控制系统下置于机房中,使得电梯维修方便;同时,采用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取代有齿轮曳引机和控制器冗余技术,大大减少电机的维修工作量,使电梯工作更可靠。(*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提升机械,特别是一种大跨越铁 塔电梯。技术背景现有技术中,电梯的机房设置在顶部,控制系统随主机安装在顶部。 但是这种结构形式不适合应用于大跨越圆柱桶形铁塔内。大跨越圆柱桶形铁塔通常高度为二百多米,环境气温范围为-15'C 45"C,遭受阳光直射 的筒体内部最高温度达到55。C;在梅雨季节,塔体内最大湿度将超过90。%。在这样的恶劣环境条件下,电梯的曳引机在无通风、无降温、防湿的 条件下,主机持续运转,电机发热,效率降低,减速器内油温升高,再加 上环境温度的影响,导致油的粘度下降,在蜗轮啮合过程中油膜形成不了 收敛性的压力,从而急剧加大了蜗轮体啮合传动过程的表面磨损,带来了主机噪声加大和縮短主机使用寿命;如将控制柜设置于塔底,塔底控制柜 和塔顶曳引机之间的距离接近250米。电梯的逻辑控制部分和主机距离过 长,不能保证曳引电机的旋转脉冲信号能够可靠的传输给变频器,而导致 电梯不能正常运行;同时如果电梯出现故障维修人员需要爬行二百多米的 高度到塔顶的机房进行维修,维修工作不方便、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跨越铁塔电梯,所述的这种大跨越铁 塔电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于大跨越铁塔的电梯曳引机传动方式不合理、 机房维修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这种大跨越铁塔电梯由铁塔、轿厢、曳引机和对重组成, 其中,所述的轿厢由牵引绳连接,所述的牵引绳绕过一个第一导向轮后与 所述的曳引机连接,牵引绳从曳引机出发再绕过一个第二导向轮后与所述的对重连接,所述的曳引机设置在所述的铁塔的底部,所述的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设置在铁塔的顶部,牵引绳的悬挂比是l:l。 进一步的,所述的铁塔的底部设置有控制柜。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柜内设置有冗余式电脑控制器,所述的冗余式 电脑控制器通过控制电缆与所述的曳引机的控制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曳引机是永磁同步无齿轮型曳引机。 进一步的,所述的冗余式电脑控制器中设置有无线通讯接口。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控制柜布置在铁塔的底部,可预留宽敞的 维修保养的空间,曳引机采用永磁同步无齿轮型曳引机,可提高电压的利 用率,最大限度的消除了电流谐波和转矩脉动,有效抑制了振动和噪声, 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的传动效率高,节能,低振动,低噪声,安全,可 靠性高,整体结构紧凑,环境污染少,免维护,系统效率相比传统有齿轮 曳引机提高约40 45%,大幅度降低了电力消耗;采用钢丝绳l: l悬挂 比,钢丝绳的单根长度比原来縮短1/4,张力的调整难度大大降低,日后 对钢丝绳的更换也带来了方便;电梯的电脑控制器可接入无线网络,电梯 监控终端或维护人员进入监控网站登陆后,可方便监视电梯状态;同时, 电脑控制采用冗余技术,保证电梯的可靠运行。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对照,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技术 将下置机房结构设置于大跨越铁塔电梯中,通过将曳引电机和控制系统下 置于机房中,使得电梯维修方便;同时,采用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取代 有齿轮曳引机和控制器冗余技术,大大减少电机的维修工作量,使电梯工 作更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大跨越铁塔电梯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大跨越铁塔电梯的结构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大跨越铁塔电梯的结构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的大跨越铁塔电梯由铁塔(图 中未示)、轿厢l、曳引机4和对重3组成,其中,所述的轿厢l由牵引绳5连接,所述的牵引绳5绕过一个第一导向轮6后与曳引机4连接,牵引 绳5从曳引机4出发再绕过一个第二导向轮2后与对重3连接,曳引机4 设置在铁塔的底部,第一导向轮6和第二导向轮2设置在铁塔的顶部,牵 引绳的悬挂比是l:l。