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谭锦泉专利>正文

建筑升降机塔架高度的升高和降低方法及其专用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1301546 阅读:3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升降机塔架高度的升高和降低方法及其的专用设备,工作主机安装在塔架的顶部的顶梁上,顶梁的下面装有可以与吊笼联接的顶升架,当吊笼升到最高位置时吊笼与顶升架连成一体,吊笼与塔架的纵向之间装有升降机构,工作人员就在带工作底面的顶升架内安装或者拆卸塔架,通过升降机构每次使吊笼、顶升架和顶梁升高或降低一个塔架标准节的距离,这样而不要站在塔架的顶部工作,升高或降低塔架时安全方便、简单。(*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升降机,特别是一种建筑升降机塔架高度的升高和降低方法及其的专用设备目前,建筑工地用升降机,尤其是吊笼置于塔架内的升降机,例如曳引主机下置式升降机,如果要将塔架高度升高或降低,一般在施工现场操作人员站在塔顶将塔架每节塔架单独安装或拆除,这样,存在以下缺点在升高或降低塔架过程中,工作人员是站立在塔架顶的顶台上,在几十米甚至几百米的塔架上工作,由于塔架周围没有安装防护围栏,况且在塔架顶的平台上即使系安全带,安全带的固定点也只能是塔架顶平台下的杆件,当万一出现意外情况时,虽有安全带,出事的工作人员仍要摔下几米,身体可能会碰撞到塔架上,塔相当危险,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即使在塔架顶周围设有安装防护围栏,虽然解决了安全问题,但搭设安装防护围栏,不仅耗时费功、相当困难,而且塔架升高或降低后要重新安装塔顶复杂的钢丝绳系统及定滑轮系统,工作量相当大、耗时;况且用以升高或降低塔架的材料、工具要用人力或其他运输设备运到塔架顶的平台上或地下,效率低、费用高;而另外一种建筑工地用施工机械-塔吊的塔架升高或降低是利用塔吊的悬臂吊先将整件标准节塔架吊起送塔架顶部的外套架上,然后用塔架与外套架之间的顶升机构将外套架及塔吊的悬臂吊一起与塔架分开一段距离,再将整件标准节塔架安装进去,结构复杂,造价、使用成本高,而在建筑工地用塔式升降机上因没有悬臂等结构限制,无法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方便的升高和降低塔架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专用于升高或降低塔架的专用设备。本专利技术是这样来实现上述目的的建筑升降机塔架高度的升高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a)当吊笼升到最高位置时将吊笼与带工作面的、顶部装有顶梁的顶升架用连接件连成一体;b)在吊笼的底部以上与塔架顶部以下位置、吊笼与塔架的纵向之间安装能使吊笼、顶升架和顶梁相对于塔架升降一段不小于一个塔架标准节距离的升降机构;c)将顶梁与塔架之间的连接件拆卸;d)用升降机构使吊笼、顶升架和顶梁相对于塔架升高一段不小于一个塔架标准节的距离;e)在顶升架的工作面内分别安装塔架四角的标准节立杆,再安装塔架横杆和斜拉杆;f)安装完上一节的塔架后如要再升高一节塔架,则用升降机构使吊笼、顶升架和顶梁相对于塔架降低以使顶梁托在刚刚安装好的那节塔架上或者在顶梁不托在刚刚安装好的那节塔架上的情况下,用吊笼的停承装置和/或断绳保护装置打开栓住塔架,以便吊笼不会向下移动,在吊笼的底部以上与塔架顶部以下位置、吊笼与塔架的纵向之间重新安装使吊笼、顶升架和顶梁相对于塔架能升降一段不小于一个塔架标准节距离的升降机构,重复上述步骤d)、e);g)安装完上一节的塔架后如不再升高塔架,则用升降机构使吊笼、顶升架和顶梁相对于塔架降低以使顶梁托在刚刚安装好的那节塔架上,使建筑升降机恢复到运送物料的状态。建筑升降机塔架高度的降低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h)当吊笼升到最高位置时将吊笼与带工作面的、顶部装有顶梁的顶升套用连接件连成一体;i)在吊笼的底部以上与塔架的即将要拆卸的那一节以下一节塔架以下位置、吊笼与塔架的纵向之间安装使吊笼、顶升架和顶梁相对于塔架能升降一段不小于一个塔架标准节距离的升降机构,j)将顶梁与塔架之间的连接件拆卸;k)用升降机构使吊笼、顶升架和顶梁相对于塔架升高以使顶梁不托在塔架上;l)在顶升架的工作面内分别拆卸塔架横杆和斜拉杆,再拆卸塔架四角的标准节立杆;m)用升降机构使吊笼、顶升架和顶梁相对于塔架下降一段不大于一个塔架标准节的距离;n)要再降低塔架,在用吊笼的停承装置和/或断绳保护装置打开栓住塔架,以便吊笼不会向下移动,如此时顶梁不托在塔架情况下,在吊笼的底部以上与塔架的即将要拆卸的那一节以下一节塔架以下位置、吊笼与塔架的纵向之间拆卸并重新安装使吊笼、顶升架和顶梁相对于塔架能升降一段不小于一个塔架标准节距离的升降机构后,使停承装置和/或断绳保护装置卷收不栓住塔架,重复步骤l)、m)或者在顶梁托在塔架上的情况下重复步骤k)、l)、m);o)如不再降低,则使顶梁托在塔架上,使建筑升降机恢复到运送物料的状态。