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三峡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能够通航、发电和消能的一体化船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24657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6 22:21
一种能够通航、发电和消能的一体化船闸,上游人字工作闸门、左闸墙、右闸墙、闸室底板、输水系统、发电厂房、尾水系统和下游人字工作闸门,上游人字工作闸门和下游人字工作闸门之间设有闸室底板,闸室底板两侧分别设有左闸墙、右闸墙,左闸墙、右闸墙均设有发电厂房,发电厂房采用水轮发电机组;闸室底板两侧设有输水系统和尾水系统;闸室底板下方设有空腔,输水系统和尾水系统上均设有支线管路,支线管路与闸室底板下方的空腔连接,闸室底板上分布设有大量沿竖直方向的通孔。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有效利用船舶过闸过程中,由于大量水流高度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能量,将此部分能量进行利用,同时能够减小水流的冲击力,对水流进行消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利通航领域,特别是一种能够通航、发电和消能的一体化船闸
技术介绍
船舶在过闸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水流由上游流至下游方向,这一部分水流由于重力的作用,携带着大量的势能,这部分势能如果能够加以利用,在环保节能工程方面将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专利集通航、发电和泄洪为一体的船闸(申请号为CN201210021671.7),公开了一种能够通航、发电和泄洪的船闸,虽然能够满足通航发电,但是在通航和泄洪的过程中,尤其是泄洪过程中,由于船闸上下游的水流为高速水流,其流速能够达到50m/s甚至更尚,这样的尚速水流在进入丨?室的过程中,对丨?室的丨?墙和人字丨?门对冲击力非常的尚,长期的冲击会对闸室造成一定影响,因此该专利需要配套设置消能装置。同时,在泄洪的过程中,船舶也不能锚泊在航道内,需要另行建造锚泊港湾。因此,寻求一种船闸通航发电结构形式,既能够充分利用闸室通航用的水资源发电,也可以不用设置专门的弃水消能工,使得船闸通航与发电、消能三者充分有机结合起来,既避免了航运弃水,又增加了水力发电量,还省去了闸室充水、排水消能工作,又节省了工程投资,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通航、发电和消能的一体化船闸,能够有效利用船舶过闸过程中,由于大量水流高度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能量,将此部分能量进行利用,同时能够减小水流的冲击力,对水流进行消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能够通航、发电和消能的一体化船闸,上游人字工作闸门、左闸墙、右闸墙、闸室底板、输水系统、发电厂房、尾水系统和下游人字工作闸门,上游人字工作闸门和下游人字工作闸门之间设有闸室底板,闸室底板两侧分别设有左闸墙、右闸墙,左闸墙、右闸墙上均设有发电厂房,发电厂房采用水轮发电机组;闸室底板两侧设有输水系统和尾水系统,输水系统一端位于上游闸首,另一端与发电厂房底部的水轮机连接,尾水系统一端位于下游闸首,另一端与发电厂房底部的水轮机连接,输水系统和尾水系统连通上游和下游河道;闸室底板下方设有空腔,输水系统和尾水系统上均设有支线管路,支线管路与闸室底板下方的空腔连接,闸室底板上分布设有多个通孔。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输水系统上设有第一引水闸阀,输水系统上的支线管路上设有第二引水闸阀;尾水系统上设有第一尾水闸阀,尾水系统上的支线管路上设有第二尾水闸阀。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一引水闸阀位于输水系统、支线管路连接点与输水系统上游端之间的输水系统上,第一尾水闸阀位于尾水系统、支线管路连接点与输水系统上游端之间的输水系统上。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闸室底板采用1-1.5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闸室底板上的通孔连接闸室与闸室底板下方的空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能够通航、发电和消能的一体化船闸,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利用在船闸两侧设置水轮发电机组,通过通航过程中,水流的流动带动水轮发电机组的工作,从而进行发电,实现了对通航过程中水流变化产生的能量的利用。