进一步的,所述的铁塔的底部设置有控制柜(图中未示)。 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柜内设置有冗余式电脑控制器,所述的冗余式 电脑控制器通过控制电缆与所述的曳引机4的控制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曳引机4是永磁同步无齿轮型曳引机。 进一步的,所述的冗余式电脑控制器中设置有无线通讯接口。 进一步的,曳引机4设置在一个机房7内,机房7设置于铁塔底部的 侧面,机房7的一侧设置有门8,可以方便地进入机房7进行维修工作。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本技术的的优点如下-1. 曳引机和控制柜设置在塔底侧置,选用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与 国际领先空间电压矢量控制的变压变频(VVVF)驱动技术相匹配,提高电 压的利用率,最大限度的消除了电流谐波和转矩脉动,有效抑制了振动和 噪声,再加上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的传动效率高、节能、低振动、低噪 声、安全性和可靠性高、整体结构小、环境污染少、免维护等多项优势, 替代传统有齿轮曳引机,与其系统效率相比提高约40 45%,大幅度降低 了电力消耗。2. 采用合理的下置机房布置方案,并预留了宽敞的维修保养的空间, 完美的解决了该塔电梯故障时,被困在轿厢内人员的快速方便的人工手动 盘车施救办法。3. 永磁同步曳引机常用钢丝绳悬挂比为2: 1,对钢丝绳的单根长度将达到250m来说,各根钢丝绳的张力难以调整一致,而钢丝绳的张力差, 就会引起曳引轮和其他绳轮的绳槽磨损不均,轮子的寿命得不到保证,再 加上每根钢丝绳受力不均,会发生断丝、断股给电梯的可靠性留下隐患, 所以采用钢丝绳l: l悬挂比,钢丝绳的单根长度縮短1/4,这对张力的调 整难度大大降低,日后对钢丝绳的更换也带来了方便。在此同时实施例对 钢丝绳的选用上也做了特殊处理,按普通电梯钢丝绳拉伸规定,钢丝绳的 延拉伸率为3%。,该电梯的单根钢丝绳长度为750m左右,选用常规的普通 钢丝绳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所选用大高度特殊电梯专用钢芯钢丝绳,其 延拉伸率为1%。,并对绳股间浸油工艺做了修正,起到绳表面润滑作用, 又解决钢丝绳在曳引过程中打滑,为了克服钢丝绳负载变化时拉伸和绳头 弹簧的压縮因素,给轿厢带来的平层落差,实施例采用了专用电梯蠕动系 统,该系统能克服钢丝绳由于负载的变化,钢丝绳伸縮不一,有效的保证 轿厢始终处于规定的平层精度上,满足运乘人员进出的方便。4. 主控系统选用日本FUJITSU的32位网络化主电脑,并且有冗余式 安全型多电脑结构,具备超大容量存储空间,内嵌TCP/IP宽带上网系统 实时操作;配有多路串行通讯(CAN总线)接口在大幅度提高集成度和超 级抗电磁抗干扰能力的同时能干扰强度评价及高精度柔滑型直接停靠速 度给定,中英文的人机界面液晶显示,调试及故障诊断信号充分,控制器、 指示器等系统都应用独立的微处理器,并采用了数据网络连接,大大简化 了各系统间连线,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系统还特别考虑到输电 线路的电磁场及雷击对系统的破坏,增加了相应的硬件和软件,保证了系 统在特殊工况情况下的正常运行。5. 电梯故障80%出在门系统上,实施例采用的门机为无连杆设计,采 用高效、节能、低故障的变频同步带传动,速度电流闭环反馈控制,变压、 变频调速系统,确保每一次开关门,都能够严格按照最佳的速度曲线与力 量实现自动门的开关,无需多个减速限位开关,智能地调整开关门力矩,使门动作更平滑、更高效、更可靠。6. 轿厢采用切风结构根据风洞原理,抗轿厢运行时风荷载能力强,合理解决轿厢的悬挂中 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跨越铁塔电梯,由铁塔、轿厢、曳引机和对重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轿厢由牵引绳连接,所述的牵引绳绕过一个第一导向轮后与所述的曳引机连接,牵引绳从曳引机出发再绕过一个第二导向轮后与所述的对重连接,所述的曳引机设置在所述的铁塔的底部,所述的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设置在铁塔的顶部,牵引绳的悬挂比是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剑华袁崇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昌华电梯制造有限公司上海三荣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