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大数据应用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光纤传感器,其以其体积小、重量轻、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和使用方便等优点迅速发展起来,并广泛应用于化学医药、材料工业、水利电力、船舶、煤矿和土木工程等各个领域传感器是物联网的核心,随着传感技术及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光纤传感技术与物联网的紧密结合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且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大数据应用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大数据应用系统,属于物联网大数据应用控制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物相连的时代已经到来。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支持物联网的终端众多,可从以下方面对其分类,应用行业、使用扩展性、传输方式、传输通路等,但其集中表现出来的特性是:功能单一,外部接口较少,设计简单,仅满足单一应用或单一应用的部分扩展,除了适用于此行业,在不经过硬件修改的情况下是无法应用在其他场合中。考虑到行业应用的通用性,需要涉及一种支持多行业多功能的物联网监控终端,满足多用户的需求。由于现场各设备由不同厂商提供,其接口规则或通讯规则都不同,便会导致终端接口设计的不同,为满足不同应用需求,需要考虑多个外部接口,然而在某些功能单一的应用场合,可能会造成多接口资源浪费;终端需要集图像处理、状态检测、模拟量采集、开关控制、数据通信、数据存储、智能控制等功能于一体,因此终端硬件的模块设计成为技术的关键。自光纤传感器诞生以来,其优越性及应用广泛性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及高度重视,并对其展开了积极的研究及开发。目前,已经实现了光纤传感器对位移、压力、温度、速度、振动、液位和角度等70多种物理量的测量。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一些国家将重点研究放在光纤传感器系统、现代数字光纤控制系统、光纤陀螺、核辐射监控、飞机发动机监控和民用计划等6个方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我国光纤传感器的研究工作开始于1983年,一些大学、科研院所和公司等对光纤传感器的研究使得光纤传感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2010年5月7日,人民网报道了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教授张旭苹专利技术的〃基于布里渊效应的连续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鉴定的消息。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此项技术创新性强,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上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这一技术的本质是运用了物联网概念,该技术填补了我国物联网空白。物联网的概念是1999年提出的,其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即〃物物相连的网络〃。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技术、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以及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将物品与互联网进行连接,实现信息交换和通信,从而实现智能化定位、智能化识别、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网络。物联网的技术架构包括3个层面: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主要是采集物品在物理世界中发生的各种数据信息,主要由温度感应器、声音感应器、振动感应器、压力感应器、传感器、终端、RFID标签和读写器、二维码标签和读写器、传感器网络等各种类型的采集和控制模块组成。网络层分为接入层和承载网络两部分,该层能够实现大范围信息沟通,通过现在已经存在的移动网络、互联网等通信系统,将感知层得到的数据信息传到地球各个地方,实现地球范围内的远距离通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大数据应用系统。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大数据应用系统,包含服务器终端以及与其通过物联网连接的多个检测终端,所述每个检测终端包含微控制器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接口模块、显示模块、A/D模块、放大电路模块、状态检测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通过A/D模块、放大电路模块连接微控制器模块,所述数据传输模块、接口模块、显示模块、状态检测模块和电源模块连接在微控制器模块的相应端口上;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含控制器模块以及与其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线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光纤光栅传感器;所述放大电路模块包含放大器芯片、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A/D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放大器芯片的正极,放大器芯片的负极与第三电阻串联后与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放大器芯片的电压输出端连接微控制器模块的输入端。作为本技术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大数据应用系统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物联网可采用以太网、3G、ADSL。作为本技术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大数据应用系统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微控制器模块采用AVR系列单片机。作为本技术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大数据应用系统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A/D模块的芯片型号为AD7794。作为本技术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大数据应用系统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显示模块采用IXD显示屏。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技术由于接口丰富,终端既可满足工业监控,也可满足民用需求,可支持的行业为路灯、供水、污水、排水、电厂、隧道、工厂设备、智能建筑、农业设施等,它很好地实现了远程通信、设备状态检测及设备智能控制等功能,可以满足现场实际需求,改善了一种终端类型只适用于某一个特定行业的状况,解决了终端的通用性;2、本技术采用光纤传感器,其以其体积小、重量轻、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和使用方便等优点迅速发展起来,并广泛应用于化学医药、材料工业、水利电力、船舶、煤矿和土木工程等各个领域传感器是物联网的核心,随着传感技术及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光纤传感技术与物联网的紧密结合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且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系统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放大电路模块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大数据应用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大数据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服务器终端以及与其通过物联网连接的多个检测终端,所述每个检测终端包含微控制器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接口模块、显示模块、A/D模块、放大电路模块、状态检测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通过A/D模块、放大电路模块连接微控制器模块,所述数据传输模块、接口模块、显示模块、状态检测模块和电源模块连接在微控制器模块的相应端口上;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含控制器模块以及与其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线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光纤光栅传感器; 所述放大电路模块包含放大器芯片、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A/D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放大器芯片的正极,放大器芯片的负极与第三电阻串联后与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放大器芯片的电压输出端连接微控制器模块的输入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亚东,李康,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汉森思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