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向闭合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18699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6 18:42
一种反向闭合伞,包括中棒、伞布和伞架,伞架包括上巢,固定设置在中棒上端;下巢,活动套设在中棒上,具有上巢体和下巢体;主骨,一端与下巢体铰接,另一端与伞布外沿连接;支骨,一端与上巢铰接,另一端与主骨的第一位置铰接,第一位置位于主骨的中段;拉弯机构,连接在上巢体与主骨之间,在开伞过程中由主骨和支骨将伞布撑开,在撑开过程中由拉弯机构将主骨的末段向下拉弯使伞布外沿朝下,在收伞过程中拉弯机构释放主骨,使主骨在自身弹性作用下自然伸直使伞布向上收拢,实现反向闭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伞,尤其涉及一种反向闭合伞
技术介绍
伞作为常用的避雨遮阳工具被广泛应用,传统的伞在收伞状态伞布的外沿朝向把手,导致直骨伞的开合幅度大,不利于在狭小空间进行伞的展开和闭合,另外在雨水天气伞布会附着大量雨水,在收伞后伞布的积水会滴落到地板上,造成地板湿滑,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已有多种的反向闭合伞,反向闭合伞在收伞状态伞布的外沿背向把手,这样可克服直骨伞开合幅度大的问题,另外还可将伞布的潮湿面收拢在内,防止伞布积水滴落在外污染环境。如专利号为ZL200420001653.3公开的一种反向雨伞,包括双伞面结构、伞杆、伞架、移动撑条装置及单向集水装置,双伞面结构含外伞面和内伞面,伞架包括上伞架和下伞架;上伞架附设于外伞面上,上伞架包含若干根上撑条、上翻转撑条和夹紧弹簧,每一根上撑条的内端与伞杆上的限位挡块连接,所述的上撑条从伞杆径向往外伸出,上翻转撑条与上撑条末端铰接;下伞架附设于内伞面上,下伞架包含若干根下翻转撑条,每一根下翻转撑条的内端与伞杆上的下环形接头连接,所述下翻转撑条从伞杆径向往外伸出;单向集水装置装于伞杆上端;夹紧弹簧设置在上撑条、上翻转撑条和下翻转撑条之间,用于在开伞状态使上撑条和上翻转撑条展开直线延伸,使伞布外沿朝下排水,上述伞架的组装并不方便,在结构上也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的反向闭合伞。本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种反向闭合伞,包括中棒、伞布和伞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架包括:上巢,固定设置在中棒上端;下巢,活动套设在中棒上,具有上巢体和下巢体;主骨,一端与下巢体铰接,另一端与伞布外沿连接;支骨,一端与上巢铰接,另一端与主骨的第一位置铰接,第一位置位于主骨的中段;拉弯机构,连接在上巢体与主骨之间,用于在开伞状态将主骨的末段向下拉弯使伞布外沿朝下,在收伞状态释放主骨使之自然伸直。进一步的,所述拉弯机构包括第一滑套,活动套设在下巢体与第一位置之间的主骨上;限位块,固定设置在主骨的第二位置,第二位置位于第一位置与主骨末端之间;第二滑套,活动套设在限位块与主骨末端之间的主骨上;第一拉杆,一端与上巢体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滑套铰接;第二拉杆,一端与第一滑套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滑套铰接;设置成在开伞状态,第二滑套被限位块限制在第二位置,使第一、第二拉杆将主骨的末段向下拉弯。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与主骨末端之间的中段。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位置大致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与主骨末端之间的中点。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位置大致位于所述主骨的中点。进一步的,所述下巢具有用于手握的下段。进一步的,所述中棒上段设置有用于使所述下巢保持在开伞状态的第一制动机构,所述中棒下段设置有用于使所述下巢保持在收伞状态的第二制动机构。进一步的,所述主骨、支骨、第一、第二拉杆为弹性树脂和/或弹性金属。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套与第一、第二拉杆之间通过铰链相互铰接;所述第二滑套与第二拉杆之间通过铰链相互铰接。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伞架主要由上巢、下巢、主骨、支骨和拉弯机构组成,在开伞过程中由主骨和支骨将伞布撑开,在撑开过程中由拉弯机构将主骨的末段向下拉弯使伞布外沿朝下,在收伞过程中拉弯机构释放主骨,使主骨在自身弹性作用下自然伸直使伞布向上收拢,实现反向闭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等优点。