建筑升降机塔架高度升高和降低方法的专用设备,是在塔架的顶部有用于安装工作主机的顶梁,顶梁的下面装有可以与吊笼联接的、带工作面的顶升架,当吊笼升到最高位置时顶梁只与吊笼和顶升架连成一体而不与塔架连成一体,吊笼的下部以上位置、吊笼与塔架的纵向之间装有使吊笼相对于塔架升降的、且升降高度不小于一个塔架标准节的升降机构。吊笼的下部以上位置、吊笼与塔架的纵向之间对称地安装有两个升降机构。由于工作主机安装在塔架的顶部的顶梁上,顶梁的下面装有可以与吊笼联接的、带工作底面的顶升架,当吊笼升到最高位置时吊笼与顶升架连成一体,吊笼与塔架的纵向之间装有使吊笼相对于塔架升降的、且升降高度不小于一个塔架标准节的升降机构,工作人员就在带工作底面的顶升架内安装或者拆卸塔架,升降塔架时,通过升降机构每次使吊笼、顶升架和顶梁升高或降低一个塔架标准节的距离,这样而不要站在塔架的顶部工作,升高或降低塔架时安全方便、简单。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具体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顶梁升高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顶梁升高状态示意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顶梁升高状态示意图;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建筑升降机塔架高度的升高方法是按下列步骤进行a)当吊笼2升到最高位置时将吊笼2与带工作面的、顶部装有顶梁4的顶升架12用连接件连成一体;b)在吊笼2的底部以上与塔架1顶部以下位置、吊笼2与塔架1的纵向之间安装能使吊笼2、顶升架12和顶梁4相对于塔架1升降一段不小于一个塔架标准节距离的升降机构;c)将顶梁4与塔架1之间的连接件拆卸;d)用升降机构使吊笼2、顶升架12和顶梁4相对于塔架1升高一段不小于一个塔架标准节的距离;e)在顶升架12的工作面内分别安装塔架四角的标准节立杆,再安装塔架横杆和斜拉杆;f)安装完上一节的塔架后如要再升高一节塔架,则用升降机构使吊笼2、顶升架12和顶梁4相对于塔架1降低以使顶梁4托在刚刚安装好的那节塔架上,或者在顶梁4不托在刚刚安装好的那节塔架1上的情况下,用吊笼2的停承装置和/或断绳保护装置打开栓住塔架1,以便吊笼2不会向下移动,在吊笼2的底部以上与塔架1顶部以下位置、吊笼2与塔架1的纵向之间重新安装能使吊笼2、顶升架12和顶梁4相对于塔架1升降一段不小于一个塔架标准节距离的升降机构,重复上述步骤d)、e);g)安装完上一节的塔架后如不再升高塔架,则用升降机构使吊笼2、顶升架12和顶梁4相对于塔架1降低以使顶梁4托在刚刚安装好的那节塔架上,使建筑升降机恢复到运送物料的状态即将顶梁4与塔架1用连接件连接,将吊笼2与配重连接在一起并安装好工作主机及定滑轮等,将吊笼2与顶升架12之间的连接件拆卸。吊笼2的停承装置和/或断绳保护装置在吊笼2上下移动时不打开以便使吊笼2上下移动,而在升降机构不工作即吊笼2不作上下移动时,虽然顶梁4也会托在塔架1上,停承装置和/或断绳保护装置打开栓住塔架1以便使吊笼2确保不会向下移动;最好在步骤a)之后使吊笼2与配重不连接在一起的。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建筑升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建筑升降机塔架高度的升高方法,其特征在于:a)当吊笼(2)升到最高位置时将吊笼(2)与带工作面的、顶部装有顶梁(4)的顶升架(12)用连接件连成一体;b)在吊笼(2)的底部以上与塔架(1)顶部以下位置、吊笼(2)与塔架(1)的纵向之 间安装能使吊笼(2)、顶升架(12)和顶梁(4)相对于塔架(1)升降一段不小于一个塔架标准节距离的升降机构;c)将顶梁(4)与塔架(1)之间的连接件拆卸;d)用升降机构使吊笼(2)、顶升架(12)和顶梁(4)相对于塔架(1)升高一段 不小于一个塔架标准节的距离;e)在顶升架(12)的工作面内分别安装塔架四角的标准节立杆,再安装塔架横杆和斜拉杆;f)安装完上一节的塔架后如要再升高一节塔架,则用升降机构使吊笼(2)、顶升架(12)和顶梁(4)相对于塔架(1)降低以使 顶梁(4)托在刚刚安装好的那节塔架上,或者在顶梁(4)不托在刚刚安装好的那节塔架(1)上的情况下,用吊笼(2)的停承装置和/或断绳保护装置打开栓住塔架(1),以便吊笼(2)不会向下移动,在吊笼(2)的底部以上与塔架(1)顶部以下位置、吊笼(2)与塔架(1)的纵向之间重新安装升降机构,重复上述步骤d)、e);g)安装完上一节的塔架后如不再升高塔架,则用升降机构使吊笼(2)、顶升架(12)和顶梁(4)相对于塔架(1)降低以使顶梁(4)托在刚刚安装好的那节塔架上,使建筑升降机恢 复到运送物料的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锦泉何开长黄结球李宝强
申请(专利权)人:谭锦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