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移动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0798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0 2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移动电源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移动电源,包括可拆分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下壳体内包括控制电路板和电池槽两部分,上壳体顶部设置有可绕轴旋转的翻盖,翻盖通过旋转轴安装在上壳体内,翻盖侧面设置有限位销和磁铁安装孔,磁铁安装孔内安装有磁铁,翻盖上设置有电流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电路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到下壳体的控制电路板上,下壳体侧面还设置有电源开关和状态切换开关,电源开关与状态切换开关通过导线连接到控制电路板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电源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移动电源
技术介绍
随着数码产品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而数码产品的电源的发展始终无法满足广大用户的使用要求,移动电源随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移动电源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广大用户使用数码产品时对电源的要求,但是遇到使用时间特别长,或者户外活动比较久,而使用一个移动电源无法得到满足时,如果再带另外一个移动电源的话,就比较浪费,经济性不好,外在家庭或者同事旅游的时候,一个移动电源无法满足多人使用。另外,在现有移动电源中,大部分移动电源自身充电需要使用交流电,人们在野出旅行或者工作中,不能随时随地使用到交流电,这就会导致不能及时给移动电源自身充电,从而使得移动电源不能给数码产品充电。而且,现有的移动电源的输入和输出端口不使用时暴露在外面,外部的灰尘和水份等杂质容易进入移动电源的输入和输出端口,影响了移动电源的充电和放电效果,甚至影响了移动电源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司的技术人员研发了一种新型移动电源,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移动电源,包括可拆分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下壳体内包括控制电路板和电池槽两部分,上壳体顶部设置有可绕轴旋转的翻盖,翻盖通过旋转轴安装在上壳体内,翻盖侧面设置有限位销和磁铁安装孔,磁铁安装孔内安装有磁铁,翻盖上设置有电流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电路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到下壳体的控制电路板上,下壳体侧面还设置有电源开关和状态切换开关,电源开关与状态切换开关通过导线连接到控制电路板上。>在本技术方案中,移动电源的上壳体与下壳体是可拆分的,可采用塑料注塑成型技术生产,这样会使得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密封性更好,且更加便于批量生产,下壳体内包括控制电路板和电池槽两部分,控制电路板部分主要用来对整个移动电源进行控制,保护充放电控制、状态切换控制、移动电源照明功能的控制等,电池槽主要用来放置圆形电池和条形电池两种不同形状的电池,上壳体顶部设置有可绕轴旋转的翻盖,翻盖通过旋转轴安装在上壳体内,翻盖侧面设置有限位销和磁铁安装孔,磁铁安装孔内安装有磁铁,当需要使用移动电源时,可以将翻盖饶着旋转轴转动使得翻盖上的电流输入端口、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暴露在空气中,便于移动电源的充放电,当不需要使用移动电源时,旋转翻盖,将翻盖至于上壳体内,使得翻盖上的各个输入输出端位于上壳体内,不与外界直接接触,减少外界灰尘通过输出输入端口进入移动电源内部,影响移动电源的使用寿命。翻盖上设置有电流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电路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到下壳体的控制电路板上,电流输入端口是用来对电池槽内的电池进行充电,使用外部的交流电进行充电,第一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是用来将存储在电池槽内电池里的电池中的电流输出给数码产品充电,采用第一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两种不同的输出端口满足多种数码产品的充电电压与充电电流的要求。下壳体侧面还设置有电源开关和状态切换开关,电源开关与状态切换开关通过导线连接到控制电路板上,下壳体的侧面设置有电源开关和状态切换开关,电源开关可以用来控制整个移动电源的开关,状态切换开关可以对移动电源的充电放电模式进行切换,当切换到充电模式时,使用电源线将移动电源连接到外部的交流电路中,对电池槽内的圆形电池或条形电池进行充电,当切换到放电模式时,使用电源线连接移动电源的第一输出端或第二输出端对外部的数码产品进行充电。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电池槽的横向周边设置有圆形电池端口,电池槽的纵向周边设置有条形电池端口,圆形电池端口与条形电池端口通过电源线与控制电路板相连。