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邹玲专利>正文

加力倒挡器变挡机构定位自锁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12302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0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改进型前加力倒挡器上的关键零部件,具体涉及加力倒挡器变挡机构定位自锁板,包括板面上设置有倒挡拨套运动轨迹定位框,底部设置有定位弹簧安装柱,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加力倒挡器变挡机构定位自锁板,由于定位板与拨套之间接触面积大、接触稳定的并且带有自锁功能的定位自锁板的定位锁定结构,相对现有的技术,改变了目前现有倒挡操纵部分采用的弹簧定位头与凸起或拨叉轴的小面积接触型的不稳定的定位方式;解决目前三轮摩托车前加力倒挡器的倒挡操纵部分易失效的技术缺陷,使倒挡操纵机构操作状态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力倒挡器变挡机构定位自锁板
本技术涉及改进型前加力倒挡器上的关键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前加力倒挡器上控制操作变挡齿轮的加力倒挡器变挡机构定位自锁板。
技术介绍
为了保证三轮摩托车同时具备倒挡功能和满足在上坡或重负荷时的大扭矩需求,通常会在三轮摩托车上动力上增加前加力倒挡器,如最接近的专利文献,对比文件1中国专利CN102133861B公开的三轮摩托车前加力倒挡器,这种三轮摩托车前加力倒挡器包括由加力倒挡器左箱壳、右加力倒挡器左箱壳和连接在加力倒挡器左箱壳上的箱盖组成的箱体、设在加力倒挡器左箱壳下部内右边的轴承座,在加力倒挡器左箱壳的上边和下边分别设有与发动机连接的安装孔,一连接板设在加力倒挡器左箱壳的后面,该连接板与三轮摩托车的车架连接;一倒挡机构设在加力倒挡器左箱壳的下部内,该倒挡机构与设在加力倒挡器左箱壳下部后面的主动锥齿轮配合,该主动锥齿轮的花键套穿过连接板与发动机输出轴配合连接;一加力机构设在右加力倒挡器左箱壳的下部内,倒挡机构输出轴的左端与倒挡机构的主动轴的右端配合,倒挡机构输出轴的右端伸出箱体与万向联轴器配合连接;一中间轴设在加力倒挡器左箱壳和右加力倒挡器左箱壳的上部内,其左部与倒挡机构配合、右部与加力机构配合;一组合式操纵机构设在箱盖上,该组合式操纵机构的倒挡拨叉伸入箱体内与倒挡机构配合,该组合式操纵机构的加力拨叉也伸入箱体内与加力机构配合。其中,组合式操纵机构由倒挡操纵部分和加力操纵部分组合而成;倒挡操纵部分包括呈“Z”形的倒挡拨套,该倒挡拨套的上部与箱盖配合连接,其伸出箱体外的一端与倒挡操纵件的一端配合连接、伸入箱体内的另一端与倒挡拨叉的一端配合连接并与设在加力倒挡器左箱壳上的第一弹簧定位头紧靠,倒挡拨叉的另一端与倒挡机构的换挡齿轮两侧的边缘卡合;在倒挡操纵部分的倒挡拨套上部的一侧设有一凸起,该凸起的两侧与设在箱体上的第二弹簧定位头接触/对应;这种结构的前加力倒挡器虽然能很好的解决了倒挡和加力的功能,但由于倒挡拨套的上部定位采用凸起结构配合第二弹簧定位头(见对比文件1中附图8中凸起、附图2中的第二弹簧定位头),倒挡拨套的下部定位采用第一弹簧定位头(见对比文件1附图2以及附图5中的第一弹簧定位头)进行定位,这种定位方式,主要依靠弹簧定位头与凸起或拨叉轴的卡住定位,接触面积小,接触不稳定的定位方式,这种弹簧定位头的定位方式不能很好的进行固定,也没有自锁功能,容易造成换挡齿轮在非正常操作时进行位置变化,所以需要对现有的这种定位方式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力倒挡器变挡机构定位自锁板,改变目前三轮摩托车前加力倒挡器的倒挡操纵机构中采用弹簧定位头与凸起或拨叉轴的卡住定位的方式,使倒挡操纵机构操作状态稳定,且能进行自锁,从而保证三轮摩托车前加力倒挡器的稳定性。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加力倒挡器变挡机构定位自锁板,定位自锁板板面上设置有倒挡拨套运动轨迹定位框,定位自锁板底部设置有定位弹簧安装柱。上述技术方案的定位自锁板,适用在改进型加力倒挡器上,这种加力倒挡器加力倒挡器左箱壳表面上设置有定位自锁板运动轨迹定位槽,定位自锁板活动卡合在定位自锁板运动轨迹定位槽内,加力倒挡器左箱壳表面下端安装有自锁板定位弹簧,定位自锁板底部与固定在加力倒挡器左箱壳上的自锁板定位弹簧预紧配合。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加力倒挡器变挡机构定位自锁板,由于定位板与拨套之间接触面积大、接触稳定的并且带有自锁功能的定位自锁板的定位锁定结构,相对现有的技术,改变了目前现有倒挡操纵部分采用的弹簧定位头与凸起或拨叉轴的小面积接触型的不稳定的定位方式;定位自锁板底部设置有定位弹簧安装柱,定位弹簧安装柱与自锁板定位弹簧相互对应/配合。采用定位弹簧安装柱和自锁板定位弹簧相互对应/配合的方式,能进一步保证自锁板定位弹簧的作用力的稳定性,解决目前三轮摩托车前加力倒挡器的倒挡操纵部分易失效的技术缺陷,使倒挡操纵机构操作状态稳定。