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逆变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01516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0 1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逆变柜,包括立式框架,立式框架内沿纵向间隔设有若干层用于支撑逆变组件的绝缘横板,绝缘横板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立式框架左右两侧内壁上;逆变组件包括固定于立式框架顶部的散热风机模块、固定于立式框架上部的逆变模块、所述逆变模块下方的输入输出隔离开关模块、固定于输入输出隔离开关模块下方的晶闸管模块、固定于晶闸管模块下方且位于立式框架底部的变压器、分别固定于变压器后部两侧的电感和固定于晶闸管模块前侧的微断保护及信号接口模块;还包括一与立式框架一侧前部铰接的门板,门板内侧壁上固定有一控制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降低了逆变柜的重心,提高逆变柜整体的稳定性,达到抗强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逆变柜
技术介绍
逆变柜是把直流电转变成交流电的设备。它主要由开关电路,接口电路、逆变桥、控制逻辑和滤波电路等组成。由于逆变柜中逆变组件体积大、数量多,导致布局难度大,甚至会因为逆变柜布局导致用户使用或检修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逆变柜,实现内部布局更加合理。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逆变柜,包括一立式框架,所述立式框架内沿纵向间隔设有若干层用于支撑固定逆变组件的绝缘横板,所述绝缘横板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立式框架左右两侧内壁上;所述逆变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立式框架顶部的散热风机模块、固定于散热风机模块下方且位于所述立式框架上部的逆变模块、固定于所述逆变模块下方的输入输出隔离开关模块、固定于所述输入输出隔离开关模块下方且位于所述立式框架中部的晶闸管模块、固定于所述晶闸管模块下方且位于所述立式框架底部的变压器、分别固定于所述变压器后部两侧的电感和固定于所述晶闸管模块前侧的微断保护及信号接口模块;还包括一与所述立式框架一侧前部铰接的门板,所述门板内侧壁上固定有一控制单元。进一步的,还包括一与所述散热风机模块电连接的风机电源控制模块,所述风机电源控制模块固定于所述逆变模块的一侧且靠近所述门板与立式框架的连接处。进一步的,还包括一加热除湿器,所述加热除湿器固定于所述立式框架的底部且位于所述变压器的前部右侧。进一步的,所述微断保护及信号接口模块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微型断路器和信号接口模块,所述微型断路器右上方设有若干个交流保险丝,所述接口信号模块包括自左向右设置的模拟量输入接口和干接点信号接口。进一步的,所述微断保护及信号接口模块还包括一交流滤波板,所述交流滤波板固定于所述交流保险丝的下方。进一步的,所述逆变模块包括IGBT模块和吸收电容模块;所述IGBT模块的IGBT和吸收模块中的吸收电容按竖直方向排列且与所述立式框架的竖直中心面对称分布,所述吸收电容与IGBT之间采用塑封母排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逆变模块的前侧还设有直流保险丝,所述直流保险丝与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逆变柜将质量体积大的变压器固定于立式框架的底部,降低逆变柜的重心,提高逆变柜整体的稳定性及抗震强度;同时将逆变组件设置与立式框架的前部,不影响逆变柜靠墙或并柜之后的维护。【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专利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逆变柜的结构不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逆变柜的后视图图中:1-散热风机模块;2-风机电源控制模块;3-控制单元;4-逆变模块;5-输入输出隔尚开关模块;6-微断保护及信号接口模块;7-晶闸管模块;8-变压器;9-电感;10-加热除湿器;11-直流保险丝;12-交流保险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逆变柜,包括一立式框架,所述立式框架内沿纵向间隔设有若干层用于支撑固定逆变组件的绝缘横板,所述绝缘横板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立式框架左右两侧内壁上;所述逆变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立式框架顶部的散热风机模块1、固定于散热风机模块1下方且位于所述立式框架上部的逆变模块4、固定于所述逆变模块4下方的输入输出隔离开关模块5、固定于所述输入输出隔离开关模块5下方且位于所述立式框架中部的晶闸管模块7、固定于所述晶闸管模块7下方且位于所述立式框架底部的变压器8、分别固定于所述变压器8后部两侧的电感9和固定于所述输入输出隔离开关模块5和晶闸管模块7前侧的微断保护及信号接口模块6;还包括一与所述立式框架一侧前部铰接的门板,所述门板内侧壁上固定有一控制单元3。