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2375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群管理的电梯控制装置包括,乘场呼叫登记手段、轿厢控制手段、运转控制手段及根据交通量信息对所述运转控制手段产生控制信息的学习手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学习手段包括,交通量统计处理手段、时间区间分割判定手段、统计存储器和学习控制信息作成手段。由于能检出一天内交通量流动显著变化的时间,因而能以最佳的分割时间区间进行正确的群管理,使这种管理更为合理。(*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把一天大致分成一定数从而设定分割时间区间(分割时间带),相应于这种分割时间区间进行群管理的电梯控制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对一天的上、下车负荷量(交通量)的变动作统计处理从而能作出最优化分割时间区间的电梯控制装置。近年来,对多个电梯轿厢作群管理的电梯控制装置,通过采用微型计算机,使根据大量信息的运算处理的高度控制成为可能。例如,备有通过对一天内大楼内的交通量作统计处理、跟踪易变的交通量并能修正群管理的学习功能的电梯控制装置已开始常见。一般地,人们早已知道,大楼内的交通量,会因早晨上班时间区间和白天平常时间区间、上升方向和下降方向等种种因素而变动。由此,在例如特开昭58-113085号公报中所提出的一种把一天分割成一定数、设定分割时间区间,并以这些分割的时间区间单位作统计处理、作成控制信息的电梯控制装置的方案。在这里,所谓把一天进行分割的一定数,信赖于学习手段和运转手段的处理器的处理能力及存储器的容量等,通常分割成24或36。但是,在上述文献中,以每个分割时间区间内的交通量能达到均等的方式设定分割时间区间。即,由于仅仅是在交通量少的时间区间,把一个分割时间区间设定得长些,而在交通量多的时间区间,把一个分割时间区间设定得短一些,故实际上,大楼内的交通量特征所划分的时间和各分割时间区间的阶段时间未必一致,因而,不能正确地反映大楼内的交通量的特征。如上所述的现有的电梯控制装置,由于单纯以每个分割时间区间内的交通量能达到均等的方式设定各分割时间区间,因而存在不能反映实际的大楼内的交通量的特征、不能进行最佳群管理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旨在提供一种以一天内交通量的变动特征能划分的方式设定分割时间区间、从而可能灵活地跟踪大楼内交通量变动的群管理的电梯控制装置。涉及本专利技术的电梯控制装置,在学习手段中设置根据交通量信息,统计处理每个单位时间区间内交通量统计处理手段、根据来自该交通量统计处理手段的统计结果,设定把一天分割为多个分割时间区间的时间区间分割判定手段、储存分割时间区间和统计结果的统计存储器、根据分割时间区间和统计结果,产生控制信息的学习控制信息作成手段。在本专利技术中,交通量统计处理手段抽出前后邻近的交通量;时间区间分割判定手段把与邻近的交通量类似的交通量的单位时间区间作为同一分割时间区间加以设定,同时,当分割时间区间超过一定时间时,即设定下一个分割时间区间。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方框图。图2和图3分别是表示统计存储器内储存空间的说明图。图4是用图解表示每个单位时间区间的交通量的说明图。图5是用图解表示对图4的交通量作加权修正时的修正交通量的说明图。图6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动作的流程图。图7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分割时间区间的说明图。图中,1是乘电梯场所(以下简称乘场)呼叫登记手段,1a是乘场呼叫信息,2是轿厢控制手段,2a是交通量信息,3是运转控制手段,3a是运转指令,4是学习手段,4a是控制信息,41是交通量统计处理手段,42是时间区间分割判定手段,43是统计存储器,44是学习控制信息作成手段,I是单位时间区间,FU(I)是5分钟内上升交通量,FD(I)是5分钟内下降交通量,FU(I)是5分钟内上升修正交通量,FD(I)是5分钟内下降修正交通量。又,图中,同一符号表示相同或相当部分。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方框图,图中,1是在每个乘场按升降区别设置的乘场呼叫登记手段、2是进行各电梯轿厢(未图示)控制的轿厢控制手段、3是根据来自各乘场呼叫登记手段1的乘场呼叫信息1a及来自各轿厢控制手段2的交通量信息2a等,产生运转指令3a的运转控制手段。