进一步限定倒挡拨套运动轨迹定位框的具体结构,限定倒挡拨套运动轨迹定位框的下部分包括第一左直线段、第一中直线段、第一右直线段,第一左直线段和第一右直线段位置高度相同,第一中直线段位置高度高于第一左直线段和第一右直线段位置,第一左直线段和第一中直线段之间、第一中直线段和第一右直线段之间平滑连接。这样的结构,能保证倒挡拨套运动轨迹定位框分为左右两个独立分开的定位区域,在每个区域内能确保倒挡拨套的位置稳定不动,被卡在由第一左直线段、第一中直线段形成的区域内或由第一中直线段、第一右直线段形成的区域内,不能任意移动,也就更进一步保证倒挡操纵部分的稳定性。更进一步,限定在倒挡拨套运动轨迹定位框的下方还设置有倒挡拨叉运动轨迹定位框,左倒挡拨叉运动轨迹定位框的下部分包括第二左直线段、第二中直线段、第二右直线段,第二左直线段和第二右直线段位置高度相同,第二中直线段位置高度高于第二左直线段和第二右直线段位置,第二左直线段和第二中直线段之间、第二中直线段和第二右直线段之间平滑连接。这样通过上面倒挡拨套运动轨迹定位框和下面倒挡拨叉运动轨迹定位框双重限位,更能确保倒挡操纵部分的稳定性,且能保证倒挡拨叉能在倒挡拨叉运动轨迹定位框的形状下进行自锁,即限定了倒挡拨叉的运动轨迹和运动范围,更能保证三轮摩托车前加力倒挡器的稳定性。再进一步,对倒挡拨套运动轨迹定位框和倒挡拨叉运动轨迹定位框形状的构成进行限定,限定倒挡拨套运动轨迹定位框的下部分为依次连接的第一左直线段、第一左斜线段、第一中直线段、第一右斜线段、第一右直线段,第一左直线段、第一左斜线段与第一右斜线段、第一右直线段以第一中直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为中心对称设置;倒挡拨叉运动轨迹定位框的下部分为依次连接的第二左直线段、第二左竖直线段、第二中直线段、第二右竖直线段、第二右直线段,第二左直线段、第二左竖直线段与第二右竖直线段、第二右直线段以第二中直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为中心对称设置。这种结构能一方面能为了方便设计和制造,采用结构对称的设计,另一方面对配合/对应的倒挡拨套、拨叉的形状都可采用对称的设计,简化结构,方便制造。为了更好的确保自锁板定位弹簧安装更稳定,限定加力倒挡器左箱壳底部与定位弹簧安装柱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定位弹簧安装座,从而保证定位自锁板工作的稳定性。进一步,限定定位弹簧安装座内嵌在加力倒挡器左箱壳底部的内部,由于内嵌在加力倒挡器左箱壳底部的内部,对弹簧的固定稳定性更好。另外,考虑到将定位弹簧安装座内嵌在加力倒挡器左箱壳底部的内部需要增加左箱盖的一定的厚度才能保证加力倒挡器左箱壳底部的内部空间,也可以限定定位弹簧安装座外嵌加力倒挡器左箱壳底部的上部,即设置在加力倒挡器左箱壳底部的上部而不是内部,这样就能减少左箱盖底部的厚度,从而节约材料,减少空间,节约成本。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加力倒挡器变挡机构定位自锁板,在常规状态时,定位自锁板在自锁板定位弹簧的作用力下处于定位自锁板运动轨迹定位槽的上端位置;在变挡过程中,通常倒挡拨套将会推动定位自锁板克服自锁板定位弹簧的作用力,使定位自锁板向下运动,同步带动拨叉左右移动,倒挡拨套和倒挡拨叉及拨叉定位凸柱运动到相应的区域时,定位自锁板又在自锁板定位弹簧的作用力下处于定位自锁板运动轨迹定位槽的上端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加力倒挡器变挡机构定位自锁板

【技术保护点】
加力倒挡器变挡机构定位自锁板,适用在改进型加力倒挡器上,这种加力倒挡器加力倒挡器左箱壳表面上设置有定位自锁板运动轨迹定位槽,其特征在于,定位自锁板活动卡合在定位自锁板运动轨迹定位槽内;定位自锁板板面上设置有倒挡拨套运动轨迹定位框,定位自锁板底部设置有定位弹簧安装柱,定位弹簧安装柱与自锁板定位弹簧相互对应/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加力倒挡器变挡机构定位自锁板,适用在改进型加力倒挡器上,这种加力倒挡器加力倒挡器左箱壳表面上设置有定位自锁板运动轨迹定位槽,其特征在于,定位自锁板活动卡合在定位自锁板运动轨迹定位槽内;定位自锁板板面上设置有倒挡拨套运动轨迹定位框,定位自锁板底部设置有定位弹簧安装柱,定位弹簧安装柱与自锁板定位弹簧相互对应/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加力倒挡器变挡机构定位自锁板,其特征在于,倒挡拨套运动轨迹定位框的下部分包括第一左直线段、第一中直线段、第一右直线段,第一左直线段和第一右直线段位置高度相同,第一中直线段位置高度高于第一左直线段和第一右直线段位置,第一左直线段和第一中直线段之间、第一中直线段和第一右直线段之间平滑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加力倒挡器变挡机构定位自锁板,其特征在于,在倒挡拨套运动轨迹定位框的下方还设置有倒挡拨叉运动轨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波
申请(专利权)人:邹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