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三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91035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0 0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边三轮车,包括摩托车体和边斗,所述边斗固定在摩托车体的一侧,所述摩托车体和边斗的上方设有车架,所述车架包括顶盖、固定在摩托车体车头处的车窗和固定在摩托车体车尾处的通风口,所述顶盖设置在车窗和通风口的上方,连接车窗和通风口,所述车窗的下方设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与边斗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边三轮车,通过车架的顶盖、车窗、通风口以及防护板的设置,就可以有效的实现车架封闭驾驶人和乘坐人空间的效果,如此在发生事故的时候驾驶人和乘坐人就不会从边三轮车上飞出而会被车架挡住,有效提升了边三轮车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边三轮车
技术介绍
目前短距离的交通工具大多数为自行车、电动车或者是摩托车,尤其是在需要去野外的时候,摩托车由于动力强劲所以比自行车和电动车更为好用,而假如人数较多的时候,那么边三轮摩托车便是不错的选择。现有的边三轮摩托车结构都是摩托车体和边斗构成,其中边斗固定在摩托车体的一侧,在边斗的下方设置一个轮子,这样就能够很好的起到人坐到边斗内,然后被摩托车体带动着运动的效果,但是这种结构的边三轮车,由于摩托车体的左右两侧均未设有保护结构,因而在边三轮车转弯的过程中及其容易出现摩托车体倾斜,导致的整个边三轮车侧翻的问题,同时,由于是敞开式的结构,在发生事故的时候人容易从车里面飞出去受伤,而且边三轮车在雨天的行驶十分的不方便,故而现有的边三轮车的安全性还是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避免人从车里飞出去、雨天的行驶更加方便的、安全性高的边三轮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边三轮车,包括摩托车体和边斗,所述边斗固定在摩托车体的一侧,所述摩托车体和边斗的上方设有车架,所述车架包括顶盖、固定在摩托车体车头处的车窗和固定在摩托车体车尾处的通风口,所述顶盖设置在车窗和通风口的上方,连接车窗和通风口,所述车窗的下方设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与边斗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热传导件,所述热传导件与摩托车体上的排气管连接,并且连接至边斗。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传导件环绕边斗设置,所述热传导件为导热管,所述导热管固定到排气管上,并且与排气管相连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边斗包括座位、设置在座位下方的踏板,所述导热管贴设在踏板上,并环绕踏板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摩托车体相对边斗的另一侧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踏板构成防翻滚支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摩托车体的前轮上设有前轮罩,所述前轮罩包括罩体,所述罩体的下侧向上凹陷形成容纳前轮的容纳腔,所述罩体上设有用于破开风阻的破风端,所述破风端设置在罩体的前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破风端包括设置在罩体前端的顶风面和从顶风面朝向罩体后端向外扩张延伸的引风面,所述顶风面和引风面形成前破风结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边斗上铰接有摇架,所述摇架的中部设置有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的两端分别铰接摇架和边斗,所述摇架的端部设置侧轮,所述侧轮与边斗分离,所述摇架和减震组件设置在边斗上形成角形结构,所述摇架和减震组件铰接在边斗的同一侧壁上,使摇架和减震组件形成锐角形结构,所述锐角形的角度为15·60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盖包括架子和棚面,所述架子设置在车窗和通风口的上方,并连接车窗和通风口,所述棚面可拆卸的连接在架子上盖住车架的上方。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车架的顶盖的设置,这样在边三轮车雨天行驶的过程中,顶盖就可以有效的将雨水阻挡在外界,如此就可以有效的使得边三轮车在雨中行驶更加的方便,而通过车窗和通风口的设置,就可以有效的提供给驾驶人驾驶所需要的视线,而通过防护板的设置,就可以有效的与车窗、顶盖和通风口组合成一个包围驾驶室的结构,如此在发生车祸的时候就不会出现人从边三轮车内飞出受伤的问题,大大的提升了边三轮车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边三轮车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边三轮车的侧视图;图3为图1中的热传导件的整体结构图;图4为图1中边斗的整体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边三轮车,包括摩托车体1和边斗2,所述边斗2固定在摩托车体1的一侧,所述摩托车体1和边斗2的上方设有车架3,所述车架3包括顶盖31、固定在摩托车体1车头处的车窗32和固定在摩托车体1车尾处的通风口33,所述顶盖31设置在车窗32和通风口33的上方,连接车窗32和通风口33,所述车窗32的下方设有防护板34,所述防护板34与边斗2连接,在边三轮车制作好以后,车架3设置在摩托车体1和边斗2的上方,其中顶盖31、车窗32、通风口33和防护板34以及下方的摩托车体1和边斗2合力构成一个封闭的空间作为驾驶室和乘坐室,这样在发生事故的时候人就不会从边三轮车上飞出去受伤,而雨天行驶的时候也不会出现雨水打到驾驶人和乘坐人身上的问题。