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救生用充气阀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98106 阅读:3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0 11:58
一种救生用充气阀门装置,包括充气座、带有进水口的罩壳和气体分流装置,所述的充气座口部设有由密封盖封闭的贮气瓶,充气座与贮气瓶同轴线的下方设有自动充气机构,自动充气机构包括设在罩壳内沿其内孔向上滑移顶推滑块的撞杆,撞杆上设有撞杆弹簧,滑块与由撞针弹簧复位且与撞针接触,充气座内还设有进气孔,进气孔通过进气管连接气体分流装置,气体分流装置包括分流主体以及设置在分流主体内部的进气通道、第一出气通道、第二出气通道和第三出气通道,进气通道、第一出气通道、第二出气通道和第三出气通道上均设置有气接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满足多个充气囊隔舱同时充气成型,便于批量生产,避免产生误充气或贮气瓶密封盖击不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救生充气
,具体是一种救生用充气阀门装置
技术介绍
水陆两用救生充气装置适用于各种需要充气的水上救生设备,如充气式救生圈、充气式救生衣、充气式救生阀和充气式水上浮标等;也适用于陆地使用的充气设备,如充气式救生气包、野外露宿的充气式旅行床垫等。现有的水陆两用救生充气装置大多由设置在相互连接的充气座和罩壳内的自动充气机构以及设置在充气座一侧的手动充气机构组成。这种结构的自动充气机构虽然在水中使用时能自动进行充气,但是其结构复杂、机件繁多、不利于大批量生产,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撞击力不足,无法推动撞针击穿贮气瓶密封盖而产生无法充气现象,而且莲花座盖与莲花头之间的水溶环需直接承受两者施加的压力,当长期存放时,水溶环可能被压碎而产生误充气的现象;另外,该装置只能对一个充气囊进行充气,无法满足多个充气囊类产品同时、均匀充气成型的要求,从而当充气囊产品的体积较大时,无法实现快速充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满足多个充气囊隔舱同时、均匀充气成型,便于批量生产,避免产生误充气或贮气瓶密封盖击不穿的救生用充气阀门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救生用充气阀门装置,包括充气座、带有进水口的罩壳和气体分流装置,所述的充气座口部设有由密封盖封闭的贮气瓶,充气座与贮气瓶同轴线的下方设有自动充气机构,自动充气机构包括设在罩壳内沿其内孔向上滑移顶推滑块的撞杆,撞杆上设有撞杆弹簧,滑块与由撞针弹簧复位且与撞针接触,充气座内还设有进气孔,进气孔通过进气管连接气体分流装置,气体分流装置包括分流主体以及设置在分流主体内部的进气通道、第一出气通道、第二出气通道和第三出气通道,进气通道、第一出气通道、第二出气通道和第三出气通道上均设置有气接头,进气管通过气接座与进气通道上的气接头连接,充气座下方设置有水溶环和莲花头,所述的莲花头直接包围在撞杆下部的凹颈上,水溶环包围在莲花头夕卜,所述的滑块上设有腰形孔,腰形孔中设有连接充气座并防止滑块脱落的弹性销,充气座的侧端设有手动充气机构。进一步的,所述充气座上设有与贮气瓶螺纹连接的铜嵌件。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孔由进气座、密封圈和紧固螺母组成。进一步的,所述手动充气机构包括以铆钉铰接在充气座上的手动拉臂,手动拉臂上设有可推动滑块滑移的撞块,所述的手动拉臂通过拉绳连接有拉绳锤。进一步的,所述气接头与各个出气通道的连接端面设置有密封垫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自动充气机构中的莲花头直接包围在撞杆下部的凹颈上,水溶环包围在莲花头外,这种自动充气机构的撞杆在撞杆弹簧的作用下推动撞针更容易击穿贮气瓶密封盖,从而避免了无法正常充气现象的发生,水溶环为固态时,莲花头能够分担一部分撞杆弹簧的压力,从而使得水溶环不易发生断裂,使用安全稳定,不会产生误充气现象或无法充气现象;依据流量守恒和伯努利方程气压方程来设计或调节第一出气通道、第二出气通道和第三出气通道的相对位置、出气口孔径大小,控制不同出气口流量大小,实现多个容积相同或不同的气囊隔舱同时、均匀充气成形的目的。同时,通过调整出气口孔径、出气口通道与主进气通道的角度来孔子各出口的流量。本技术能够满足多个充气囊隔舱同时、均匀充气成型,便于批量生产,避免产生误充气或贮气瓶密封盖击不穿,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充气囊产品的组件。