电池槽的横向周边设置有圆形电池端口,可以对圆形电池进行充放电控制,电池槽的纵向周边设置有条形电池端口,可以对条形电池进行充放电控制,在本技术方案中,电池槽内的圆形电池或条形电池可以不经过充电,直接对外部的数码产品进行充电,也就是说,当用户不能及时连接到交流电路时,可以通过购买新的圆形电池或者条形电池安装在电池槽内,然后通过电源线连接第一输出端口或第二输出端口给数码产品充电。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壳体表面还设置有散热孔,散热孔的设置便于将移动电源内部因为充放电产生的热量释放,有效延长了移动电源内的电池和整个移动电源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翻盖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之间设置有灯泡,灯泡通过导线连接在控制电路板上,下壳体的侧面还设置有灯泡开关,灯泡开关通过导线连接到控制电路板上。这样的设计使得移动电源具有了手电筒的功能,可以用来在夜晚进行照明。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翻盖表面设置有指示灯,指示灯通过导线连接到控制电路板上。指示灯的作用可以用来显示移动电源内电池存储电量的多少状态。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输出端的输出电压为5V,输出电流为2.1A,第二输出端的输出电压为5V,输出电流10A。两种不同输出电流设计可以满足对大部分数码产品的充电。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电路板对电池槽的不同形状的电池进行充放电控制,采用两种不同的输出端口可以对不同的数码产品进行充电,同时,本专利技术可以使用现有的圆形电池或条形电池对数码产品进行充电,可以摆脱对交流电的依赖,方便在野外使用,而且,本专利技术还具有照明功能,方便夜晚使用,而且将移动电源的电流输入端口与电流输出端口设置在翻盖内,通过可绕轴旋转,可以将电流输入端口与电流输出端口置于上壳体内,这样起到一定的防尘作用,能够延长移动电源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翻盖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上壳体与下壳体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壳体,2-下壳体,3-翻盖,301-指示灯,302-限位销,303-磁铁安装孔,304-磁铁,305-旋转轴,4-第一输出端,5-第二输出端,6-电流输入端,7-灯泡,8-散热孔,9-电源开关,10-状态切换开关,11-灯泡开关,12-电池槽,12-条形电池端口,14-圆形电池端口,15-控制电路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实施例:如图1和图2,一种新型移动电源,包括可拆分的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下壳体2内包括控制电路板15和电池槽12两部分,上壳体1顶部设置有可绕轴旋转的翻盖3,翻盖3通过旋转轴305安装在上壳体1内,翻盖3侧面设置有限位销302和磁铁安装孔303,磁铁安装孔303内安装有磁铁304,翻盖3上设置有电流输入端6、第一输出端4和第二输出端5,电路输入端、第一输出端4和第二输出端5通过导线连接到下壳体2的控制电路板15上,第一输出端4的输出电压为5V,输出电流为2.1A,第二输出端5的输出电压为5V,输出电流10A。两种不同输出电流设计可以满足对大部分数码产品的充电,下壳体2侧面还设置有电源开关9和状态切换开关10,电源开关9与状态切换开关10通过导线连接到控制电路板15上。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电池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移动电源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分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内包括控制电路板和电池槽两部分, 所述上壳体顶部设置有可绕轴旋转的翻盖,所述翻盖通过旋转轴安装在所述上壳体内,所述翻盖侧面设置有限位销和磁铁安装孔,所述磁铁安装孔内安装有磁铁,所述翻盖上设置有电流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电路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到所述下壳体的控制电路板上,所述下壳体侧面还设置有电源开关和状态切换开关,所述电源开关与状态切换开关通过导线连接到所述控制电路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分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内包括控制电路板和电池槽两部分,所述上壳体顶部设置有可绕轴旋转的翻盖,所述翻盖通过旋转轴安装在所述上壳体内,所述翻盖侧面设置有限位销和磁铁安装孔,所述磁铁安装孔内安装有磁铁,所述翻盖上设置有电流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电路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到所述下壳体的控制电路板上,所述下壳体侧面还设置有电源开关和状态切换开关,所述电源开关与状态切换开关通过导线连接到所述控制电路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槽的横向周边设置有圆形电池端口,所述电池槽的纵向周边设置有条形电池端口,所述圆形电池端口与所述条形电池端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劲松秦传保毛明权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迈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