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谭锦泉专利>正文

对称式双吊笼人货两用施工升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2554 阅读:3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称式双吊笼人货两用施工升降机,配重钢丝绳绕过装在塔架内底部的曳引轮后一端接分绳器的下部,另一端再绕过装在塔架顶部中间的配重顶轮接位于塔架内的配重,左、右吊笼钢丝绳的一端接分绳器的上部,另一端分别绕过左、右吊笼顶轮后分别与塔架外左、右两侧的左、右吊笼联接,所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效率高、安全、功耗少、增加了载重量,广泛应用于建筑工地用于提升人及货物。(*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施工升降机,特别是一种对称式双吊笼人货两用施工升降机。传统的对称式双吊笼人货两用施工升降机,其结构是在吊笼内安装齿轮和电动驱动机构,在施工升降机塔架两侧安装齿条,让齿轮与齿条啮合,从而使两个吊笼分别沿塔架两侧的齿条上下运动,有时为了保证有足够的上升动力及防止小齿轮损坏而又顾及吊笼本身空间大小,需在每个吊笼内安装两台电动驱动机构和齿轮,这样这种传统的对称式双吊笼人货两用施工升降机由于采用齿轮齿条式,成本高,因为齿条的加工费用昂贵,且吊笼靠一条齿条传动,一旦扫齿,就很危险;另外在吊笼内安装电动驱动机构,由于电动驱动机构包括减速箱很重,这样不仅加重了吊笼自重,消耗动力大,而且还需要高压电源线随吊笼升降而升降,万一高压电源线的绝缘层损坏,其后果不堪设想;而现在广泛使用的曳引式升降机,是用曳引轮及钢丝绳代替了传统的齿轮齿条,但其吊笼在塔架内,曳引绳的另一端是吊斗和/或配重,即使吊斗也用作载物,同样也有配重功能,载物量尤其是载体积较大的货物效率低,塔架利用率低。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安全、造价低、功耗小的对称式双吊笼人货两用施工升降机。本技术是这样来实现上述目的的在塔架低部内装有一个主机曳引轮,曳引轮的曳引槽内有配重钢丝绳绕过,配重钢丝绳的一端接分绳器的下部,另一端再绕过装在塔架顶部中间的配重顶轮接位于塔架内的配重,分绳器的上部与左吊笼钢丝绳和右吊轮钢丝绳的一端联结,左吊笼钢丝绳绕过装在塔架顶部左边的左吊笼顶轮后另一端与在塔架外左侧的左吊笼联接,右吊笼钢丝绳绕过在塔架顶部右边的右吊笼顶轮后另一端与在塔架外右侧的右吊笼联接;曳引轮、配重顶轮、左吊笼顶轮和右吊笼顶轮上都有2-4个曳引槽,且每个曳引槽内都有一根相应的钢丝绳绕过。由于本技术采用在塔架内底部装一个主机曳引轮,配重钢丝绳绕过曳引导轮后一端接分绳器的下部,另一端再绕过装在塔架顶部中间的配重顶轮接位于塔架内的配重,分绳器的上部接左、右吊笼钢丝绳的一端,左右吊笼钢丝绳的另一端分别绕过左、右吊笼顶轮后分别与在塔架外左、右侧的左吊笼和右吊笼联接,所以本技术结构简单;两个吊笼同时工作,效率高;有2-4根钢丝绳工作,同时免除了高压电线随吊笼上下同行,从而保证安全,且吊笼内无需装驱动机构,减轻了吊笼自重,增加了载重量,功耗少。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具体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原理图。参照图1,8是本技术的塔架,在塔架8的底部内装有主机曳引轮10,曳引轮10上有曳引槽,6是配重钢丝绳,它绕过曳引轮10后一端接在塔架8内的分绳器4的下部,另一端再绕过装在塔架8顶部中间的配重顶轮1接位于塔架8内的配重7,而分绳器4的上部接左吊笼钢丝绳11和右吊笼钢丝绳5的一端,左吊笼钢丝绳11的另一端绕过装在塔架8顶部左边的左吊笼顶轮3后与在塔架8外左侧的左吊笼12联接,右吊笼钢丝绳5绕过装在塔架8顶部右边的右吊笼顶轮2后另一端与在塔架8外右侧的右吊笼9联接;曳引轮10、配重顶轮1、左吊笼顶轮3和右吊笼顶轮2上都有2-4个曳引槽,每个曳引槽内都有一根相应的钢丝绳绕过,这样每个吊笼与分绳器4之间及分绳器4与配重7之间同时有2-4根钢丝绳工作,如遇