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0563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梯的门装置,所述电梯包括出入口框和乘降门(110、110),所述出入口框设置在从乘降场通到升降通路的出入口(102)上,由上框(103)和纵框(102、102)构成,所述乘降门隔开间隔地配置在该出入口框上,由门栏(104)引导,开闭上述出入口框的开口部,其中,在上述乘降门(110、110)的上部和侧部和底部上具备阻止烟的侵入的隔烟部件(120、130、111)。上述侧部的隔烟部件(130)与底部的隔烟部件(111)在下方相接触,与上部的隔烟部件(120)在上方相接触。(*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止烟从电梯的乘降场出入口向升降通路内流入或者从升降通路内向乘降场一侧流出的门装置的改进。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表现「烟的侵入」的情况下,意味着烟的流入和流出中的任一种或者两者。
技术介绍
作为现有的装置,提出了图3至图5中所示的装置。图3为现有的电梯用门装置的主视图,图4为图3的A-A线向视图,图5为图3的B-B线向视图。在这些图中,101为在电梯乘降场出入口向两侧打开的乘降门,102为出入口的纵框,103为出入口的上框,104为门栏,由纵框102、上框103、门栏104包围着乘降场出入口的开口部。105a为设置在门101的侧部上、堵塞和纵框102之间的间隙的隔烟材料,105b为堵塞门101和上框103之间的间隙的隔烟材料,105c为插入门栏104的槽104a中、堵塞间隙的隔烟材料。另外,106为安装各个隔烟材料105a、105b、105c的螺钉。这样构成的门装置由设置在门101周围的隔烟材料105a、105b、105c在关门时堵塞出入口纵框102、出入口上框103、门栏104之间的间隙,从而即使发生火灾,也不使烟向升降通路内流入,并不使烟通过升降通路向其他楼层的楼道扩散(例如参照日本国公开技术公报昭50-79184号、日本国公开特性公报昭63-112389号)。但是,在现有的装置中,由于隔烟材料105a、105b、105c始终与对向的部件相接触,所以因门的正常开闭而磨损,其结果将必须要适当维修。另外,顺畅地进行乘降门101的开闭非常困难,经常受到滑动音的困扰。而且,最近的电梯中增加了不带机械室的电梯,即驱动马达或控制盘等成为火源的机器配置在升降通路内的电梯(所谓无机械室电梯),与火灾发生时建筑物中成为火源的情况相配合,必须要采取即使烟的侵入方向来自乘降场、升降通路的任一侧也能够适当地防止其侵入的对策。另外,在现有的装置中,如图6所示,特别是在乘降门101相互的上方和下方上相当于门的部分的间隙107或图18的箭头所示部位,三个以上的部件相对向,所以还缺少堵塞间隙,适当地防止烟的侵入的措施。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烟性能优良的电梯的门装置,在通常的门开闭时尤其不会带来障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在包括出入口框和乘降门,所述出入口框设置在从乘降场通到升降通路的出入口上,由上框和纵框构成,所述乘降门隔开间隔地配置在该出入口框上,由门栏引导,开闭出入口框的开口部的门装置的电梯中,在乘降门的上部和侧部和底部、或者与乘降门的上部和侧部和底部对向的对向部件中的至少一方上具备阻止烟的侵入的隔烟部件。另外,本专利技术是在包括出入口框和乘降门,所述出入口框设置在从乘降场通到升降通路的出入口上,由上框和纵框构成,所述乘降门由隔开间隔地配置在该出入口框上,由门栏引导,开闭出入口框的开口部的高速门和低速门构成的门装置的电梯中,在高速门以及低速门的上部和侧部和底部、或者与高速门以及低速门的上部和侧部和底部对向的对向部件的至少一方上具备阻止烟的侵入的隔烟部件。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电梯的门装置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门装置第1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为现有的电梯用乘降场隔烟门装置的主视图。图4为图3的A-A线向视图。图5为图3的B-B线向视图。图6为说明现有技术的问题点的附图。图7为图2中门装置下部的局部主视图。图8为图7中门装置上部的局部主视图。图9为图2的P部放大图。图10为图7的Q部放大图。图11为图7的A-A线向视图。图12为图7的B-B线向视图。图13为图7的C-C线向视图。图14为图8的R部放大图。图15为图14的D-D线向视图。图16为表示乘降门和纵框以及上框的关系的分解放大立体图和局部主视图。