4是从通过运转控制手段3输入的交通量信息2a学习大楼内上、下车的状态(交通状态),从而产生控制信息4a的学习手段,它由根据交通量信息2a进行交通量的统计处理的交通量统计处理手段41、根据来自交通量统计处理手段41的统计结果,把一天分割成一定数从而设定分割时间区间的时间区间分割判定手段42、存储分割时间区间和统计结果等的统计存储器43、根据分割时间区间及统计结果,产生对运转控制手段3的控制信息4a的学习控制信息作成手段44组成。图2和图3表示在统计存储器43中形成的存储空间的说明图,图2表示每个楼层的上升交通量及下降交通量、图3表示每个单位时间区间内上升交通量及下降交通量。在图2中,J是大楼内的楼层(这里,J=1-10)、I表示以5分钟的间隔把1天分割成288个单位时间区间(I=0-287)。又,GU+(J,I)是对J层的单位时间区间I的上升方向乘车负荷,GU-(J,I)是上升方向下车负荷,GD+(J,I)是下降方向乘车负荷,GD-(J,I)是下降方向下车负荷,它们各自的单位与负荷人数相当。在图3中,单位时间区间I,分别对应于I=0为0∶00-0∶05、I=1为0∶05-0∶10……I=287为23∶55-24∶00,FU(I)是每个单位时间区间I的全部楼层在5分钟内的上升交通量,FD(I)表示5分钟内下降交通量。图4是用图解表示5分钟内上升交通量FU(I)及5分钟内下降交通量的说明图,图5是用图解表示在单位时间区间I的前后,加权处理后的5分钟内上升修正交通量FU(I)及5分钟内下降修正交通量FD(I)的说明图,图6是用于说明学习手段4动作的流程图,图7是表示最终被存储在统计存储器43中的一定数的分割时间区间的说明图。下面,参照图1至图7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动作加以说明。对于大楼内时刻变化的交通量,是根据由设置在各电梯轿厢内的秤装置(未图示)检测出的乘车负荷量和下车负荷量进行测量,并成为交通量信息2a,从轿厢控制手段2输入至运转控制手段3。在该交通量信息2a中,包含有停止层、方向等,各电梯轿厢,每次在乘场停止时,通过轿厢控制手段2把交通量信息2a传送到运转控制手段3。又,各轿厢控制手段2将轿厢呼叫信息等和交通量信息2a一起向运转控制手段3传送,乘场呼叫登记手段1把乘场呼叫信息1a等传送到运转控制手段3。运转控制手段3以一定周期把交通量信息2a传送到交通量统计处理手段41,交通量统计处理手段41例如每隔5分钟累积交通量信息2a然后加以统计处理。即,求出每5分钟内的各层的上、下车负荷量,如图2及图3那样储存在统计存储器43内。现在,若以一天最初的0时00分-0时05分的单位时间区间(I=0)中,在各楼层J出现的乘客的统计为例,5分钟内上升交通量FU(0)及5分钟内下降交通量FD(0)表示为FU(O) - (1/2)ΣJ = 1M{GU + (J ,O) + GU - (J ,O)}]]>FD(O) = (1/2)ΣJ - 1M{GD + (J,O) + GD-(J,O)}]]>式中,M是最大楼层数,在这里,M=10。下面,对于各单位时间区间I,通过同样地求出全楼层的交通量,进行一天内的交通量统计。若以时间轴作为横轴,把该统计结果图解化即如图4那样。其次,虽然能根据示于图4的交通量的特征,设定一定数的分割时间区间,但如果直接采用图4的数据,恐怕会过份第三地检测出交通量的变化。为此,交通量统计处理手段41,在进行分割时间区间的设定处理前,用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控制装置,备有产生来自大楼内各乘场的乘场呼叫信息的乘场呼叫登记手段、控制所述大楼内的各电梯轿厢和产生轿厢呼叫信息及交通量信息的轿厢控制手段、根据所述乘场呼叫信息和轿厢呼叫信息,产生对所述各电梯轿厢的运转指令的运转控制手段、根据所述交通量信息,对所述运转控制手段产生控制信息的学习手段;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对电梯轿厢进行群管理的电梯控制装置中,所述学习手段包括,根据所述交通量信息,统计处理每个单位时间区间的交通量的交通量统计处理手段、根据来自该交通量统计处理手段的统计结果,把一天分割成多个分割时间区间加以设定的时间区间分割判定手段、储存所述分割时间区间及所述统计结果的统计存储器、根据所述分割时间区间及所述统计结果,产生所述控制信息的学习控制信息作成手段;  所述交通量统计处理手段抽出前后邻近的交通量;所述时间区间分割判定手段把所述交通量与所述邻近交通量相类似的单位时间区间作为同一的分割时间区间加以设定及当该分割时间区间超过一定时间时,设定下一个分割时间区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天野雅章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