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永宁专利>正文

一种蒸压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991200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0 0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蒸压釜系统,包括供热分汽缸和蒸压釜,供热分汽缸上连接有一密封进汽管,密封进汽管的另一端通过分支管与蒸压釜相连通,蒸压釜上均连有冷凝水流出管;供热分汽缸上还设置有直流分管一,直流分管一均与导汽进汽分汽缸向连通,直流分管一还与蒸压釜对应相连通,直流分管一上还分别对应连接有直流分管二,直流分管二均设置在导汽分汽缸上,导汽分汽缸与导汽进汽分汽缸通过连接管相连通,导汽分汽缸通过回流管一与供热分汽缸相连通,回流管一上设置有蒸汽混合喷射泵;直流分管一上分别对应连接有直流分管三,直流分管三均设置在抽真空分汽缸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提高对材料进行压力蒸养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环保
,尤其涉及一种蒸压釜系统
技术介绍
蒸压釜又称蒸养釜、压蒸釜,是一种体积庞大、重量较重的大型压力容器。蒸压釜用途十分广泛,大量应用于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管桩、灰砂砖、煤灰砖、微孔硅酸钙板、新型轻质墙体材料、保温石棉板、高强度石膏等建筑材料的蒸压养护。目前,现有的蒸压釜系统并不是很完善,安全性能不高,可能还存在泄汽等安全隐患,而且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所以,还需要研发一种能够对材料进行压力蒸养时提高安全性能的蒸压釜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蒸压釜系统,能够提高对材料进行压力蒸养时的安全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蒸压釜系统,包括供热分汽缸和若干蒸压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热分汽缸上连接有一密封进汽管,密封进汽管的另一端通过分支管与蒸压釜相连通,分支管上还设有截止阀,所述的蒸压釜上均连有冷凝水流出管;所述的供热分汽缸上还设置有若干直流分管一,直流分管一的另一端均与导汽进汽分汽缸向连通,且直流分管一还与蒸压釜对应相连通,所述直流分管一上还分别对应连接有若干直流分管二,直流分管二的另一端均设置在导汽分汽缸上,导汽分汽缸与导汽进汽分汽缸通过连接管相连通,导汽分汽缸通过回流管一与供热分汽缸相连通,且回流管一上设置有蒸汽混合喷射泵;所述的直流分管一上分别对应连接有若干直流分管三,直流分管三的另一端均设置在抽真空分汽缸上,抽真空分汽缸通过回流管二与蒸汽混合喷射泵相连通,所述的抽真空分汽缸上还设置有水式真空泵。本蒸压釜系统中的供热分汽缸通过密封进汽管和分支管能够向蒸压釜直接输送水蒸汽,同时,直流分管一能够将供热分汽缸、蒸压釜和导汽进汽分汽缸相互连通,直流分管二与导汽分汽缸向连通,导汽分汽缸通过连接管与导汽进汽分汽缸相连通,回流管一将供热分汽缸和导汽进汽分汽缸相连通,从而能够调节供热分汽缸、导汽进汽分汽缸和导汽进汽分汽缸之间水蒸汽的压强,提高对材料进行压力蒸养时的安全性;且直流分管三与抽真空分汽缸向连通,从而能够保证整个系统的密闭性来提高对材料进行压力蒸养时的稳定性。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的蒸压釜的个数为八个。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的供热分汽缸上设置有安全阀。安全阀能够提高供热分汽缸的安全性。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的流出管上设置有若干疏水阀。通过疏水阀从而能够更具实际情况来释放利用后的冷凝水。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的供热分汽缸、导汽进汽分汽缸、导汽分汽缸、抽真空分汽缸上均设置有压力表。通过压力表从而能够实时检测到供热分汽缸、导汽进汽分汽缸、导汽分汽缸、抽真空分汽缸上的压力指数。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的导汽进汽分汽缸、导汽分汽缸上均设置有手动阀。从而在系统出现问题的情况下,进行手动调节,保证系统的压强处于安全值。