【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救生用充气阀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水溶环,2-莲花头,3-撞杆,4-撞杆弹簧,5-罩壳,6_弹性销,7_滑块,8-铆钉,9-手动拉臂,10-撞针,11- “0”型密封圈,12-撞针弹簧,13-进气座,14-密封圈,15-紧固螺母,16-铜嵌件,17-密封垫,18-充气座,19-贮气瓶,20-卡子,21-撞块,22-拉绳,23-拉绳锤,24-进气通道,25-第一出气通道,26-第二出气通道,27-第三出气通道,28-气接头,29-进气管,30-气接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救生用充气阀门装置,包括充气座18、带有进水口的罩壳5和气体分流装置,所述的充气座18 口部设有由密封盖封闭的贮气瓶19,充气座18与贮气瓶19同轴线的下方设有自动充气机构,自动充气机构包括设在罩壳5内沿其内孔向上滑移顶推滑块7的撞杆3,撞杆3上设有撞杆弹簧4,滑块7与由撞针弹簧12复位且与撞针10接触,阶梯状的撞针10通过“0”型密封圈11密封设置在充气座18的孔内,充气座18内还设有进气孔,进气孔通过进气管29连接气体分流装置,气体分流装置包括分流主体以及设置在分流主体内部的进气通道24、第一出气通道25、第二出气通道26和第三出气通道27,进气通道24、第一出气通道25、第二出气通道26和第三出气通道27上均设置有气接头28,进气管29通过气接座30与进气通道24上的气接头28连接,充气座18下方设置有水溶环1和莲花头2,所述的莲花头2直接包围在撞杆3下部的凹颈上,水溶环1包围在莲花头2外,正常状态时,水溶环1呈坚硬的固态,能够承受撞杆弹簧4长期的压力而不断裂;当水溶环1遇水即溶解断裂,莲花头2张开,撞杆3在撞杆弹簧4的作用下向上撞击,使得撞针10击穿贮气瓶,开始充气,所述的滑块7上设有腰形孔,腰形孔中设有连接充气座18并防止滑块7脱落的弹性销6,充气座18的侧端设有手动充气机构。实施例中,所述充气座18上设有与贮气瓶19螺纹连接的铜嵌件16,铜嵌件16可避免贮气瓶19直接与充气座18进行螺纹连接,从而确保贮气瓶19的连接更加紧固,贮气瓶19与铜嵌件16的结合处设置有密封垫17。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孔由进气座13、密封圈14和紧固螺母15组成。实施例中,所述手动充气机构包括以铆钉8铰接在充气座18上的手动拉臂9,手动拉臂9上设有可推动滑块7滑移的撞块21,所述的手动拉臂9通过拉绳22连接有拉绳锤23,充气座18上还设置有限制手动拉臂9动作的卡子20。实施例中,所述气接头28与各个出气通道的连接端面设置有密封垫圈。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自动充气机构中的莲花头2直接包围在撞杆3下部的凹颈上,水溶环1包围在莲花头2外,这种自动充气机构的撞杆3在撞杆弹簧4的作用下推动撞针10更容易击穿贮气瓶19的密封盖,从而避免了无法正常充气现象的发生,水溶环1为固态时,莲花头2能够分担一部分撞杆弹簧的压力,从而使得水溶环1不易发生断裂,使用安全稳定,不会产生误充气现象或无法充气现象;依据流量守恒和伯努利方程气压方程来设计或调节第一出气通道25、第二出气通道26和第三出气通道27的相对位置、出气口孔径大小,控制不同出气口流量大小,实现多个容积相同或不同的气囊隔舱同时、均匀充气成形的目的。同时,通过调整出气口孔径、出气口通道与主进气通道24的角度来孔子各出口的流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救生用充气阀门装置,包括充气座、带有进水口的罩壳和气体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气座口部设有由密封盖封闭的贮气瓶,充气座与贮气瓶同轴线的下方设有自动充气机构,自动充气机构包括设在罩壳内沿其内孔向上滑移顶推滑块的撞杆,撞杆上设有撞杆弹簧,滑块与由撞针弹簧复位且与撞针接触,充气座内还设有进气孔,进气孔通过进气管连接气体分流装置,气体分流装置包括分流主体以及设置在分流主体内部的进气通道、第一出气通道、第二出气通道和第三出气通道,进气通道、第一出气通道、第二出气通道和第三出气通道上均设置有气接头,进气管通过气接座与进气通道上的气接头连接,充气座下方设置有水溶环和莲花头,所述的莲花头直接包围在撞杆下部的凹颈上,水溶环包围在莲花头外,所述的滑块上设有腰形孔,腰形孔中设有连接充气座并防止滑块脱落的弹性销,充气座的侧端设有手动充气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善国陶旭尹亚成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振华救生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