一根钢丝绳因磨损断裂,还有其余的钢丝绳工作,保证了安全;其中分绳器4的作用是将2-4根右吊笼钢丝绳5和2-4根左吊笼钢丝绳11过渡变换成2-4根配重钢丝绳6;左吊笼12与配重7之间的左吊笼钢丝绳11、分绳器4、配重钢丝6的长度是当左吊笼12运行到最高点时,配重7的底部刚好着地,而当左吊笼12的底部与装在地面的缓冲装置接触时,配重7到达顶点,从而使配重钢丝绳6在这两种状态下与曳引轮10上的曳引槽之间的摩擦力减小甚至没有摩擦力,即使曳引轮10旋转,配重钢丝绳6打滑,防止吊笼冲顶;同样右吊笼9与配重7之间的右吊笼钢丝绳5、分绳器4、配重钢丝绳6的长度也是按上述方法设计的。参照图1,当曳引轮10顺时针方向旋转时,配重7向下运动,左吊笼12和右吊笼9同时向上运动,这时用来提升人货,而当曳引轮10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配重7向上运动,左吊笼12和右吊笼9同时向下运动。权利要求1.对称式双吊笼人货两用施工升降机,包括塔架(8),其特征在于在塔架(8)底部内装有主机曳引轮(10),曳引轮(10)的曳引槽内有配重钢丝绳(6)绕过,配重钢丝绳(6)的一端接分绳器(4)的下部,另一端再绕过装在塔架(8)顶部中间的配重顶轮(1)接位于塔架(8)内的配重(7),分绳器(4)的上部与左吊笼钢丝绳(11)和右吊笼钢丝绳(5)的一端联接,左吊笼钢丝绳(11)绕过装在塔架(8)顶部左边的左吊笼顶轮(3)后另一端与在塔架(8)外左侧的左吊笼(12)联接,右吊笼钢丝绳(5)绕过装在塔架(8)顶部右边的右吊笼顶轮(2)后另一端与在塔架(8)外右侧的右吊笼(9)联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称式双吊笼人货施工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曳引轮(10),配重顶轮(1)、左吊笼顶轮(3)和右吊笼顶轮(2)上都有2-4个曳引槽,且每个曳引槽内都有一根相应的钢丝绳绕过。3.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对称式双吊笼人货两用施工升降机,其特征在于左吊笼(12)与配重(7)之间的左吊笼钢丝绳(11)、分绳器(4)、配重钢丝绳(6)的长度是当左吊笼(12)运行到最高点时,配重(7)的底部刚好着地;右吊笼(9)与配重(7)之间的右吊笼钢丝绳(5)、分绳器(4)、配重钢丝绳(6)的长度也是当右吊笼(9)运行到最高点时,配重(7)的底部刚好着地。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对称式双吊笼人货两用施工升降机,配重钢丝绳绕过装在塔架内底部的曳引轮后一端接分绳器的下部,另一端再绕过装在塔架顶部中间的配重顶轮接位于塔架内的配重,左、右吊笼钢丝绳的一端接分绳器的上部,另一端分别绕过左、右吊笼顶轮后分别与塔架外左、右两侧的左、右吊笼联接,所以本技术结构简单,效率高、安全、功耗少、增加了载重量,广泛应用于建筑工地用于提升人及货物。文档编号B66B7/06GK2291397SQ9721391公开日1998年9月16日 申请日期1997年4月3日 优先权日1997年4月3日专利技术者谭锦泉 申请人:谭锦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对称式双吊笼人货两用施工升降机,包括塔架(8),其特征在于在塔架(8)底部内装有主机曳引轮(10),曳引轮(10)的曳引槽内有配重钢丝绳(6)绕过,配重钢丝绳(6)的一端接分绳器(4)的下部,另一端再绕过装在塔架(8)顶部中间的配重顶轮(1)接位于塔架(8)内的配重(7),分绳器(4)的上部与左吊笼钢丝绳(11)和右吊笼钢丝绳(5)的一端联接,左吊笼钢丝绳(11)绕过装在塔架(8)顶部左边的左吊笼顶轮(3)后另一端与在塔架(8)外左侧的左吊笼(12)联接,右吊笼钢丝绳(5)绕过装在塔架(8)顶部右边的右吊笼顶轮(2)后另一端与在塔架(8)外右侧的右吊笼(9)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锦泉
申请(专利权)人:谭锦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