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能接收结构及无线电能接收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17949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6 18: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能接收结构及无线电能接收模块,所述电能接收结构以磁共振式方式耦合电能发射板传输的能量,传输距离远,并且电能接收结构中的无线充电主板和电能接收线圈采用空心结构,可以从各个方向获得传输的能量,传输效率高,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电能接收线圈、无线充电器件和无线充电主板采用堆叠式的放置结构,可使得充电模块体积小巧,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充电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电能接收结构及无线电能接收模块
技术介绍
在我们日常生活以及商业活动中,充电和数据传输所需要的电线难免有不便之处,例如无法找到插口或忘记携带充电电线,基于用户的日常需求,无线充电技术由于可以摆脱电线的束缚正快速推向于市场。显而易见,无线充电技术需要有无线电能发射平台和电能接收平台,在一些公共场所,如机场、咖啡店或娱乐场等公共场所,已经建立了无线充电的发射平台,例如日前星巴克咖啡店已经提供了磁感应的无线充电服务,其将无线电能发射板固定在桌子平面内,然后将对应的无线电能接收模块放置在无线电能发射板上,无线电能接收模块跟手机接入,就可以实现给手机充电,而当前的技术瓶颈在于,由于磁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距离较短,受距离的限制,基于磁感应式的无线电能接收模块必须与发射平台紧密接触,其应用场合非常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电能接收结构及无线电能接收模块,电能接收线圈和无线充电主板均为中间镂空结构,且电能接收线圈放置于所述无线充电主板之上,电能接收线圈和无线充电主板相隔一定的间距以放置无线充电器件,本专利技术的电能接收结构和电能发射板以磁共振式方式传输能量,效率高,距离远。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能接收结构,用以接收与其隔离的电能发射板传输的能量,所述电能接收结构包括电能接收线圈、无线充电主板和无线充电器件,所述电能接收线圈为中间空心的线圈结构,所述电能接收线圈和所述无线充电主板叠加放置,所述电能接收线圈和无线充电器电连接至所述无线充电主板上,且所述电能接收线圈和无线充电主板相隔一定的间距以放置所述无线充电器件;其中,所述电能接收结构以电磁共振的方式耦合所述电能发射板传输的能量。优选的,所述无线充电主板为中间具有一通孔的空心结构,且所述电能接收线圈的中间空心部分和所述无线充电主板的中间通孔重合。优选的,所述电能接收线圈和无线充电主板相隔一定的距离具体为:当所述无线充电器件的厚度大于等于1mm时,则所述电能接收线圈和无线充电是相隔的距离至少为所述无线充电器件的厚度;当所述无线充电器件的厚度小于1_时,则所述电能接收线圈和无线充电主板相隔的距离至少为1mm。进一步的,所述无线充电器件包括谐振电容、整流电路、直流变换电路和滤波电路,所述谐振电容和所述电能接收线圈谐振工作以耦合所述电能发射板的空间磁场,以获得对应的交变电压;所述整流电路接收所述交变电压以转换为第一直流电压;所述直流变换电路接收所述第一直流电压以转换为期望值的第二直流电压;所述滤波电路接收所述第二直流电压进行滤波处理后产生输出电压以给用电设备充电。进一步的,所述无线充电主板的其中一侧上设置有输出接口,所述输出接口用以将电能接收结构输出的电压输出给用电设备。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无线电能接收模块,用以接收与其隔离的电能发射板传输的能量,并转换为期望的输出电压供给用电设备,所述充电模块包括电能接收线圈、无线充电主板、无线充电器件和外壳,所述电能接收线圈为中间空心的线圈结构,所述电能接收线圈和所述无线充电主板叠加放置, 所述电能接收线圈和所述无线充电器电连接至所述无线充电主板上,且所述电能接收线圈和无线充电主板相隔一定的间距以放置所述无线充电器件;所述外壳以规则的形状包围所述电能接收线圈、无线充电主板和无线充电器件,以形成一个充电整体;其中,所述无线电能接收模块以电磁共振的方式耦合所述电能发射板传输的能量。优选的,所述无线充电主板为中间具有一通孔的空心结构,且所述电能接收线圈的中间空心部分和所述无线充电主板的中间通孔重合。优选的,所述电能接收线圈和无线充电主板相隔一定的距离具体为:当所述无线充电器件的厚度大于等于1mm时,则所述电能接收线圈和无线充电是相隔的距离至少为所述无线充电器件的厚度;当所述无线充电器件的厚度小于1mm时,则所述电能接收线圈和无线充电主板相隔的距离至少为1mm。