由上述对本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直流分管一能够将供热分汽缸、蒸压釜和导汽进汽分汽缸相互连通,导汽分汽缸通过连接管与导汽进汽分汽缸相连通,回流管一将供热分汽缸和导汽进汽分汽缸相连通,从而能够调节供热分汽缸、导汽进汽分汽缸和导汽进汽分汽缸之间水蒸汽的压强,提高对材料进行压力蒸养时的安全性;且直流分管三与抽真空分汽缸向连通,从而能够保证整个系统的密闭性来提高对材料进行压力蒸养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蒸压釜;2、供热分汽缸;3、密封进汽管;4、分支管;5、疏水阀;6、手动阀;7、流出管;8、直流分管一;9、导汽进汽分汽缸;10、直流分管二;11、导汽分汽缸;12、连接管;13、回流管一;14、蒸汽混合喷射泵;15、直流分管三;16、抽真空分汽缸;17、回流管二;18、水式真空泵;19、安全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蒸压釜系统,包括供热分汽缸2和蒸压釜1,且蒸压釜1的个数为八个。供热分汽缸2上连接有一密封进汽管3,密封进汽管3的另一端通过分支管4与蒸压釜1相连通,分支管4上还设有截止阀,蒸压釜1上均连有冷凝水流出管7。流出管7上设置有疏水阀5,通过疏水阀5从而能够更具实际情况来释放利用后的冷凝水。具体来说,供热分汽缸2上还设置有若干直流分管一8,直流分管一8的另一端均与导汽进汽分汽缸9向连通,且直流分管一8还与蒸压釜1对应相连通,所述直流分管一8上还分别对应连接有直流分管二10,直流分管二10的另一端均设置在导汽分汽缸11上。导汽分汽缸11与导汽进汽分汽缸9通过连接管12相连通,导汽分汽缸11通过回流管一13与供热分汽缸2相连通,且回流管一13上设置有蒸汽混合喷射泵14;直流分管一8上分别对应连接有直流分管三15,直流分管三15的另一端均设置在抽真空分汽缸16上,抽真空分汽缸16通过回流管二17与蒸汽混合喷射泵14相连通,抽真空分汽缸16上还设置有水式真空泵18。此外,供热分汽缸2上设置有安全阀19,从而能够提高供热分汽缸2的安全性。供热分汽缸2、导汽进汽分汽缸9、导汽分汽缸11、抽真空分汽缸16上均设置有压力表。通过压力表从而能够实时检测到供热分汽缸2、导汽进汽分汽缸9、导汽分汽缸11、抽真空分汽缸16上的压力指数。导汽进汽分汽缸9、导汽分汽缸11上均设置有手动阀6,从而在系统出现问题的情况下,进行手动调节,保证系统的压强处于安全值。本蒸压釜系统中的供热分汽缸2通过密封进汽管3和分支管4能够向蒸压釜1直接输送水蒸汽,同时,直流分管一8能够将供热分汽缸2、蒸压釜1和导汽进汽分汽缸9相互连通,直流分管二10与导汽分汽缸11向连通,导汽分汽缸11通过连接管12与导汽进汽分汽缸9相连通,回流管一13将供热分汽缸2和导汽进汽分汽缸9相连通,从而能够调节供热分汽缸2、导汽进汽分汽缸9和导汽进汽分汽缸9之间水蒸汽的压强,提高对材料进行压力蒸养时的安全性;且直流分管三15与抽真空分汽缸16向连通,从而能够保证整个系统的密闭性来提高对材料进行压力蒸养时的稳定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蒸压釜系统,包括供热分汽缸和若干蒸压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热分汽缸上连接有一密封进汽管,密封进汽管的另一端通过分支管与蒸压釜相连通,分支管上还设有截止阀,所述的蒸压釜上均连有冷凝水流出管;所述的供热分汽缸上还设置有若干直流分管一,直流分管一的另一端均与导汽进汽分汽缸向连通,且直流分管一还与蒸压釜对应相连通,所述直流分管一上还分别对应连接有若干直流分管二,直流分管二的另一端均设置在导汽分汽缸上,导汽分汽缸与导汽进汽分汽缸通过连接管相连通,导汽分汽缸通过回流管一与供热分汽缸相连通,且回流管一上设置有蒸汽混合喷射泵;所述的直流分管一上分别对应连接有若干直流分管三,直流分管三的另一端均设置在抽真空分汽缸上,抽真空分汽缸通过回流管二与蒸汽混合喷射泵相连通,所述的抽真空分汽缸上还设置有水式真空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压釜系统,包括供热分汽缸和若干蒸压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供热分汽缸上连接有一密封进汽管,密封进汽管的另一端通过分支管与蒸
压釜相连通,分支管上还设有截止阀,所述的蒸压釜上均连有冷凝水流出
管;所述的供热分汽缸上还设置有若干直流分管一,直流分管一的另一端
均与导汽进汽分汽缸向连通,且直流分管一还与蒸压釜对应相连通,所述
直流分管一上还分别对应连接有若干直流分管二,直流分管二的另一端均
设置在导汽分汽缸上,导汽分汽缸与导汽进汽分汽缸通过连接管相连通,
导汽分汽缸通过回流管一与供热分汽缸相连通,且回流管一上设置有蒸汽
混合喷射泵;所述的直流分管一上分别对应连接有若干直流分管三,直流
分管三的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永宁孙秋梅曾丽琴
申请(专利权)人:谢永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