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为林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微控制器控制的开关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73561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3 2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微控制器控制的开关电源,包括变压器T、电容C1、电感L、芯片U1、微控制器IC5、光耦IC2和电阻R1,电容C1一端分别连接变压器T线圈L1、二极管VD7正极和电源VCC,电容C1另一端分别连接变压器T线圈L2、电容C2和电容C3,变压器T线圈L2另一端连接二极管VD2正极,二极管VD2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2另一端、二极管VD8负极和电感L,电感L另一端分别连接输出端Vo、微控制器IC5电源端和电阻R3,电阻R3另一端分别连接微控制器IC5逻辑输入端和光耦IC3内光敏三极管集电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基于微控制器控制的开关电源,采用微控制器控制开关电源的关断,适用范围广,使用方便,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非常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开关电源,具体是一种基于微控制器控制的开关电源
技术介绍
开关电源由于体积小、重量轻和效率高等优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现有开关电源分为电压模式开关电源和电流模式开关电源,其中,电流模式开关电源的基本工作原理为:将输入的直流电压信号进行PWM处理和滤波处理,将进行滤波处理后的直流电压信号进行误差放大后送入比较器,比较器将该误差放大后的信号和从低通滤波器的电感上采得到的电流信号比较,根据比较后生成的电平信号生成一定占空比的PWM信号,使用PWM信号去驱动晶闸管等开关元件,得到稳定的输出电压信号。现有的开关电源大多采用一个简单的DC/DC转换器构成,不能接受信号控制关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微控制器控制的开关电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基于微控制器控制的开关电源,包括变压器T、电容Cl、电感L、芯片U1、微控制器IC5、光耦IC2和电阻Rl,所述电容Cl 一端分别连接变压器T线圈L1、二极管VD7正极和电源VCC,电容Cl另一端分别连接变压器T线圈L2、电容C2和电容C3,变压器T线圈L2另一端连接二极管VD2正极,二极管VD2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2另一端、二极管VD8负极和电感L,电感L另一端分别连接输出端Vo、微控制器IC5电源端和电阻R3,电阻R3另一端分别连接微控制器IC5逻辑输入端和光耦IC3内光敏三极管集电极,微控制器IC5逻辑输出端连接二极管VD6正极,二极管VD6负极连接电阻R4,电阻R4另一端分别连接光耦IC4内发光二极管正极和电阻R5,电阻R5另一端连接二极管VD5负极,二极管VD5正极连接控制信号Vi,光耦IC4内发光二极管负极分别连接微控制器IC5接地端、光耦IC3内光敏三极管发射极和光耦IC2内发光二极管负极,光耦IC2内发光二极管正极通过电阻Rl连接二极管VD8正极,光耦IC2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VD3负极和电容C4,二极管VD3正极连接变压器T线圈L3,变压器T线圈L3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4另一端、芯片ICl引脚S、芯片ICl引脚F、电容CM、按键S、电容C5和光耦IC4内光敏三极管发射极,芯片ICl引脚C连接光耦IC2内光敏三极管发射极,芯片ICl引脚M分别连接电容CM另一端、二极管VD4正极和光耦IC4内光敏三极管集电极,所述电容C5另一端通过电阻R2连接光耦IC3内发光二极管正极,光耦IC3内发光二极管负极分别连接二极管VD4负极和按键S另一端,所述芯片ICl 型号为 TOPSwitch FX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光耦IC2、光耦IC3和光耦IC4均采用4N25o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基于微控制器控制的开关电源,采用微控制器控制开关电源的关断,适用范围广,使用方便,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非常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基于微控制器控制的开关电源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基于微控制器控制的开关电源,包括变压器T、电容Cl、电感L、芯片U1、微控制器IC5、光耦IC2和电阻R1,电容Cl 