从上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逆变柜将质量体积大的变压器8采用上下夹紧固定于立式框架的底部,降低逆变柜的重心,提高逆变柜整体的稳定性及抗震强度;另外将散热风机模块1、风机电源控制模块2、逆变模块4、输入输出隔离开关模块5、微断保护及信号接口模块6、晶闸管模块7均设置于立式框架的前部,便于变柜靠墙或并柜之后的维护;该逆变柜的后部组件少,便于底部变压器和电感的散热。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一与所述散热风机模块1电连接的风机电源控制模块2,所述风机电源控制模块2固定于所述逆变模块4的右下侧且靠近所述门板与立式框架的连接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逆变模块4上还设有直流保险丝11,所述直流保险丝11与所述逆变模块4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一加热除湿器10,所述加热除湿器10固定于所述立式框架的底部且位于所述变压器8的前部右侧。通过所述加热除湿器10对逆变柜进行相应的加热和除湿,减小逆变柜内的湿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微断保护及信号接口模块6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微型断路器和信号接口模块,所述微型断路器右上方设有若干个交流保险丝12,所述接口信号模块包括自左向右设置的模拟量输入接口和干接点信号接口。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微断保护及信号接口模块6还包括一交流滤波板,所述交流滤波板固定于所述交流保险丝12的下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逆变模块4包括IGBT模块和吸收电容模块;所述IGBT模块的IGBT和吸收模块中的吸收电容按竖直方向排列且与所述立式框架的竖直中心面对称分布,所述吸收电容与IGBT之间采用塑封母排连接。下面通过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过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该逆变柜在直流电通过输入输出隔离开关模块5中的左边的直流隔离开关后,流经直流保险丝11,然后输入至逆变模块4;经过逆变模块4后,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交流电再流过电感9、变压器8和晶闸管模块7到达输入输出隔尚开关模块5中的右边的交流开关,交流电输出经交流保险丝12到达至交流开关后到达负载;所述变压器8布置在立式框架中间底部,通过绝缘横板隔离风道,散热风机模块1、风机电控制模块2、逆变模块4、输入输出隔离开关模块5、微断保护及信号接口模块6、晶闸管模块7模块之间采用柔性连接片或电缆连接且通过所述绝缘横板间隔,避免逆变柜震动时,模块之间相互影响。综上所述,本技术的逆变柜,降低了逆变柜的重心,提高逆变柜整体的稳定性及抗震强度;同时将逆变组件设置与立式框架的前部,不影响逆变柜靠墙或并柜之后的维护;而且内部结构简化,而且减少整机成本。上列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逆变柜,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立式框架,所述立式框架内沿纵向间隔设有若干层用于支撑固定逆变组件的绝缘横板,所述绝缘横板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立式框架左右两侧内壁上;所述逆变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立式框架顶部的散热风机模块、固定于散热风机模块下方且位于所述立式框架上部的逆变模块、固定于所述逆变模块下方的输入输出隔离开关模块、固定于所述输入输出隔离开关模块下方且位于所述立式框架中部的晶闸管模块、固定于所述晶闸管模块下方且位于所述立式框架底部的变压器、分别固定于所述变压器后部两侧的电感和固定于所述晶闸管模块前侧的微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逆变柜,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立式框架,所述立式框架内沿纵向间隔设有若干层用于支撑固定逆变组件的绝缘横板,所述绝缘横板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立式框架左右两侧内壁上;所述逆变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立式框架顶部的散热风机模块、固定于散热风机模块下方且位于所述立式框架上部的逆变模块、固定于所述逆变模块下方的输入输出隔离开关模块、固定于所述输入输出隔离开关模块下方且位于所述立式框架中部的晶闸管模块、固定于所述晶闸管模块下方且位于所述立式框架底部的变压器、分别固定于所述变压器后部两侧的电感和固定于所述晶闸管模块前侧的微断保护及信号接口模块;还包括一与所述立式框架一侧前部铰接的门板,所述门板内侧壁上固定有一控制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宇杜伟许本福杨洋付明星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