图17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其他实施例的与图15相对应的附图。图18为说明现有技术的问题点的附图。图19为表示乘降门和纵框以及上框的关系的其他的分解放大立体图和局部主视图。图20为表示门和上框之间的间隙以及门相互间的间隙的俯视图。图21为表示门和上框之间的间隙的侧视图。图22为说明由支架堵塞了烟的进入通路的侧视图。图23为说明由遮蔽材料堵塞了门相互间的间隙的立体图。图24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门装置第2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5为图24的A-A线向视放大图。图26为图24的B-B线向视放大图。图27为图24的C-C线向视图。图28为图27的Z部放大图。图29为图27的D-D线向视图。图30为图24的E-E线向视图。图31为图27的F-F线局部向视图。图32为表示高速门和上框以及纵框的关系的立体图。图33为图32的俯视图。图34为表示低速门和高速门侧上部和上框的关系的立体图。图35为表示低速门和上框以及纵框的关系的立体图和局部放大图。图36为对本实施例的效果加以说明的附图。图37为表示本实施例的其他构成例的附图。图38为本专利技术的门装置第3实施例中上锁装置的整体图。图39为图38的B-B线向视图。图40为说明该上锁装置的动作的附图。图4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门装置的局部主视图。图42为图40的左侧视图。图43为表示门装置的其他实施例的主视图。图44为图33的右侧视图。图45为表示关门力增强装置的其他构成例的主视图。图46为表示关门力增强装置的另一构成例的主视图。图47为表示隔烟机构的剖视图。图48为表示隔烟机构的上部结构的剖视图。图49为设置在上部的隔烟部件的剖视图。图50为表示隔烟机构的下部结构的剖视图。图51为设置在下部的隔烟部件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第1实施例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用门装置的第1实施例加以说明。在图1中所示的电梯中,包围从乘降场通到升降通路中的开口部地配备有上框103以及左右一对的纵框102、102,同时在该开口部上配备有从中央向两侧打开的左右一对对开的乘降门110、110。门110、110吊在可往返移动地卡合在滑轨4上的一对吊架109、109上。另外,在开口部的下缘上配备有门栏104,门110、110的下端部可滑动地嵌在门栏104中。图2为表示本实施例的门装置的俯视图,图7为图2中的门装置下部的局部主视图,图8为图7中的门装置上部的局部主视图,图9为图2的P部放大图,图10为图7的Q部放大图,图11为图7的A-A线向视图,图12为图7的B-B线向视图,图13为图7的C-C线向视图,图14为图8的R部放大图,图15为图14的D-D线向视图,图16为表示乘降门110和纵框102的关系的分解放大立体图和局部主视图。图中,与图3至图6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分。图8中所示的110为吊在门吊架109上的门,110a(图2、图7、图9、图10、图12中的附图标记)为被门栏104的槽104a引导的导块,经由支架110b(图12中的附图标记)安装在门110的底部上。图10和图11中所示的111为例如具备朝向前端扩开的左右一对突片的阻燃性橡胶构成的隔烟材料,经由支架110c嵌合在凹部中而安装在乘降门110的底部上,并设置在导块110a的安装部分之外的部分上。虽然在这种乘降门110中未示出,但众所周知,是始终附与了由重锤产生的关门力的结构。图10和图13中所示的112、112’为设置在乘降门110的侧部上的具有隔烟材料的作用的橡胶门挡,下垂到下方进入门栏104的槽104a中,即下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的门装置,所述电梯包括出入口框和乘降门,所述出入口框设置在从乘降场通到升降通路的出入口上,由上框和纵框构成,所述乘降门隔开间隔地配置在该出入口框上,由门栏引导,开闭上述出入口框的开口部,其特征是,在上述乘降门的上部和侧部和底部、或者与上述乘降门的上部和侧部和底部对向的对向部件中的至少一方上具备阻止烟的侵入的隔烟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诸留充吉田宏行入江敦史山内水木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夏特股份有限公司富士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