采用在闸室底板上设置大量通孔的结构,当高速水流由底板下方的空腔进入闸室内部时,通过与底板底面的碰撞进行消能,同时也通过通孔逐渐低速流入闸室内部,避免了高速水流对闸室闸墙和人字工作门的冲击,也省去了船闸建造过程中对消能装置的投入与建设,降低了闸室建造的成本;通过船闸底部的输水系统、尾水系统及支线管路之间的开闭配合,在上游水流进入闸室内、闸室内水流进入下游的过程中,可以对水流所携带的势能进行两次利用并发电,提升发电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不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上游闸首1,上游人字工作闸门2,左闸墙3,右闸墙4,闸室底板5,输水系统6,第一引水闸阀7,第二引水闸阀8,发电厂房9,尾水系统10,第一尾水闸阀11,第二尾水闸阀12,下游人字工作闸门13,下游闸首14。【具体实施方式】如图中,一种能够通航、发电和消能的一体化船闸,上游人字工作闸门2、左闸墙3、右闸墙4、闸室底板5、输水系统6、发电厂房9、尾水系统10和下游人字工作闸门13,其特征是:上游人字工作闸门2和下游人字工作闸门13之间设有闸室底板5,闸室底板5两侧分别设有左闸墙3、右闸墙4,左闸墙3、右闸墙4上均设有发电厂房9,发电厂房9采用水轮发电机组;闸室底板5两侧设有输水系统6和尾水系统10,输水系统6—端位于上游闸首1,另一端与发电厂房9底部的水轮机连接,尾水系统10—端位于下游闸首14,另一端与发电厂房9底部的水轮机连接,输水系统6和尾水系统10连通上游和下游河道;闸室底板5下方设有空腔,输水系统6和尾水系统10上均设有支线管路,支线管路与闸室底板5下方的空腔连接,闸室底板5上分布设有多个通孔。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输水系统上设有第一引水闸阀,输水系统上的支线管路上设有第二引水闸阀;尾水系统上设有第一尾水闸阀,尾水系统上的支线管路上设有第二尾水闸阀。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一引水闸阀位于输水系统、支线管路连接点与输水系统上游端之间的输水系统上,第一尾水闸阀位于尾水系统、支线管路连接点与输水系统上游端之间的输水系统上。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闸室底板5采用1-1.5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闸室底板5上的通孔连接闸室与闸室底板5下方的空腔。船只从上游航道通过船闸在驶入下游航道之前,关闭人字闸门2和13、闸阀11与8,水流经开启的闸阀7、输水系统6带动水轮机转轮发电,发电水流经开启的闸阀12流入闸室底板5的空腔,最后通过闸室底板5的进出水孔均匀、缓慢地注入闸室,闸室水位上升至上游航道水库水位齐平,完成第一次发电,此时机组停止转动,不再发电。关闭闸阀7与12,上游人字闸门2打开,船只经过上闸首1驶入闸室,关闭上游人字门2,打开闸阀8与11,水流经闸阀8、输水系统6进入厂房水道内带动水轮机转轮发电,完成第二次发电,发电水流经开启的闸阀11、尾水系统10汇入下游河道,直至闸室水位下降至与下游航道水位齐平,打开下游人字闸门13,船只从闸室内经下闸首14驶出,进入下游航道。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利用在船闸两侧设置水轮发电机组,通过通航过程中,水流的流动带动水轮发电机组的工作,从而进行发电,实现了对通航过程中水流变化产生的能量的利用。并且利用在闸室底板上设置通孔的方式,降低水流的冲击速度,减小对闸室的冲击破坏效果,也省去了消能装置的建设投入,降低了船闸建造成本。且每一次通航能够两次带动水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充分利用了通航弃水,在通航弃水能量循环利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主权项】1.一种能够通航、发电和消能的一体化船闸,上游人字工作闸门(2)、左闸墙(3)、右闸墙(4)、闸室底板(5)、输水系统(6)、发电厂房(9)、尾水系统(10)和下游人字工作闸门(13),其特征是:上游人字工作闸门(2)和下游人字工作闸门(13)之间设有闸室底板(5),闸室底板(5)两侧分别设有左闸墙(3)、右闸墙(4),左闸墙(3)、右闸墙(4)上均设有发电厂房(9),发电厂房(9)采用水轮发电机组; 闸室底板(5)两侧设有输水系统(6)和尾水系统(10),输水系统(6)—端位于上游闸首(1),另一端与发电厂房(9)底部的水轮机连接,尾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够通航、发电和消能的一体化船闸,上游人字工作闸门(2)、左闸墙(3)、右闸墙(4)、闸室底板(5)、输水系统(6)、发电厂房(9)、尾水系统(10)和下游人字工作闸门(13),其特征是:上游人字工作闸门(2)和下游人字工作闸门(13)之间设有闸室底板(5),闸室底板(5)两侧分别设有左闸墙(3)、右闸墙(4),左闸墙(3)、右闸墙(4)上均设有发电厂房(9),发电厂房(9)采用水轮发电机组;闸室底板(5)两侧设有输水系统(6)和尾水系统(10),输水系统(6)一端位于上游闸首(1),另一端与发电厂房(9)底部的水轮机连接,尾水系统(10)一端位于下游闸首(14),另一端与发电厂房(9)底部的水轮机连接,输水系统(6)和尾水系统(10)连通上游和下游河道;闸室底板(5)下方设有空腔,输水系统(6)和尾水系统(10)上均设有支线管路,支线管路与闸室底板(5)下方的空腔连接,闸室底板(5)上分布设有多个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依松卢晓春欧阳照唐肖阳师利强刘冬临陈渴鑫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