一端分别连接变压器T线圈L1、二极管VD7正极和电源VCC,电容Cl另一端分别连接变压器T线圈L2、电容C2和电容C3,变压器T线圈L2另一端连接二极管VD2正极,二极管VD2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2另一端、二极管VD8负极和电感L,电感L另一端分别连接输出端Vo、微控制器IC5电源端和电阻R3,电阻R3另一端分别连接微控制器IC5逻辑输入端和光耦IC3内光敏三极管集电极,微控制器IC5逻辑输出端连接二极管VD6正极,二极管VD6负极连接电阻R4,电阻R4另一端分别连接光耦IC4内发光二极管正极和电阻R5,电阻R5另一端连接二极管VD5负极,二极管VD5正极连接控制信号Vi,光耦IC4内发光二极管负极分别连接微控制器IC5接地端、光耦IC3内光敏三极管发射极和光耦IC2内发光二极管负极,光耦IC2内发光二极管正极通过电阻Rl连接二极管VD8正极,光耦IC2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VD3负极和电容C4,二极管VD3正极连接变压器T线圈L3,变压器T线圈L3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4另一端、芯片ICl引脚S、芯片ICl引脚F、电容CM、按键S、电容C5和光耦IC4内光敏三极管发射极,芯片ICl引脚C连接光耦IC2内光敏三极管发射极,芯片ICl引脚M分别连接电容CM另一端、二极管VD4正极和光耦IC4内光敏三极管集电极,所述电容C5另一端通过电阻R2连接光耦IC3内发光二极管正极,光耦IC3内发光二极管负极分别连接二极管VD4负极和按键S另一端,所述芯片ICl型号为TOPSwitch FX。光耦IC2、光耦IC3和光耦IC4均采用4N2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请参阅图1,开关电源部分主要由TOPSwitch FX、光耦IC2组成,控制电路则包括微控制器IC5、光耦IC3、IC4、按钮开关S,仅当按下S时产生的信号才有效,抬起时信号不起作用,S上不需要加防抖动电路,这是因为开关电源的软起动时间(约1ms)和微控制器的复位及初始化时间能起到延迟作用,可以避开按下S时产生抖动干扰的时间;并且仅当开关被按下至少达到上述时间,才能通过微控制器接通开关电源。这就要求必须将S按到底,而不要轻轻点击一下,以确保电源起动。微控制器完成复位及初始化后检测到IC3发来的开机信号,再通过IC4去锁定开关电源。光耦IC3、IC4中的发光二级管和光敏三极管,分别用LED3和VT3、LED4和VT4表示,现将LED3接在控制端与S上端之间,VT3接在微控制器的逻辑输入端,常态下LED3上无电流通过,IC3不工作,微控制器的逻辑输出端经过隔离二极管VD6和电阻R4接LED4的正极,VT4则接在M、S脚之间。因M脚本身具有限流功能,故VT4不需要另加限流电阻,CM为多功能端的消噪电容。当用户首次按下S时,VD4导通,M脚经VD4与S脚接通,TOPSwitch FX即工作在三端模式,多功能端(M)和开关频率设定端(F)不起作用,此时LED3上有电流通过,VT3就给微控制器发出起动信号。若最初开关电源是处于关断状态(M端悬空)则首次按下S时就接通电源,输出端Vo的+5V输出电压为微控制器提供工作电源电压,微控制器接收到起动信号后就令VT4导通,使开关电源保持在接通状态,能够正常输出。当用户再次按下S时就发出关断信号,微控制器接收到信号后就执行关断程序。一旦执行完关断程序,微控制器就令VT4截止,将M端悬空,开关电源进入关断模式,此时TOPSwitch FX处于低功耗状态。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微控制器控制的开关电源,包括变压器T、电容C1、电感L、芯片U1、微控制器IC5、光耦IC2和电阻R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C1一端分别连接变压器T线圈L1、二极管VD7正极和电源VCC,电容C1另一端分别连接变压器T线圈L2、电容C2和电容C3,变压器T线圈L2另一端连接二极管VD2正极,二极管VD2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2另一端、二极管VD8负极和电感L,电感L另一端分别连接输出端Vo、微控制器IC5电源端和电阻R3,电阻R3另一端分别连接微控制器IC5逻辑输入端和光耦IC3内光敏三极管集电极,微控制器IC5逻辑输出端连接二极管VD6正极,二极管VD6负极连接电阻R4,电阻R4另一端分别连接光耦IC4内发光二极管正极和电阻R5,电阻R5另一端连接二极管VD5负极,二极管VD5正极连接控制信号Vi,光耦IC4内发光二极管负极分别连接微控制器IC5接地端、光耦IC3内光敏三极管发射极和光耦IC2内发光二极管负极,光耦IC2内发光二极管正极通过电阻R1连接二极管VD8正极,光耦IC2集电极分别连接二极管VD3负极和电容C4,二极管VD3正极连接变压器T线圈L3,变压器T线圈L3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4另一端、芯片IC1引脚s、芯片IC1引脚F、电容CM、按键S、电容C5和光耦IC4内光敏三极管发射极,芯片IC1引脚C连接光耦IC2内光敏三极管发射极,芯片IC1引脚M分别连接电容CM另一端、二极管VD4正极和光耦IC4内光敏三极管集电极,所述电容C5另一端通过电阻R2连接光耦IC3内发光二极管正极,光耦IC3内发光二极管负极分别连接二极管VD4负极和按键S另一端,所述芯片IC1型号为TOPSwitch FX。...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为林
申请(专利权)人:吴为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