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热传导件4,所述热传导件4与摩托车体1上的排气管5连接,并且连接至边斗2,在冬天驾驶边三轮车的时候,首先摩托车体就会产生尾气,该尾气就会进入到排气管5内,尾气上的热量就会进入到排气管5内,排气管5上就会附带热量,接着热量又会从排气管5传递到热传导件4内,热量在进入到热传导件4内以后,就会散发出来,如此便能够很好的利用尾气余热向边斗供暖了。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热传导件4环绕边斗设置,所述热传导件4为导热管,所述导热管固定到排气管5上,并且与排气管5相连通,通过将热传导件4直接设置成导热管,这样在尾气进入到排气管5内的时候,会分出一部分直接进入到导热管内,那么进入到导热管内的热量就会通过导热管散发出来,有效的为边斗取暖,故而通过这种直接将尾气进入到导热管内散发热量相比于通过排气管5后再散发热量,其热量损失会大大减小,使得尾气余热能够更好的利用于边斗供暖,,同时热传导件4是环绕边斗设置的,故而通过热传导件4散发出来的热量也会环绕边斗,如此便能够更好的利用尾气余热向边斗供暖了。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边斗2包括座位21、设置在座位21下方的踏板22,所述导热管贴设在踏板22上,并环绕踏板22设置,通过座位21的设置就可以有效的供人乘坐,而通过踏板22的设置,就可以有效的供人踩踏,同时通过将导热管贴设在踏板22上,就可以利用热气上升而冷气下降的原理,对边斗上的人实现从下向上取暖,实现热量全方位环绕边斗上的人,更好的利用汽车尾气余热进行取暖。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摩托车体1相对边斗2的另一侧设有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与踏板22构成防翻滚支架,在边三轮车转弯的时候,首先摩托车体1就会倾斜,例如当边三轮车向左转的时候,即背向边斗2的方向,摩托车体1就会向左倾斜,并且边斗2会稍微翘起,当摩托车体1倾斜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支撑板11就会与地面相接触,避免摩托车体1进一步倾斜,故而就能够有效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边三轮车,包括摩托车体(1)和边斗(2),所述边斗(2)固定在摩托车体(1)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体(1)和边斗(2)的上方设有车架(3),所述车架(3)包括顶盖(31)、固定在摩托车体(1)车头处的车窗(32)和固定在摩托车体(1)车尾处的通风口(33),所述顶盖(31)设置在车窗(32)和通风口(33)的上方,并连接车窗(32)和通风口(33),所述车窗(32)的下方设有防护板(34),所述防护板(34)与边斗(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三轮车,包括摩托车体(1)和边斗(2),所述边斗(2)固定在摩托
车体(1)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体(1)和边斗(2)的上方设有车
架(3),所述车架(3)包括顶盖(31)、固定在摩托车体(1)车头处的车窗(32)
和固定在摩托车体(1)车尾处的通风口(33),所述顶盖(31)设置在车窗(32)
和通风口(33)的上方,并连接车窗(32)和通风口(33),所述车窗(32)的
下方设有防护板(34),所述防护板(34)与边斗(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三轮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传导件(4),所述
热传导件(4)与摩托车体(1)上的排气管(5)连接,并且连接至边斗(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导件(4)环绕边
斗(2)设置,所述热传导件(4)为导热管,所述导热管固定到排气管(5)上,
并且与排气管(5)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边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斗(2)包括座位(21)、
设置在座位(21)下方的踏板(22),所述导热管贴设在踏板(22)上,并环绕
踏板(22)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边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体(1)相对边
斗(2)的另一侧设有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与踏板(22)构成防翻
滚支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边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
车体(1)的前轮上设有前轮罩(6),所述前轮罩(6)包括罩体(61),所述罩
体(61)的下侧向上凹陷形成容纳前轮的容纳腔(62),所述罩体(61)上设有
用于破开风阻的破风端(63),所述破风端(63)设置在罩体(61)的前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边三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锋
申请(专利权)人:立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