拉弯机构的工作原理为:在下巢上下移动过程中,第一拉杆可推动第一滑套在主骨上滑动,从而使第二拉杆带动第二滑套在主骨上滑动,在开伞过程中第二滑套被限位块限制在第二位置无法继续滑动,使第一、第二拉杆将主骨的末段向下拉弯,在收伞过程中第二滑套向远离限位块的方向滑动,从而释放主骨,实现收伞,拉弯机构由第一、第二拉杆、第一、第二滑套和限位块组成,整体结构简单,动作精确且组装方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开伞状态。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收伞状态。图3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和图3所不,一种反向闭合伞,包括中棒1、伞布6和伞架。中棒1为中空的金属管,其上段设置有用于使下巢3保持在开伞状态的第一制动机构81,中棒1下段设置有用于使下巢3保持在收伞状态的第二制动机构82,中棒1和第一、第二制动机构81、82的结构为公知的现有技术,在这里不再详细说明。伞架包括上巢2、下巢3、若干主骨4、若干支骨5和若干拉弯机构,拉弯机构包括第一拉杆71、第一滑套72、第二拉杆73、第二滑套75和限位块74,主骨4、支骨5、第一、第二拉杆71、73为弹性树脂和/或弹性金属。上巢2固定设置在中棒1的上端;下巢3活动套设在中棒1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上巢体31、下巢体32和手握部33 ;主骨4的一端铰接在下巢体32上,另一端通过连接套41与伞布6的外沿连接,若干主骨4圆周分布在下巢体32上并沿径向延伸;支骨5的一端铰接在上巢2上,另一端通过铰链与主骨4的第一位置铰接,第一位置大致在主骨4的中点位置,若干支骨5圆周分布在上巢2上并沿径向延伸,支骨5与主骨4 一一对应配置。拉弯机构与主骨4 一一对应配置,拉弯机构的第一滑套72活动套设在下巢体32与第一位置之间的主骨4上;限位块74固定设置在主骨4的第二位置,第二位置大致位于第一位置与主骨末端之间的中点;第二滑套75活动套设在限位块74与主骨末端之间的主骨4上;第一拉杆71 一端与上巢体31铰接,另一端通过铰链与第一滑套72铰接,若干拉弯机构的第一拉杆71圆周分布在上巢体31上并沿径向延伸;第二拉杆73—端通过铰链与第一滑套72铰接,另一端通过铰链与第二滑套75铰接;设置成在开伞状态,第二滑套75被限位块74限制在第二位置无法继续向中棒1方向移动,使第一、第二拉杆71、73将主骨4的末段向下拉弯;上述第一、第二位置可根据主骨4被拉弯的效果、以及开/收伞是否顺利作适当调整。上巢2与支骨5的铰接结构、上巢体31与第一拉杆71的铰接结构、下巢体32与主骨4的铰接结构为公知的现有技术,在这里不再详细说明。具体工作方式:第一拉杆71、第一滑套72与下巢体32之间的第一连线、上巢体31与下巢体32之间的第二连线围成一个三角形,由于第一拉杆71和第二连线长度不变,因此,使用者把持手握部33带动下巢3上下移动过程中,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发生变化,致使第一连线的长度发生变化,即第一滑套72被第一拉杆71推动在主骨4上滑动,第一滑套72的滑动通过第二拉杆73带动第二滑套75在主骨4上滑动,在开伞过程中第二滑套75被限位块74限制在第二位置无法继续向中棒1方向移动,使第一、第二拉杆71、73将主骨4的末段向下拉弯,在收伞过程中第二滑套75向远离限位块74的方向滑动,从而释放主骨4,主骨4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向上伸直,实现收伞。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反向闭合伞,包括中棒、伞布和伞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架包括: 上巢,固定设置在中棒上端; 下巢,活动套设在中棒上,具有上巢体和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向闭合伞,包括中棒、伞布和伞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架包括:上巢,固定设置在中棒上端;下巢,活动套设在中棒上,具有上巢体和下巢体;主骨,一端与下巢体铰接,另一端与伞布外沿连接;支骨,一端与上巢铰接,另一端与主骨的第一位置铰接,第一位置位于主骨的中段;拉弯机构,连接在上巢体与主骨之间,用于在开伞状态将主骨的末段向下拉弯使伞布外沿朝下,在收伞状态释放主骨使之自然伸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煌黄小源
申请(专利权)人:梅花晋江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