进一步的,所述无线充电器件包括谐振电容、整流电路、直流变换电路和滤波电路,所述谐振电容和所述电能接收线圈谐振工作以耦合所述电能发射板的空间磁场,以获得对应的交变电压;所述整流电路接收所述交变电压以转换为第一直流电压;所述直流变换电路接收所述第一直流电压以转换为期望值的第二直流电压;所述滤波电路接收所述第二直流电压进行滤波处理后产生输出电压以给用电设备充电。进一步的,所述无线充电主板的其中一侧上设置有输出接口,所述输出接口用以将无线电能接收模块输出的电压传输给用电设备。进一步的,所述外壳还包括有输出端口,所述输出端口与所述无线充电主板的芯片输出接口位置相对应,以将无线电能接收模块输出的电压传输给用电设备。优选的,所述外壳为中间实心结构或中间具有通孔的空心结构,当所述外壳为中间具有通孔的空心结构时,则所述外壳的通孔部分与所述电能接收线圈和无线充电主板的中间空心部分重合。根据上述的电能接收结构及无线电能接收模块,电能接收线圈和无线充电主板均为中间镂空结构,且电能接收线圈放置于所述无线充电主板之上,电能接收线圈和无线充电主板相隔一定的间距以放置无线充电器件,本专利技术的电能接收结构和充电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电能接收结构和电能发射板以磁共振式方式传输能量,效率高且距离远;2)电能接收线圈采用空心线圈结构,并且没有设置屏蔽层,使得空间磁场可以从各个角度耦合到电能接收线圈中,能量传输效率高;3)无线充电主板采用中间局部镂空结构,同样可以使得空间中更多的磁场穿过主板被耦合至电能接收线圈中,进一步提高能量传输效率; 4)充电模块无需跟发射平台直接接触也可以实现无线充电,充电模块可以跟发射平台隔离一定的距离或是成一定的角度均可以实现无线充电。5)采用电能接收线圈、无线充电器件和无线充电主板堆叠式的放置结构,可使得充电模块体积小巧,便于携带。【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无线电能接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中无线电能接收模块的反面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图1中无线电能接收模块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图1中无线电能接收模块的第一应用示意图;图5所示为图1中无线电能接收模块的第二应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几个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涵盖任何在本专利技术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为了使公众对本专利技术有彻底的了解,在以下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详细说明了具体的细节,而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专利技术。参考图1,所示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无线电能接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无线电能接收模块用以接收与其隔离的电能发射板传输的能量,并转换为期望的输出电压供给用电设备,所述无线电能接收模块包括电能接收结构和外壳,所述电能接收结构包括电能接收线圈、无线充电主板和无线充电器件,如图1所示,所述电能接收线圈为采用中间空心线圈的结构,这里,所述空心线圈结构为四周有绕线中间无绕线的线圈缠绕结构,四周绕线可以形成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或椭圆形等规则的几何形状,采用中间空心结构能更好地耦合电能发射板产生的空间磁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无线充电主板也设置为中间具有通孔的空心结构,其中,所述电能接收线圈和所述无线充电主板叠合放置,且两者中间空心部分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能接收结构,用以接收与其隔离的电能发射板传输的能量,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接收结构包括电能接收线圈、无线充电主板和无线充电器件,所述电能接收线圈为中间空心的线圈结构,所述电能接收线圈和所述无线充电主板叠加放置,所述电能接收线圈和无线充电器电连接至所述无线充电主板上,且所述电能接收线圈和无线充电主板相隔一定的间距以放置所述无线充电器件;其中,所述电能接收结构以电磁共振的方式耦合所述电能发射板传输的能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丙晨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微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